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87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该新型滑块结构,包括滑动块,与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设于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一滑动卡凸;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设于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设有第二滑动槽和第二滑动卡凸;第一滑动卡凸及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第二滑动槽中,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第一滑动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自身结构进行限位,限位效果较好,还不会增加模具设计难度。

New slider structure and terminal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端子连接装置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对其进行加固、并将其连接到其他结构上,会对其进行注塑,以形成一种端子注塑结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端子注塑模具,以对该端子连接装置进行注塑。而且,在这种端子注塑模具中,滑块结构是模具结构里必不可少的一种结构。滑块结构是在模具的开模动作中能够按垂直于开合模方向或与开合模方向成一定角度滑动的模具组件,可使得产品结构(如端子注塑结构)能够正常脱模。而且,模具设计不属于非标设计,其很多结构都是固定标准结构,滑块结构也是其中一种固定标准结构。但是,目前的滑块结构大部分都是借助外部设计结构来达到限位效果,例如借助顶丝结构进行限位或者借助挡块结构进行限位。这样增加外部结构,不仅会增加模具的设计难度,还会影响限位效果,有时甚至达不到限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可利用自身结构进行限位,限位效果较好,还不会增加模具设计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包括滑动块,以及与所述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所述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一滑动卡凸;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及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顶面向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面倾斜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和所述第三滑动侧面均设为平面,且所述第一滑动侧面与所述第三滑动侧面面接触。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对的第二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和所述第二滑动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滑动侧面背对的第四滑动侧面,所述第四滑动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侧;所述第二滑动侧面和所述第四滑动侧面均设为平面,且所述第二滑动侧面与所述第四滑动侧面面接触。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开设有滑块孔;所述定位块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滑块孔突出于所述固定底板下方。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方的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与所述固定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滑动间隙;所述定位块包括突出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侧边的定位凸出部,所述定位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间隙中。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方的固定前板和固定后板,所述固定前板和所述固定后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块两端,且所述固定前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或/和所述固定后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端子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滑动块以及与其配合的定位块,可以实现二者的相对滑动。具体地,可以将滑动块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的第一滑动卡凸穿设于定位块的第二滑动槽中,使得第一滑动连接部及滑动块可沿着定位块的第二滑动槽滑动。而且,通过将定位块的第二滑动连接部的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滑动块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的第一滑动槽中,可对定位块和滑动块进行限位。这样,可以利用滑动块和定位块自身的结构特征对二者进行限位,同时还可实现二者的相对滑动,无需借助其他结构进行限位,减少了其他结构,减少安装成本,方便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仅包括滑动块和定位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定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定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移除固定底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的D-D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滑动块110滑动主块体120第一滑动连接部122第一滑动槽1222第一滑动侧面1224第二滑动侧面124第一滑动卡凸200定位块210定位主块体220第二滑动连接部222第二滑动槽224第二滑动卡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块,以及与所述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n所述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一滑动卡凸;/n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及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块,以及与所述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
所述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及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顶面向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背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阳陈世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