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19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包括与成捆的钢管轴线垂直的第一平整板和第二平整板,第一平整板固定连接有底座,还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平整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和第二平整板之间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穿过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平整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杆,导向杆滑动连接有与钢管搭接的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平整成捆的钢管端面过程顺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钢管1批量生产出来以后,钢管1的长度相同,但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时会将钢管1切割成需要的尺寸,为了提高切割效率,先将若干根钢管1通过捆绑带11绑在一起,将成捆的钢管1一起切割成需要的尺寸。在将若干根钢管1成捆的过程中,钢管1端面可能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对后续切割钢管1时会出现切割不整齐的现象。若干根钢管1捆在一起,成捆的钢管1两侧套接有提取部12,由起吊装置与提取部12连接将成捆的钢管1提取放入到平整装置上进行端面平整。平整装置包括挤压钢管1端面的第一平整板2和通过液压缸43带动运动的第二平整板3,液压缸43的活塞杆431与第二平整板3固定连接。平整装置还包括底座4,第一平整板2与底座4固定连接,第一平整板2和第二平整板3之间的底座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板46和第二承接板47,钢管1搭接在第一承接板46和第二承接板47上并且钢管1的轴线与第一平整板2和第二平整板3垂直。底座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41,支架4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2,液压缸4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2上。成捆的钢管1放在第一承接板46和第二承接板47上以后,活塞杆431带动第二平整板3向第一平整板2方向移动,第一平整板2和第二平整板3挤压钢管1的端面使其平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成捆的钢管1搭接在第一承接板46和第二承接板47上,在第二平整板3推动钢管1端面的过程中,钢管1会向第一平整板2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钢管1与第一承接板46和第二承接板47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比较大,平整过程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其具有使平整成捆的钢管端面过程顺畅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包括与成捆的钢管轴线垂直的第一平整板和第二平整板,第一平整板固定连接有底座,还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平整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和第二平整板之间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穿过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平整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杆,导向杆滑动连接有与钢管搭接的移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对导向杆与第一平整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导向杆滑动连接有移动机构,将端面需要平整的钢管搭接在移动机构上,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第二平整板向第一平整板方向运动,第二平整板推动钢管和移动机构一起向第一平整板方向运动,移动机构在导向杆上滑动,第一平整板和第二平整板挤压钢管的端面将其平整。在平整钢管端面的过程中,钢管与移动机构一起向第一平整板方向运动,钢管与其搭接的移动机构之间不会产生滑动摩擦力,具有使平整成捆的钢管端面过程顺畅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和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有的用于承接钢管的承接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端面需要平整的钢管搭接在承接装置上,承接装置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平整过程中,钢管与承接装置一起向第一平整板方向运动,移动装置在导向杆上滑动,使平整成捆的钢管端面过程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空心结构的滑块,每根导向杆上套接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的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导向杆上表面向下设有不贯穿导向杆并且与滚轮滚动连接的凹槽,所述一对导向杆上靠近第一平整板的滑块之间与承接装置固定连接,靠近第二平整板的滑块之间与承接装置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内转动连接有的滚轮与导向杆上的凹槽滚动连接,每根导向杆上两个滑块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当有一个滑块滑动时,另一个滑块也跟着滑动,靠近第一平整板的滑块与承接装置固定连接,靠近第二平整板的滑块与承接装置固定连接,端面需要平整的钢管搭接在承接装置上,在第二平整板推动钢管向第一平整板方向运动时,滚轮在凹槽内滚动,在平整钢管端面的过程中运行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装置包括一对承接杆,所述承接杆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与底座不接触的承接横板,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固定连接,钢管与承接杆和承接横板搭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杆与滑块固定连接,在平整钢管端面的过程中,钢管搭接在承接杆和承接横板上一起向第一平整板方向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一端穿过滑块并且与导向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平整钢管端面时,拧松固定螺栓不与导向杆抵接,滑块能够在导向杆上滑动,在钢管端面平整以后,拧紧固定螺栓将导向杆抵接,将滑块固定,此时将钢管吊走进行后续的切割工作,在吊走钢管的过程中,滑块固定不能滑动,提高了吊走钢管过程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平整板朝向第二平整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垫能够对钢管端面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端面被挤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第二平整板朝向第一平整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垫能够对钢管端面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端面被挤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平整板远离第二平整板的一侧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能够在第一平整板挤压钢管的过程中对第一平整板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与第一平整板和固定板(44)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作用是加强防护杆与第一平整板和固定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杆与钢管搭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钢管搭接在承接杆上和第二平整板推动钢管的过程中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端面需要平整的钢管搭接在移动机构上,在平整钢管端面的过程中钢管和移动机构一起向第一平整板方向移动,钢管不与底座直接接触并且不在底座上滑动,具有使平整成捆的钢管端面过程顺畅的效果;2.第一平整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第二平整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端面被挤压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示意图;图2是
技术介绍
中平整钢管端面的示意图;图3是带有移动机构的平整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第一平整板和第二平整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钢管端面被平整的示意图;图6是滑块的示意图;图7是滑块与导向杆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固定杆的示意图;图9是承接杆与承接横板的示意图;图10是承接横板与底座位置关系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钢管;11、捆绑带;12、提取部;2、第一平整板;21、支撑杆;22、第一橡胶垫;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包括与成捆的钢管(1)轴线垂直的第一平整板(2)和第二平整板(3),第一平整板(2)固定连接有底座(4),还包括液压缸(43),所述液压缸(43)的活塞杆(431)与第二平整板(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3)和第二平整板(3)之间的底座(4)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31)穿过的固定板(44),所述固定板(44)与第一平整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杆(45),导向杆(45)滑动连接有与钢管(1)搭接的移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包括与成捆的钢管(1)轴线垂直的第一平整板(2)和第二平整板(3),第一平整板(2)固定连接有底座(4),还包括液压缸(43),所述液压缸(43)的活塞杆(431)与第二平整板(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3)和第二平整板(3)之间的底座(4)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31)穿过的固定板(44),所述固定板(44)与第一平整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杆(45),导向杆(45)滑动连接有与钢管(1)搭接的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导向杆(45)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和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有的用于承接钢管(1)的承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空心结构的滑块(51),每根导向杆(45)上套接通过固定杆(512)固定连接的两个滑块(51),所述滑块(51)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轮(511),所述导向杆(45)上表面向下设有不贯穿导向杆(45)并且与滚轮(511)滚动连接的凹槽(4511),所述一对导向杆(45)上靠近第一平整板(2)的滑块(51)之间与承接装置固定连接,靠近第二平整板(3)的滑块(51)之间与承接装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移动机构的成捆钢管端面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瑞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华冶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