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模具块夹紧棒材后相对滑动,并在模具块夹紧用侧面上设置模具槽和长轴向凸起条的方式,达到棒材表面有效开设环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对模具挤压开设环槽结构合理有效,开设的环槽齐整度高,由浅及深式挤压开槽动作稳定性高,环槽开设的位置和数量灵活可选,以及棒材整体挤压加工操作效果好,适用于制造两端卡合的支撑柱的优点。
A new pair mould combination for bar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
本技术属于模具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
技术介绍
金属棒材,要加工成两端带环槽结构的连接件、支撑柱,就需要用到冲压类模具,通过模具表面的凸起配合棒材的受压滚动,压出环槽。另一方面,现有的模具大多为单侧模具结构,即仅一侧有凸起,另一侧用于驱动棒材旋转,该方式存在压出的环槽形状不够齐整,以及棒材本身容易偏移掉落的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稳定的冲压模具。专利公告号为CN202702329U,公告日为2013.01.3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落件工装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撑料柱和导柱,下模板上均匀的装有多个接料杆,接料杆上固定一个工件限位块,接料杆上端与压料凸模相对应。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模具存在成型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能通过两个模具块夹紧棒材后相对滑动,并在模具块夹紧用侧面上设置模具槽和长轴向凸起条的方式,达到棒材表面有效开设环槽的效果。本技术具有成对模具挤压开设环槽结构合理有效,开设的环槽齐整度高,由浅及深式挤压开槽动作稳定性高,环槽开设的位置和数量灵活可选,以及棒材整体挤压加工操作效果好,适用于制造两端卡合的支撑柱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包括相对滑动并夹紧棒材的两个模具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具块相对侧面上并用于竖向卡合进而固定所述棒材的模具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槽内且在所述棒材的滚动前进方向上呈扩大方式设置并用于在所述棒材表面开设环槽的长轴向凸起条。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若干根所述长轴向凸起条均从所述模具块的侧边或所述棒材滚动进程的前一半区域内设置起始端并扩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模具块上两侧的所述长轴向凸起条呈对称方式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长轴向凸起条包括呈扩大方式设置的直角三角形段,以及用于对所述环槽进行定型的矩形段,所述直角三角形段的斜边相较于直角底板更靠近所述模具块的侧边,所述直角三角形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矩形段。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最内侧的所述直角三角形段从所述模具块的侧边开始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直角三角形段上设有通过增大静摩擦力方式以用于在压出所述环槽时避免打滑的凸起段,所述凸起段的长轴向与所述棒材的滚动方向相垂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最内侧的两个所述长轴向凸起条之间设有用于在所述棒材表面冲压成型的网格槽体。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网格槽体具有与最内侧的所述直角三角形段相同的起始位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棒材先受到所述直角三角形段的挤压开槽动作,再受到所述矩形段的开槽定型动作,所述矩形段的棱边和所述模具槽的两侧槽底角均为倒角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两个所述模具块中其中一个固定,另一个夹紧所述棒材后行进两个所述模具块总长度的进程。本技术通过两个模具块夹紧棒材后相对滑动,并在模具块夹紧用侧面上设置模具槽和长轴向凸起条的方式,达到棒材表面有效开设环槽的效果。本技术具有成对模具挤压开设环槽结构合理有效,开设的环槽齐整度高,由浅及深式挤压开槽动作稳定性高,环槽开设的位置和数量灵活可选,以及棒材整体挤压加工操作效果好,适用于制造两端卡合的支撑柱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模具块的夹紧侧面全部朝上摆放。图2为本技术中两个模具块的夹紧开环槽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棒材的一种开环槽加工方式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长轴向凸起条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矩形段和模具槽上倒角设置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包括相对滑动并夹紧棒材a的两个模具块1,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具块1相对侧面上并用于竖向卡合进而固定所述棒材a的模具槽2,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槽2内且在所述棒材a的滚动前进方向上呈扩大方式设置并用于在所述棒材a表面开设环槽的长轴向凸起条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棒材a上下两侧由所述模具槽2的上下两个内侧面进行限位卡合,只有两侧则由两个所述模具块1进行足够且适宜强度的压紧动作,最终所述棒材a在两个所述模具块1之间滚动,由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在所述棒材a表面压出“印子”,即为环槽,最终顺利地将圆柱状的棒体加工成两端设有环形槽以用于卡合限位的支撑柱,可以用作滚轮安装杆。若干根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均从所述模具块1的侧边或所述棒材a滚动进程的前一半区域内设置起始端并扩大。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从所述模具块1的侧边就开始设置,其长度就相对较大,压出的环槽可以相对较深较大,作为主体卡合槽,反之长度相对较小、开始压槽的时间相对靠后的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用于压出相对较浅较小的辅助卡合槽,保证不同环槽形式的挤压成型可靠性。另一方面,如果当所有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均从一侧侧边开始设置时,所述模具块1驱动所述棒材a旋转时遇到的阻力就相对较大,容易发生有害的打滑,所以向后开始挤压成环槽的方式,可以降低对驱动棒体旋转时的静摩擦力大小的要求。所述模具块1上两侧的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呈对称方式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对称开设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可以使得所述棒材a两端的阻力一致,减小发生倾斜的问题,当然若工艺要求例如一端两个环槽,另一端一个环槽,那么一加二的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设置方式也是可以的,不过所述模具块1要相对夹得更紧一些,所述模具槽2的内侧面卡合结构要更深一点。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包括呈扩大方式设置的直角三角形段301,以及用于对所述环槽进行定型的矩形段302,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的斜边相较于直角底板更靠近所述模具块1的侧边,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的厚度小于所述矩形段302。最内侧的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从所述模具块1的侧边开始设置。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上设有通过增大静摩擦力方式以用于在压出所述环槽时避免打滑的凸起段303,所述凸起段303的长轴向与所述棒材a的滚动方向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的两侧宽度以及凸出厚度均沿所述棒材a的滚动前进方向而增大最终与所述矩形段302无缝连接,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的尖端作为在所述棒材a环面上初始开设环槽的切入点,因此不能过厚过大,需要像刀口一样切进所述棒材a内。最内侧的两个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之间设有用于在所述棒材a表面冲压成型的网格槽体4。所述网格槽体4具有与最内侧的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相同的起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棒材a成型后两端为环槽,中部为网格,保证两端卡合限位,中部增大摩擦力的技术特性。此外,所述棒材a滚动至所述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滑动并夹紧棒材(a)的两个模具块(1),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具块(1)相对侧面上并用于竖向卡合进而固定所述棒材(a)的模具槽(2),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槽(2)内且在所述棒材(a)的滚动前进方向上呈扩大方式设置并用于在所述棒材(a)表面开设环槽的长轴向凸起条(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滑动并夹紧棒材(a)的两个模具块(1),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具块(1)相对侧面上并用于竖向卡合进而固定所述棒材(a)的模具槽(2),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槽(2)内且在所述棒材(a)的滚动前进方向上呈扩大方式设置并用于在所述棒材(a)表面开设环槽的长轴向凸起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均从所述模具块(1)的侧边或所述棒材(a)滚动进程的前一半区域内设置起始端并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块(1)上两侧的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呈对称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向凸起条(3)包括呈扩大方式设置的直角三角形段(301),以及用于对所述环槽进行定型的矩形段(302),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的斜边相较于直角底板更靠近所述模具块(1)的侧边,所述直角三角形段(301)的厚度小于所述矩形段(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棒材加工的成对式新型模具组合,其特征在于:最内侧的所述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金谦,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金泰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