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轴承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油轴承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机。
技术介绍
含油轴承组件因能在摩擦副中提供润滑油,并且具有成本低、噪音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电机中。现有技术中,含油轴承组件包括电机端盖、润滑油、含油轴承、轴承压盖、轴承压爪、石墨垫圈、橡胶垫圈、碗型介子、开口挡圈和电机转轴。其中,套设在电机转轴上的含油轴承安装于电机端盖上,通过轴承压盖和轴承压爪将含油轴承压紧至电机端盖。在含油轴承靠近电机内部的侧边依次设置石墨垫圈、橡胶垫圈、碗型介子和开口挡圈,以便将含油轴承压紧定位在电机端盖上。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含油轴承组件并非是封闭结构,而是开放式结构。这导致位于含油轴承与电机转轴之间的润滑油容易从含油轴承的两端流出,含油轴承中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外漏,使得含油轴承使用寿命降低;同时泄漏的润滑油会挥发,挥发的润滑油也会对电机内部的绝缘部件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零部件的老化,进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转轴(16)、套设在所述电机转轴(16)上的含油轴承(17)以及围绕所述含油轴承(17)周向设置的储油槽(18),其中,在所述含油轴承(17)朝向电机内部方向的侧面设有第一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回油油路允许自所述含油轴承(17)与所述电机转轴(16)的接触面在电机内部方向上流出的润滑油回油至所述储油槽(18);在所述含油轴承(17)朝向电机外部方向的侧面设有第二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回油油路允许自所述含油轴承(17)与所述电机转轴(16)的接触面在电机外部方向上流出的润滑油回油至所述储油槽(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转轴(16)、套设在所述电机转轴(16)上的含油轴承(17)以及围绕所述含油轴承(17)周向设置的储油槽(18),其中,在所述含油轴承(17)朝向电机内部方向的侧面设有第一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回油油路允许自所述含油轴承(17)与所述电机转轴(16)的接触面在电机内部方向上流出的润滑油回油至所述储油槽(18);在所述含油轴承(17)朝向电机外部方向的侧面设有第二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回油油路允许自所述含油轴承(17)与所述电机转轴(16)的接触面在电机外部方向上流出的润滑油回油至所述储油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油路包括在第一垫圈(13)与所述含油轴承(17)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的导油槽(131),所述导油槽(131)允许自所述含油轴承(17)与所述第一垫圈(13)的接触面流出的润滑油向所述储油槽(18)的方向回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13)为石墨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131)呈伞形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13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垫圈(13)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内边(1311)和远离所述第一垫圈(13)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外边(1312),其中,所述内边(1311)和所述外边(1312)所形成的夹角(B)范围为50~8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油路还包括在轴承压盖(11)和轴承压爪(19)之间设置的回油件(12),所述回油件(12)能够收集自所述导油槽(131)导出的润滑油,并允许所收集的润滑油向所述储油槽(18)方向回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油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油件(12)靠近所述含油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文,卓祖德,李庆,陈东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