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催化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355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CO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反应仓,且反应仓一侧的底座上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输出端与反应仓连通,所述反应仓内部靠近燃烧器的一侧设置有套管,且套管的内侧设置有螺旋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有换热器,通过换热器能够直接对废气进行预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更加节能,反应仓内部套管、螺旋叶片与散热器组成的气体加热机构的设置,使得废气在经过套管内部之后,能够顺着螺旋叶片导向的方向进行输送,增加了气体在套管内部的停留时间,并通过燃烧器输出端在套管内部进行加热,与气体进行彻底接触,提高了装置的加热效果,降低了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CO catalytic oxid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催化氧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氧化催化装置
,具体为CO催化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橡胶、油漆、涂装、家具、家电、印刷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低浓度有机废气,包括苯类、酮类、酯类、醇类、醚类和烷烃类等,而将有机废气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但传统的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效果较差,且成本较高,因此VOC气体氧化催化装置应运而生,通过氧化催化装置能够对费浓度、多成分、有没有回收价值的废气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高,废气的净化率能够达到98%以上,而终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与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传统的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废气的钟乳过程中无法进行预加热,且采用燃烧器产生的火焰与气体接触的时间较低,无法达到反应条件,因此需要较长时间加热时间,实用性较低,同时,传统的装置在对于催化的过程中无法提高气体与催化器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催化效果,继而影响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因此亟需CO催化氧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CO催化氧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CO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反应仓(11),且反应仓(11)一侧的底座(10)上设置有燃烧器(9),所述燃烧器(9)的输出端与反应仓(11)连通,所述反应仓(11)内部靠近燃烧器(9)的一侧设置有套管(13),且套管(13)的内侧设置有螺旋叶片(12),所述套管(13)上倾斜设置有通口(19),所述反应仓(11)内部远离燃烧器(9)的一侧均匀设置有陶瓷载体(15),所述陶瓷载体(15)的内部皆设置有催化剂(20),所述反应仓(11)远离燃烧器(9)一侧的底座(10)上设置有换热器(17),所述换热器(17)靠近反应仓(11)的一侧设...

【技术特征摘要】
1.CO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反应仓(11),且反应仓(11)一侧的底座(10)上设置有燃烧器(9),所述燃烧器(9)的输出端与反应仓(11)连通,所述反应仓(11)内部靠近燃烧器(9)的一侧设置有套管(13),且套管(13)的内侧设置有螺旋叶片(12),所述套管(13)上倾斜设置有通口(19),所述反应仓(11)内部远离燃烧器(9)的一侧均匀设置有陶瓷载体(15),所述陶瓷载体(15)的内部皆设置有催化剂(20),所述反应仓(11)远离燃烧器(9)一侧的底座(10)上设置有换热器(17),所述换热器(17)靠近反应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6),且第二进气口(16)与反应仓(11)导通,所述换热器(17)顶部靠近反应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口(6),所述第一排气口(6)的顶部设置有循环管(3),且循环管(3)远离第一排气口(6)的一端与通口(19)连通,所述换热器(17)顶部远离反应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口(7),且第一进气口(7)的顶部设置有风机(5),所述风机(5)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7)连通,所述风机(5)的输入端设置有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磊
申请(专利权)人:澳斯意环保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