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矫直钢带的抵压件之间的距离被固定,抵压件无法根据钢带厚度自动调节,使得较厚部分的容易挤压变形,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包括定型组件,定型组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之间设有一上一下放置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将钢带夹在中间,位于上侧的第一压辊两端连接有可在第二支架内侧滑动的弹性件,弹性件的滑动方向为第一压辊朝向或远离第二压辊的方向,从而根据钢带的厚度借助弹性件调节抵压件之间的距离,降低钢带变形的可能,进而提高钢管的质量。
A uniform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steel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在制造时焊丝熔化连接钢带形成钢管,而钢带成卷套接固定在钢带轴外侧,使得钢带弯曲,因此钢带在连接成钢管之前需要增加钢带校直装置。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09425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管加工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钢管加工装置,包括挤抵压件组、定型辊组、底座、固定架,挤抵压件组和定型辊组均由底座支撑,定型辊组包括上抵压件、下抵压件,下抵压件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下部,固定架上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可控制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而调整上抵压件、下抵压件之间的距离。底座上固定有支撑座,挤抵压件组包括连接于支撑座上的立辊,立辊中部安装有支撑轴,支撑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座;连接结构包括插接部与定位部,当辊长期使用磨损后,可便捷拆装,使钢管加工装置的使用更便捷。该技术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杆与安装板,进而固定上抵压件与下抵压件之间的距离,但钢带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厚度无法保持完全一致,矫直钢带的抵压件之间的距离被固定,抵压件无法根据钢带厚度自动调节,使得较厚部分的容易挤压变形,较薄部分的钢带无法被抵压件挤压而未达到校直效果,这种方式不利于钢带的校直,从而影响了钢管的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可用来根据钢带的厚度调节抵压件之间的距离,降低钢带变形的可能,使得钢带更直,进而提高了钢管的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包括定型组件,所述定型组件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有一上一下放置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将钢带夹在中间,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压辊两端连接有可在第二支架内侧滑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滑动方向为第一压辊朝向或远离第二压辊的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支架支撑压辊,将钢带夹在两个压辊之间,压辊的两端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可根据两个压辊之间的钢带厚度调节压辊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钢带,防止钢带某一部分变粗而被抵压变形,并防止钢带较薄的部分无法被校直,使得钢带矫正地更直,进而提高钢管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型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与弹性件固定,所述调节杆与第二支架可滑动连接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件上侧设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上端与第二支架可滑动连接并固定,可通过调节调节杆的高度进而调节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对钢带的夹持力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上端贯穿第二支架并与第二支架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杆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架通过螺纹连接,从而方便、快捷地调节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的距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钢带移动方向的上游设有限高组件,所述限高组件包括两个水平放置的限位辊,两个所述限位辊之间有钢带穿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带移动方向的上游设有限高组件,限高组件包括限位辊使得钢带由两个水平放置的限位辊之间穿过,从而对钢带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距离进行限定,为钢带进行定位,防止钢带上下振动距离太大对定型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型组件与限高组件之间设有限宽组件,所述限宽组件包括两个竖直放置的立辊,两个所述立辊之间夹持钢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型组件与限高组件之间设有限宽组件,利用两个立辊将钢带夹持在两者之间使得钢带被限定在一定宽度内,对钢带进行了限位便于定型组件对钢带的定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辊下端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立辊滑动连接,所述立辊上端搭建设有固定两者的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立辊下端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立辊上端可以固定,使得两立辊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钢带的宽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钢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立辊均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外侧套接固定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之间夹持钢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辊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外侧套接轴承,钢带限定于两轴承之间,在钢带移动时钢带两侧不断磨损两轴承,使得连接件被磨损严重时可更换连接件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立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辊包括一上一下同轴放置的第一半辊、第二半辊,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半辊、第二半辊之间,且所述连接件与第一半辊、第二半辊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件与第一半辊、第二半辊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当三者中任意一个部件损坏后,将其拆除更换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上端与第二半辊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下端与第一半辊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件上端与第二半辊通过螺纹连接,连接件下端与第一半辊螺纹连接,使得连接件拆卸方便并且固定地更加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第二支架支撑压辊,将钢带夹在两个压辊之间,压辊的两端连接有弹性件,在弹性件上侧设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上端与第二支架通过螺纹连接,弹性件可根据两个压辊之间的钢带厚度调节压辊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钢带,防止钢带某一部分变粗而被抵压变形,并防止钢带较薄的部分无法被校直,使得钢带矫正地更直,进而提高钢管的质量,可通过调节调节杆的高度进而调节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对钢带的夹持力度;2.将立辊下端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立辊上端与连接杆滑动连接并且可以固定,使得两立辊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钢带的宽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钢带,立辊包括上下重合放置的第一半辊和第二半辊,第一半辊与第二半辊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外侧套接轴承,且钢带两侧恰与两个轴承抵接,进而使得钢带限定于两轴承之间,轴承不断被磨损,当轴承损坏时,可将轴承拆下,不用更换整个立辊;4.在定型组件与限高组件之间设有限宽组件,利用两个立辊将钢带夹持在两者之间使得钢带被限定在一定宽度内,对钢带进行了限位便于定型组件对钢带的定型。附图说明图1为校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限宽组件体现固定槽形状的爆炸图;图3为限宽组件体现固定块位置的爆炸图;图4为限宽组件的剖视图;图5为校直装置体现校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限高组件;21、第一支架;22、限位辊;3、限宽组件;31、固定座;311、滑槽;32、立辊;321、第一半辊;3211、固定槽;322、第二半辊;3221、固定块;323、第一滑动轴;324、第二滑动轴;325、连接件;3251、紧固槽;3252、轴承;326、滑块;33、连接杆;331、方形孔;332、圆孔;4、定型组件;41、第二支架;42、弹性件;43、压片;44、调节杆;45、卡接件;451、卡接块;452、抵接片;46、抵压件;461、第一压辊;462、第二压辊;47、固定轴。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包括定型组件(4),所述定型组件(4)包括第二支架(41),所述第二支架(41)之间设有一上一下放置的第一压辊(461)、第二压辊(462),第一压辊(461)、第二压辊(462)将钢带夹在中间,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压辊(461)两端连接有可在第二支架(41)内侧滑动的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的滑动方向为第一压辊(461)朝向或远离第二压辊(462)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包括定型组件(4),所述定型组件(4)包括第二支架(41),所述第二支架(41)之间设有一上一下放置的第一压辊(461)、第二压辊(462),第一压辊(461)、第二压辊(462)将钢带夹在中间,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压辊(461)两端连接有可在第二支架(41)内侧滑动的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的滑动方向为第一压辊(461)朝向或远离第二压辊(462)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4)包括竖直放置的调节杆(44),所述调节杆(44)下端与弹性件(42)固定,所述调节杆(44)与第二支架(41)可滑动连接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4)上端贯穿第二支架(41)并与第二支架(4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钢带移动方向的上游设有限高组件(2),所述限高组件(2)包括两个水平放置的限位辊(22),两个所述限位辊(22)之间有钢带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带均匀校直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华冶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