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47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造粒领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中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轴承,通过传送带与电机驱动轴联动,所述上盖板上还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外筒内部的转轴上等间距固设有若干层拋圆盘,每层拋圆盘上均设有内筒,所述内筒通过若干连接件与外筒固定连接,所述抛圆盘上对应内筒外壁周边开设有若干下料口,在内筒外壁上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固设有挡料环,所述抛圆盘的下部,对应下料口的外沿固设有一漏斗,该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占地面积小,可实现连续生产,出料圆度高。

Integrated internal circulation rou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
本技术属于有机肥造粒领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拋圆机主要是单级抛圆,或者采用串联的方式,用多个抛圆机连接,利用离心机原理对颗粒状肥料进行抛圆,肥料投入一个抛圆机内,通过设备的高速转动,肥料直接送出或再进入第二台抛圆机,进行二级抛圆,或者根据生产需要,连续进行三级、四级抛圆。每增加一级抛圆工序,便需增加一台抛圆机,每个抛圆机配套一台电机,能耗高,而且抛圆机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生产作业。专利号201620958356.0公开了一种筒式拋圆机,该拋圆机包括第一抛圆桶和第二抛圆桶,所述第一抛圆桶和第二抛圆桶均为圆柱形外筒,所述第一抛圆桶位于所述第二抛圆桶的内部,且第一抛圆桶的中心轴和第二抛圆桶的中心轴在同一旋转轴线上,所述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抛圆桶和第二抛圆桶绕所述旋转轴线同轴转动,所述第一抛圆桶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第一抛圆桶的侧壁上设有可开启关闭的第一出料门,当所述第一出料门开启时,所述第一抛圆桶的内腔和第二抛圆桶的内腔连通,当所述第一出料门关闭时,所述第一出料门的内壁与第一抛圆桶的内壁圆弧过度连接。该拋圆机采用多层圆筒包围的形式,使得物料与底盘、物料与圆筒相对运动速差较小,抛圆效率低;另外,圆筒之间设置可开启关闭的出料门实现连通和关闭,每层拋圆后开启或关闭出料门不能实现连续生产;并且该专利中物料通过出料门进入下级抛圆时,物料在抛圆桶的带动下做离心运动时容易被出料门切割成粉料,产生废料,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该抛圆机占地面积小,可实现连续生产,出料圆度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中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外筒的上端固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圆心位置设有上轴承,所述外筒底端圆心位置设有下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轴承,通过传送带与电机驱动轴联动,所述上盖板上还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外筒内部的转轴上等间距固设有若干层拋圆盘,每层拋圆盘上均设有内筒,所述内筒通过若干连接件与外筒固定连接,所述抛圆盘上对应内筒外壁周边开设有若干下料口,在内筒外壁上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固设有挡料环,所述抛圆盘的下部,对应下料口的外沿固设有一漏斗。进一步,每层拋圆盘设有一个或多个同轴的内筒。进一步,所述进料口在上盖板上的位置为对应内筒的内周以内。进一步,所述挡料环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台形状,圆锥的上口直径与内筒外径相等,并同轴固设在内筒外壁上,所述挡料环的下口直径大于对应的下料口外圆直径。进一步,所述外筒上对应每层抛圆盘设有一个物料观察门。进一步,所述内筒两端不封端,所述内筒的下部设有圆弧过度的平滑曲面。进一步,所述抛圆盘的边缘设有圆弧过度的平滑曲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筒内顺着一根转轴固定有若干层拋圆盘,每个抛圆盘上固设有多个直径不等的圆筒,形成多个抛圆室,有效的利用抛圆机空间,延长圆柱颗粒抛圆时间,节约占地空间,降低能耗。外筒上不设进出料门,有效降低了抛圆机的高度。物料在内筒中,在抛圆盘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的内壁旋转抛圆,随着物料的存留量增大,部分物料在内壁的旋转过程中被抛出内筒,从内筒的上端溢出到内筒和外筒之间,由于挡料环的外形为锥面,锥面的底圆直径大于抛圆盘下料口的最大直径,物料不易直接通过抛圆盘上的下料口进入下层抛圆室,物料可以顺利进入外筒里继续抛圆,在抛圆盘的离心作用下,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物料会顺着外筒内壁旋转抛圆,随着物料的增多,物料会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堆积,部分物料挤压到下料口,通过漏斗进入下层抛圆盘的内筒中,重复上述抛圆过程,在内筒中,物料与内筒壁、抛圆盘以及物料之间的摩擦拋圆,在内筒与外筒之间,物料通过与抛圆盘、内筒壁、外筒内壁、物料之间的摩擦拋圆,实现每层拋圆盘两次以上不同程度的拋圆,有效利用了抛圆室的容积,充分保障物料的圆度。抛圆盘的下部,对应下料口的外沿固设有一漏斗,便于物料直接进入下层抛圆盘的内筒中。内筒下部和抛圆盘的边缘设有圆弧过度的圆弧形平滑曲面,避免物料留存在内筒和抛圆盘的死角处,不利于物料的循环,并且内筒内壁设置的平滑曲面,便于物料向上爬升,溢出内筒进入内筒和外筒之间,促进物料的循环;抛圆盘的边缘设置为圆弧形平滑曲面,避免物料留存在外筒内壁和抛圆盘的死角处,便于物料沿着外筒内壁向上爬升。采用这种内循环式抛圆结构,物料在内筒中的存留量多,延长抛圆时间,有效利用抛圆室空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的立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的A-A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的抛圆盘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的内筒的立面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的内筒的俯视图。图中1.外筒,2.转轴,3.支腿,4.上盖板,5.上轴承,6.下轴承,7.传送带,8.电机驱动轴,9.进料口,10.出料口,11.内筒,12.连接件,13.下料口,14.挡料环,15.漏斗,16.抛圆盘。具体实施方式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如图1-6所示,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中轴位置设有转轴2,所述外筒1通过支腿3固定支撑,所述外筒1的上端固设有上盖板4,所述上盖板4的圆心位置设有上轴承5,所述外筒1底端圆心位置设有下轴承6,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与上轴承5和下轴承6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转轴2的一端贯穿轴承,通过传送带7与电机驱动轴8联动,所述上盖板4上还开设有进料口9,所述外筒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10,在所述外筒1内部的转轴2上等间距固设有若干层拋圆盘,每层拋圆盘上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同轴的内筒11,所述内筒11的下端与对应的拋圆盘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所述外筒1内壁与对应的拋圆盘之间也留有一定的缝隙,保证抛圆盘16能正常旋转。如图5-6,所述内筒11两端不封端,所述内筒的下部设有圆弧过度的平滑曲面,所述圆弧形平滑曲面可以采用与内筒11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在直筒型圆筒的内部加装圆弧过度钢板,避免物料在抛圆过程中留存在内筒11死角处,不利于物料的循环,并且内筒11内壁设置的平滑曲面具有一定的坡度,便于物料向上爬升,溢出内筒11进入内筒11和外筒1之间,促进物料的循环;如图1,抛圆盘16的边缘设置为圆弧形平滑曲面,同理,所述圆弧形平滑曲面可以采用与抛圆盘16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在抛圆盘16内部的直角边缘处加装圆弧过度钢板,圆弧形平滑曲面为沿着抛圆盘16边缘向内部逐渐内聚的弧形斜坡,除了便于积存的物料进入下料口13,还可以避免物料留存在外筒1内壁和抛圆盘16的死角处,便于物料沿着外筒内壁向上爬升。所述进料口9在上盖板4上的位置为对应内筒11的内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中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外筒的上端固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圆心位置设有上轴承,所述外筒底端圆心位置设有下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轴承,通过传送带与电机驱动轴联动,所述上盖板上还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外筒内部的转轴上等间距固设有若干层拋圆盘,每层拋圆盘上均设有内筒,所述内筒通过若干连接件与外筒固定连接,除最底层拋圆盘外,每层抛圆盘上对应内筒外壁周边开设有若干下料口,在内筒外壁上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固设有挡料环,所述抛圆盘的下部,对应下料口的外沿固设有一漏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中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外筒的上端固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圆心位置设有上轴承,所述外筒底端圆心位置设有下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轴承,通过传送带与电机驱动轴联动,所述上盖板上还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外筒内部的转轴上等间距固设有若干层拋圆盘,每层拋圆盘上均设有内筒,所述内筒通过若干连接件与外筒固定连接,除最底层拋圆盘外,每层抛圆盘上对应内筒外壁周边开设有若干下料口,在内筒外壁上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固设有挡料环,所述抛圆盘的下部,对应下料口的外沿固设有一漏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内循环抛圆机,其特征在于,每层拋圆盘设有一个或多个同轴的内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霄张建运李欣然庞雁平张跟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龙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