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部湾大学专利>正文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43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52
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由上、下比较环节

The stretching control system of the cutting rod of the edge wrapping device of the plate-shaped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许多平板形产品生产线中,都有一道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工序,尤其是电路板生产企业。这类生产工序是:用专用胶带将平板形工件全周边包贴起来。目前该类工序均为人工完成,其结果是包贴状态一致性差,且有不等部位的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对于通常的大、重板件,人工操作困难更大。这对于相关产品生产线是个严重影响流程的瓶颈,掣肘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这就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保证包贴状态一致性且取代重体力人工操作的自动化方法,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包贴状态一致性差,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和人工包贴操作笨重等困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由上、下比较环节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上缩放大环节APTB、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下伸放大环节ANTB、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和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环节DTSB构成。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与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sTB比较,产生下料杆上缩位移偏差信号△dTB;经CdB,△dTB成为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在APTB中控制ePB驱动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产生下料杆上缩位移输出信号dPB;通过RMTB的检测和LCTB的反馈,dPB以sTB引入上比较环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由上、下比较环节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上缩放大环节APTB、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下伸放大环节ANTB、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和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环节DTSB构成。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与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sTB在存储于控制器芯片U的上比较环节中比较,产生下料杆上缩位移偏差信号△dTB;经存储于控制器芯片U的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计算处理,下料杆上缩位移偏差信号△dTB转换成为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在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上缩放大环节APTB中,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控制该环节的PWM输出电压,即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上缩驱动信号ePB所表征的驱动电压;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上缩驱动信号ePB驱动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转换产生下料杆上缩位移输出信号dPB;在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和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构成的RMTB-LCTB环节,通过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的检测和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的反馈,下料杆上缩位移输出信号dPB以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sTB引入上比较环节下料臂摆角取、放料位信号βN与下料杆触压信号sB在下料杆高压继电器电磁线圈JSB2和下料臂摆角取、放料位继电器电磁线圈Jβ放大、操作电路所形成的下比较环节中比较,产生下料杆下伸位移偏差信号△dNB;在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下伸放大环节ANTB中,下料杆下伸位移偏差信号△dNB操作该环节的输出电压,即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下伸驱动信号eNB所表征的驱动电压;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下伸驱动信号eNB驱动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转换产生下料杆下伸位移输出信号dNB;通过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环节DTSB的检测、反馈,下料杆下伸位移输出信号dNB以下料杆触压信号sB引入下比较环节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在上比较环节中依如下逻辑给定:dBR赋值0。上比较环节的传函模型为:△dTB=-sTB。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的传函模型为: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脉宽τPBC依控制触发脉冲单位计算周期占空比τPBC(k+1)=△dTB(k)[(vTBWWP/(TBPTB))k-1]近似计算,其中vTB为下料杆上缩的计算速度,TB为由试验得出的下料杆伸缩电机结构常数,PTB为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的电磁计算功率,k为单位计算周期次第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高效支持并实现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的设备成套系统。它使得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在较宽的规格范围可设定、调节,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并克服了人工操作不可靠、不可控等缺陷。特别对于批量包贴,能快速完成,远远超过人工工作速度;而且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工、人力。系统以紧凑、简洁的结构实现了平板形工件侧边包贴,其控制系统结构化、系统化程度高,易于调整;极易形成性价比高的成套设备系统。整体易于批量生产;系统维护、维修简便易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板形工件包边方法俯视示意图。图2是下料机构的剖视图。图3是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放大-执行电路图。图4是下料伸缩杆上缩到位定位检测-反馈电路图。图5是板形工件包边系统操作、控制电路图。图6是下料杆伸缩电机的放大-驱动-执行电路图。图7是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控制系统框图。在图1~5中:1.基台,2.下料机构,3.包成件,4.下料车,5.上料车,6.待包件,7.上料机构,8.馈带机构,9.工件。α00为上料臂摆角取料位,α10为上料臂摆角放料位;β00为下料臂摆角放料位,β10为下料臂摆角取料位。在图2~6中:2.2.0.磁敏电阻,2.2.9.伸缩电机定子绕组,2.2.10.伸缩线缆,2.2.11.管线道;2.4.9.电感线圈,2.4.10.轴承;2.5.2.内支架,2.5.3.内涡流环,2.5.4.密封套,2.5.5.外支架,2.5.6.外涡流环。在图3~7中:LSB0为下料电感线圈电感,LSB1为下料内涡流环电感,LSB2为下料外涡流环电感,ES1为激励源上接线端,ES2为激励源下接线端,SS1为内支架触压开关,SS2为外支架轻触开关,TS为触压信号变压器,DS1为触压信号检波二极管,CS1为触压信号第一滤波电容,RS1为信号滤波电阻,CS2为触压信号第二滤波电容,LCS为触压信号光耦,RS2为触压信号负载电阻,LCSB为触压信号输出光耦,PSB为下料杆触压信号接线端;DTSB为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环节。RS3为触压信号耦合电阻,DS2为低压继电器续流二极管,JSB1为下料低压继电器电磁线圈,TRS1为低压驱动三极管,RS4为触压高压信号耦合电阻,DS4为触压信号隔离二极管,JSB2为下料杆高压继电器电磁线圈,DS3为高压继电器续流二极管,TRS2为高压驱动三极管。在图4~7中:RMTB为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W为下料杆上缩到位分压电阻,LCTB为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在图5~7中:RP为控制电路工作指示电阻,DP为控制电路工作指示LED;KM为控制系统启动键,RKM为启动信号缓冲电阻,CKM为启动信号缓冲电容;Sn为主电机转角检测-反馈环节,Pn为主电机转角反馈信号接线端;RM为转角反馈信号耦合电阻,RPF为上料臂摆角反馈信号耦合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由上、下比较环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由上、下比较环节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上缩放大环节APTB、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下伸放大环节ANTB、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和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环节DTSB构成,其特征是:
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与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sTB在存储于控制器芯片U的上比较环节中比较,产生下料杆上缩位移偏差信号△dTB;经存储于控制器芯片U的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计算处理,下料杆上缩位移偏差信号△dTB转换成为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在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上缩放大环节APTB中,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控制该环节的PWM输出电压,即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上缩驱动信号ePB所表征的驱动电压;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上缩驱动信号ePB驱动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转换产生下料杆上缩位移输出信号dPB;在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和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构成的RMTB-LCTB环节,通过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RMTB的检测和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的反馈,下料杆上缩位移输出信号dPB以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sTB引入上比较环节
下料臂摆角取、放料位信号βN与下料杆触压信号sB在下料杆高压继电器电磁线圈JSB2和下料臂摆角取、放料位继电器电磁线圈Jβ放大、操作电路所形成的下比较环节中比较,产生下料杆下伸位移偏差信号△dNB;在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下伸放大环节ANTB中,下料杆下伸位移偏差信号△dNB操作该环节的输出电压,即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下伸驱动信号eNB所表征的驱动电压;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下伸驱动信号eNB驱动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转换产生下料杆下伸位移输出信号dNB;通过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环节DTSB的检测、反馈,下料杆下伸位移输出信号dNB以下料杆触压信号sB引入下比较环节
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在上比较环节中依如下逻辑给定:dBR赋值0;上比较环节的传函模型为:△dTB=-sTB;
下料杆运行控制环节CdB的传函模型为:下料杆上缩位移控制信号dPBC脉宽τPBC依控制触发脉冲单位计算周期占空比τPBC(k+1)=△dTB(k)[(vTBWWP/(TBPTB))k-1]近似计算,其中vTB为下料杆上缩的计算速度,TB为由试验得出的下料杆伸缩电机结构常数,PTB为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的电磁计算功率,k为单位计算周期次第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其特征是:
磁敏电阻装嵌于下料臂的尾端下壁,伸缩杆滑壁口外的一侧;磁敏电阻的引线引向并旁敷伸缩电机定子绕组,再并入伸缩线缆;
伸缩电机定子绕组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磁力的驱动器件,为绕制于高强度聚酯材料环槽盒内的高强度电磁线线圈,整体为螺线管圆盘柱结构,线圈两端引出并入伸缩线缆;伸缩线缆作为伸缩电机定子绕组驱动电缆,在下料柱管线孔道的上段与摆臂线缆分离,与下料信号电缆一并,沿路伴敷下料气管,经由下料柱管线线腔、下料臂管线腔和管线道,从管线道的尾口与下料气管和下料信号电缆分离,沿下料管线槽敷走,在下料管线槽尾端的过渡曲面底部引入下料臂尾段线缆孔道,穿向下料臂尾端的伸缩电机定子绕组接线端;管线道作为下料气管及所伴敷伸缩线缆和下料信号电缆在下料臂中穿行的通道,配制于下料臂的首段;其首端与下料臂管线腔的尾端贯通,尾端开口与下料管线槽的首端贯通;
下料信号电缆在的上端从下料线缆束中分离出摆臂线缆后,与伸缩线缆一并,一路伴敷下料气管,经由下料柱管线线腔、下料臂管线腔和管线道,在管线道的尾口与伸缩线缆分离后,伴敷下料气管,跨经下料管线槽,跨越下料臂的尾段,穿入下料杆管线孔道的上方,进入下料杆管线孔道,再伴敷下料杆气管直段穿引到下料吸盘顶端的电感线圈;
电感线圈作为下料吸盘压力信号的感知线圈和激励信号的驱动线圈,整体为圆盘环结构,套绕、紧固装配在下料伸缩杆底端轴承内圈的内环;轴承作为下料伸缩杆底端与下料吸盘顶端下料连接器配合、连接的部件,其内圈紧固装嵌在下料伸缩杆的底端,外圈紧固装嵌在下料连接器的内环;
内涡流环.3作为接受一级压力,产生位移使触压开关接通进而受激产生涡流的传感器件,为磷铜材料左侧位有断缝开口的圆盘环结构,以其外边环合并外涡流环内边环在左侧位紧固粘接在内支架的底端面;其圆盘轴心与下料伸缩杆轴心重合;其断缝开口的两接线端与内支架内置触压开关常开接点的两接线端分别连接;外涡流环作为接受二级压力,产生位移使轻触开关接通进而受激产生涡流的传感器件,为磷铜材料右侧位有断缝开口的圆盘环结构,以其内边环合并内涡流环外边环在右侧位紧固粘接在外支架的底端面;其圆盘轴心与下料伸缩杆轴心重合;其断缝开口的两接线端与外支架内置轻触开关常开接点的两接线端分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装置的下料杆伸缩控制系统,其特征是:下料杆触压信号检测-放大-执行电路图中:电感线圈电感LSB0一端连接到激励源上接线端ES1,另一端连接到信号变压器TS的下输入端;信号变压器TS的上输入端连接到激励源下接线端ES2;内涡流环电感LSB1跨接在内支架触压开关SSB1两接点之间,与内支架触压开关SSB1构成闭合回路;外涡流环电感LSB2跨接在外支架轻触开关SSB2两接点之间,与外支架轻触开关SSB2构成闭合回路;信号变压器TS的上输出端与信号检波二极管DS1的正极连接,信号检波二极管DS1的负极与信号第一滤波电容CS1的一端连接;信号第一滤波电容CS1的另一端接地;信号滤波电阻RS1的一端与信号检波二极管DS1的负极连接,信号滤波电阻RS1的另一端与信号第二滤波电容CS2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点连接到触压信号光耦LCS的输入端正极;信号第二滤波电容CS2的另一端与触压信号光耦LCS的输入端负极同时接地;触压信号光耦LCS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到系统工作电源正极端EP;信号负载电阻RS2的一端与信号耦合电阻RS3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点连接到触压信号光耦LCS的输出端负极;信号负载电阻RS2的另一端连接到触压信号输出光耦LCSB的输入端正极,触压信号输出光耦LCSB的输入、输出端负极同时接地,触压信号输出光耦LCSB的输出端正极作为下料杆触压信号接线端PSB;低压继电器续流二极管DS2的正极与下料杆低压继电器电磁线圈JSB1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宪宝屈百达佟艳芬赵荣阳韩开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