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660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属于镀膜玻璃技术领域。本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层和镀膜层,镀膜层自玻璃基片层向外依次复合有八个膜层,其中第一层为SiNx层,第二层为ZnAl层,第三层为Ag层,第四层为NiCr层,第五层为ZnAl层,第六层为ZnSn层,第七层为SiNx层,第八层为ZrOx层;第一层和第二层为为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第三层为低辐射功能层,第四层为第一阻挡保护层,第五层和第六层为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七层为膜层保护层;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对各膜层进行分别溅射镀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透光率高、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

A high transparent single silver and low radiation coated glas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镀膜玻璃
,涉及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玻璃由于其良好的通透性,具有透光防风雪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上。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玻璃被赋予各种新的内涵,其中low-E玻璃以其美观大方的颜色、较好的质感以及优良的节能特性,在建筑幕墙领域已受到广泛应用。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常使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表面沉积出纳米膜层,进而改变玻璃的光学、电学、机械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能,达到装饰、节能、环保等目的。作为节能建筑材料,low-E玻璃的节能特性与普通玻璃及热反射镀膜玻璃相比,Low-E玻璃对远红外辐射具有极高的反射率。可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减少建筑加热或制冷的能耗,起到了非常优秀的节能降耗作用。而高透型Low-E玻璃在保障绝佳的保温性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所以采光效果好,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和部分地域的高通透性建筑,突出自然采光效果。经检索,中国专利201811478740.0公开了一种高透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和镀在玻璃基片一个表面的膜层,膜层自玻璃基片的一侧由里向外依次包括:第一层保护层、第二层连接层、第三层功能层、第四层阻挡层、第五层连接层、第六层保护层、第七层耐氧化保护层。第一层保护层材料为金属氮化物、硅的氮化物或者金属氮化物与硅的氮化物组合物;所述第二层连接层材料为ZnAlOx或陶瓷状态的AZO材料;所述第三层功能层材料为Ag,所述第四层阻挡层材料为NiCr,所述第五层连接层材料为陶瓷状态的AZO;所述第六层保护层材料为SiAlNx;所述第七层耐氧化保护层材料为陶瓷状态的ZrOx。以上技术方案存在如下问题或特点:1)从其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单一ZrOx的透光率最高仅能够达到80%左右,在复合其他膜层后透光率最高只能达到65%。2)现有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耐加工性能较差,耐氧化性能较差,使其单片存放时间较短,与后续加工的间隔不能够太长,对加工车间的调运配合、协调能够要求较高。3)以AZO作为连接层,使膜系呈浅蓝色,透光率较低,使其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室外反射偏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透光率和抗氧化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本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层和镀膜层,所述镀膜层自所述玻璃基片层向外依次复合有八个膜层,其中第一层为SiNx层,第二层为ZnAl层,第三层为Ag层,第四层为NiCr层,第五层为ZnAl层,第六层为ZnSn层,第七层为SiNx层,第八层为ZrOx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为为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第三层为低辐射功能层,第四层为第一阻挡保护层,第五层和第六层为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七层为膜层保护层。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磁控溅射镀膜层;A、磁控溅射第一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3~4个;靶材配置为硅铝(Si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氮气,氩气和氮气的比例为1:1.14,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10~30nm;B、磁控溅射第二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1~2个;靶材配置为锌铝(Zn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氧气,氩气和氧气的比例为1:2,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10~25nm;C、磁控溅射第三层:靶材数量:直流旋转靶1个;靶材配置为银(Ag);工艺气体比例:纯氩气,溅射气压为2~3×10-3mbar;镀膜厚度为5~20nm;D、磁控溅射第四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1个;靶材配置为镍铬(NiCr);工艺气体比例:纯氩气,溅射气压为2~3×10-3mbar;镀膜厚度为1~10nm;E、磁控溅射第五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2个;靶材配置为锌铝(Zn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氧气,氩气和氧气的比例为1:2,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5~15nm;F、磁控溅射第六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2个;靶材配置为锌锡(ZnSn);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氧气,氩气和氧气的比例为1:2,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5~10nm;G、磁控溅射第七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4~6个;靶材配置为硅铝(Si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氮气,氩气和氮气的比例为1:1.14,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10~30nm;H、磁控溅射第八层: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1个;靶材配置为锆(ZrOx);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氧气,氩气和氧气的比例为1:0.4,溅射气压为2~3×10-3mbar;镀膜厚度为5~20nm;2)、镀膜层总厚度控制在46~135nm,溅射室传动走速控制在4~6m/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普通白玻原片作为基片生产时,产品室外观察整体为无色。2、通过使用锌锡和锌铝材料的结合,可增加膜层可见光透过率。3、通常使用Tiox作为改善膜层耐加工性能,但由于Tiox材料致密性较差,附着力不强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后续耐加工性能保护,现将其换为ZrOx,且减少溅射室氧气占比,使其基于稳定性大大提高,使镀膜玻璃单片在车间内的存留时间可以延长至180小时——在湿度≥70%、温度≥20℃的环境中进行检测的结果。4、可获的更高可见光透过率,整片玻璃透光率达80%以上,室外颜色为无色透明状态。5、车间耐氧化性能对比传统单银高透低辐射镀膜玻璃抗氧化性能更高。6、本专利技术产品6mm单片透过率为80%-86%。外观颜色为无色,其中透过色a*∈[-1.5,0],b*∈[1.5,1];膜面颜色a*∈[-1,-3],b*∈[-2,-5];玻面颜色a*∈[0,-1],b*∈[-1,-5];耐氧化性能好,车间放置实验,时间大于180小时(湿度≥70%,温度≥20℃)。附图说明图1是本镀膜玻璃层状结构示意图。图中,G、玻璃基片层;1、第一层;2、第二层;3、第三层;4、第四层;5、第五层;6、第六层;7、第七层;8、第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层G和镀膜层,所述镀膜层自所述玻璃基片层G向外依次复合有八个膜层,其中第一层1为SiNx层,第二层2为ZnAl层,第三层3为Ag层,第四层4为NiCr层,第五层5为ZnAl层,第六层6为ZnSn层,第七层7为SiNx层,第八层8为ZrOx层;其中,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为为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第三层3为低辐射功能层,第四层4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层(G)和镀膜层,所述镀膜层自所述玻璃基片层(G)向外依次复合有八个膜层,其中第一层(1)为SiNx层,第二层(2)为ZnAl层,第三层(3)为Ag层,第四层(4)为NiCr层,第五层(5)为ZnAl层,第六层(6)为ZnSn层,第七层(7)为SiNx层,第八层(8)为ZrOx层;/n其中,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为为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第三层(3)为低辐射功能层,第四层(4)为第一阻挡保护层,第五层(5)和第六层(6)为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七层(7)为膜层保护层;/n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磁控溅射镀膜层;/nA、磁控溅射第一层(1):/n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3~4个;靶材配置为硅铝(Si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氮气,氩气和氮气的比例为1:1.14,溅射气压为3~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层(G)和镀膜层,所述镀膜层自所述玻璃基片层(G)向外依次复合有八个膜层,其中第一层(1)为SiNx层,第二层(2)为ZnAl层,第三层(3)为Ag层,第四层(4)为NiCr层,第五层(5)为ZnAl层,第六层(6)为ZnSn层,第七层(7)为SiNx层,第八层(8)为ZrOx层;
其中,第一层(1)和第二层(2)为为第一电介质组合层,第三层(3)为低辐射功能层,第四层(4)为第一阻挡保护层,第五层(5)和第六层(6)为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七层(7)为膜层保护层;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磁控溅射镀膜层;
A、磁控溅射第一层(1):
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3~4个;靶材配置为硅铝(Si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氮气,氩气和氮气的比例为1:1.14,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10~30nm;
B、磁控溅射第二层(2):
靶材数量:交流旋转靶1~2个;靶材配置为锌铝(ZnAl);工艺气体比例:氩气和氧气,氩气和氧气的比例为1:2,溅射气压为3~5×10-3mbar;镀膜厚度为10~25nm;
C、磁控溅射第三层(3):
靶材数量:直流旋转靶1个;靶材配置为银(Ag);工艺气体比例:纯氩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蒲军宋宇杨清华江维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