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62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包括导液管以及一端开口的喷淋管,喷淋管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喷淋口,喷淋口沿喷淋管轴向方向延伸,导液管从喷淋管的开口端套入喷淋管内侧,导液管外侧面与喷淋管内侧面之间形成喷淋间隙,喷淋管设有内腔,内腔设有与导液管出液端相对的反射壁,反射壁设有用于受到冲击带动喷淋管转动的驱动部,导液管、内腔、喷淋间隙与喷淋口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额外设置喷淋管转动驱动装置,简化设备的同时降低能耗;另外,有助于均匀进行喷淋,形成的板状360°喷射液体流以及转动的喷淋管能够带动液体形成液体流,实现对浸没在液体中零件的冲刷。

A spin rotating spr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淋
,尤其涉及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零件冲洗、腐蚀由于需要对零件表面进行腐蚀液均匀的覆盖,需要使用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冲洗液或腐蚀液,但是现有一般使用的喷淋装置喷淋出的液体流呈线状、条带状;锥形、球形等各种规则点阵状,通常中间位置的喷淋不足,导致均匀性较差,零件冲洗、腐蚀的一致性较差。此外,当零件浸没在冲洗液或腐蚀液中时,现有的喷淋装置无法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液体流对零件进行冲刷,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喷射液体均匀,同时可应用于不同零件冲洗环境中的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包括导液管以及一端开口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液管从喷淋管的开口端套入喷淋管内侧,所述导液管外侧面与喷淋管内侧面之间形成喷淋间隙,所述喷淋管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与导液管出液端相对的反射壁,所述反射壁设有用于受到冲击带动喷淋管转动的驱动部,所述导液管、内腔、喷淋间隙与喷淋口依次连通。可选的,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径向方向向外呈弧形设置。可选的,若干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可选的,所述内腔安装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设有导流斜面,用于使导液管中喷出的液体撞击反射壁后反射时通过导流斜面向内腔四周扩散。可选的,所述稳定架设有锥形套管,所述锥形套管的外侧面形成所述导流斜面,所述导液管的出液端内置于锥形套管内。可选的,所述锥形套管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背向锥形套管的一端抵接于内腔的内壁。可选的,所述支撑臂背向锥形套管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内腔内壁贴合的贴合板。可选的,所述内腔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向喷淋管轴线方向倾斜。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为围绕所述喷淋管轴向布置的涡流凸起。可选的,所述喷淋管通过滚柱轴承与导液管转动连接。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导液管泵入的液体冲击反射壁,从而使反射壁上设置的驱动部受力带动喷淋管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喷淋管转动驱动装置,简化设备的同时降低能耗;另外,沿喷淋管圆周方向设置的若干喷淋口,通过导液管将液体通入后流经内腔和喷淋间隙从喷淋口旋转喷出,形成板状360°喷射液体流,均匀进行喷淋,同时避免直接冲击所需冲洗零件,降低液体施加与零件表面的作用力;当本装置浸没在液体中时,同时形成的板状360°喷射液体流以及转动的喷淋管能够带动液体形成液体流,实现对浸没在液体中零件的冲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稳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喷淋管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喷淋管,11、喷淋口,12、内腔,121、导向斜面,13、驱动部,2、导液管,3、喷淋间隙,4、稳定架,41、锥形套管,411、导流斜面,42、支撑臂,43、贴合板,5、滚柱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包括导液管2以及一端开口的喷淋管1,喷淋管1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喷淋口11,喷淋口11沿喷淋管1轴向方向延伸,导液管2从喷淋管1的开口端套入喷淋管1内侧,导液管2外侧面与喷淋管1内侧面之间形成喷淋间隙11,喷淋管1设有内腔12,内腔12设有与导液管2出液端相对的反射壁,反射壁设有用于受到冲击带动喷淋管1转动的驱动部13,导液管2、内腔12、喷淋间隙3与喷淋口11依次连通。本技术导液管2泵入的液体冲击反射壁,从而使反射壁上设置的驱动部13受力带动喷淋管1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喷淋管1转动驱动装置,简化设备的同时降低能耗;另外,沿喷淋管1圆周方向设置的若干喷淋口11,通过导液管2将液体通入后流经内腔12和喷淋间隙3从喷淋口11旋转喷出形成板状360°喷射液体流,均匀进行喷淋,同时避免直接冲击所需冲洗零件,降低液体施加与零件表面的作用力,当本装置浸没在液体中时,同时形成的板状360°喷射液体流以及旋转的喷淋管1能够带动液体形成液体流,实现对浸没在液体中零件的冲刷。参考图4,进一步的,喷淋口11沿喷淋管1径向方向向外呈弧形设置,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液体喷洒作用于零件表面的作用力,另一方面,使喷淋口11在喷淋过程中,从喷淋口11流动的液体压力作用于喷淋管1,驱动喷淋管1周向转动,与驱动部13配合增强液体驱动喷淋管1转动的转向力。具体的,若干喷淋口11沿喷淋管1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一方面,使喷淋管1喷出的液体更均匀,另一方面,使喷淋口11中的液体作用于喷淋管1的转向力均匀布置,提高喷淋管1转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参考图2和图3,内腔12安装有稳定架4,稳定架4设有导流斜面411,用于使导液管2中喷出的液体撞击反射壁后反射时通过导流斜面411向内腔12四周扩散,具体的,稳定架4设有锥形套管41,锥形套管41的外侧面形成导流斜面411,导液管2的出液端内置于锥形套管41内,一方面,使导液管2中喷出的液体撞击内腔12的反射壁后反射时通过导流斜面411向内腔12四周扩散,避免冲击内腔12反射的液体与导液管2喷出的液体撞击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和共振,有助于提高喷淋管1喷淋过程中药液流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锥形套管41的较小内径的一端小于导液管2的内径,从而使导液管2喷出的液体经过锥形套管41较小内径的端口喷出时,提高喷射的液体的压力,便于驱动喷淋管1转动。其中,导液管2的出液端与锥形套管41之间具有间隙,避免稳定架4旋转时与导液管2的出液端碰撞磨损产生振动及杂质隐患,从而避免喷淋管1喷射的液体不稳定且混入杂质。其中,锥形套管41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支撑臂42,支撑臂42背向锥形套管41的一端抵接于内腔12的内壁,其中,支撑臂42在本实施例中为轻薄的导流板,有助于减小液体流动的阻力,进一步的,支撑臂42背向锥形套管4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内腔12内壁贴合的贴合板43,提高稳定架4与内腔12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架4设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喷淋管1喷淋过程的稳定性。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内腔12设有导向斜面121,导向斜面121向喷淋管1轴线方向倾斜,进一步将液体导向喷淋间隙3,提高液体流动的稳定性。具体的,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13为绕喷淋管1轴向布置的涡流凸起,使液体冲击涡流凸起时,液体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于涡流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管以及一端开口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液管从喷淋管的开口端套入喷淋管内侧,所述导液管外侧面与喷淋管内侧面之间形成喷淋间隙,所述喷淋管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与导液管出液端相对的反射壁,所述反射壁设有用于受到冲击带动喷淋管转动的驱动部,所述导液管、内腔、喷淋间隙与喷淋口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管以及一端开口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液管从喷淋管的开口端套入喷淋管内侧,所述导液管外侧面与喷淋管内侧面之间形成喷淋间隙,所述喷淋管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与导液管出液端相对的反射壁,所述反射壁设有用于受到冲击带动喷淋管转动的驱动部,所述导液管、内腔、喷淋间隙与喷淋口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径向方向向外呈弧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喷淋口沿喷淋管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转式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安装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设有导流斜面,用于使导液管中喷出的液体撞击反射壁后反射时通过导流斜面向内腔四周扩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铁军罗爱斌严卫东彭家焕宾启雄黄韶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先导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