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5980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6
本申请涉及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该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间隔开,使得在它们之间界定间隙。第一安装鞍座设置在间隙中,并包括构造成在其上接纳后处理系统的安装表面。第一组安装鞍座孔穿过第一安装鞍座界定,并且第一组联接构件穿过对应的安装板孔和安装鞍座孔插入。每个板孔具有大于对应的安装鞍座孔的直径的直径,使得联接构件可以在对应的安装板孔内移动,从而允许第一安装鞍座相对于安装板移动。

Installation components for af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后处理系统通常用于处理诸如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的内燃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可以包括各种部件,例如,包装在壳体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氧化催化剂、过滤器、混合器、挡板等。后处理系统通常安装在使用这些后处理系统的设备(例如,交通工具、重型设备、机车等)中包括的安装结构上。后处理系统的各部分之间(parttopart)的尺寸变化或热膨胀可能导致后处理系统和安装结构之间的不对准,这可能在后处理系统安装在安装结构上的过程中产生适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用于将后处理系统安装在结构上的安装组件。本文所述的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和插入安装板之间的安装鞍座(mountingsaddle),安装板和安装鞍座构造成适应后处理系统的尺寸变化和/或热膨胀。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该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该第二安装板设置成与第一安装板横向地间隔开,使得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界定间隙,其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一组安装板孔;第一安装鞍座,其在对应于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隙中,第一安装鞍座包括安装表面以及第一组安装鞍座孔,安装表面构造成在其上接纳后处理系统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第一组安装鞍座孔在对应于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第一安装鞍座;以及第一组联接构件,每个联接构件穿过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一个安装板孔和第一组安装鞍座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安装鞍座孔插入,以将第一安装鞍座固定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其中第一组安装板孔的每个安装板孔的直径大于第一组安装鞍座孔的每个对应的安装鞍座孔的直径,使得第一组联接构件的每个联接构件在第一组安装板孔的对应的安装板孔内是可移动的,从而允许第一安装鞍座相对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定位的第一凹形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凹形弯曲部分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包括具有第一半径和第一中心的第一弧形部分,以及具有等于所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和从所述第一中心偏移的第二中心的第二弧形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鞍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的第二安装鞍座,所述第二安装鞍座包括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构造成在其上接纳所述后处理系统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界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边缘中的第二凹形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凹形弯曲部分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安装板孔靠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的位置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且其中第二组安装鞍座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鞍座,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鞍座孔具有近似等于所述第二组安装板孔的直径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焊接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条带,所述第一安装条带从不同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以非零角度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条带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结构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条带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定向,并且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条带,所述第二安装条带从不同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以非零角度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条带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定向,并且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横向地间隔开,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横向地间隔开,使得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界定间隙,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另外的第一组安装板孔,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其在对应于所述另外的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包括:安装表面,其构造成在其上接纳所述后处理系统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表面,以及另外的第一组安装鞍座孔,其在对应于所述另外的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所述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其中联接到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与联接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第二组联接构件,每个联接构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另外的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一个安装板孔和所述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的所述另外的第一组安装鞍座孔中的相应一个安装鞍座孔插入,以将所述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另外的第二安装鞍座,所述另外的第二安装鞍座靠近所述另外的第一安装鞍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另外的第二安装鞍座包括安装表面,所述另外的第二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构造成在其上接纳所述后处理系统的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另外的第二安装鞍座与联接到第一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鞍座具有相同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背板,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的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邻接所述背板;基板,其远离所述背板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的第三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邻接所述基板;和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并且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板延伸到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从所述背板延伸的第一组夹子,所述第一组夹子中的第一夹子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延伸,且所述第一组夹子中的第二夹子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部面的一部分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从所述背板延伸并从所述第一组夹子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n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n第一安装板,以及/n第二安装板,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横向地间隔开,使得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界定间隙,/n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一组安装板孔;/n第一安装鞍座,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包括:/n安装表面,其构造成在其上接纳所述后处理系统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以及/n第一组安装鞍座孔,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和/n第一组联接构件,每个联接构件穿过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一个安装板孔和所述第一组安装鞍座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安装鞍座孔插入,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n其中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每个安装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组安装鞍座孔中的每个对应的安装鞍座孔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一组联接构件中的每个联接构件在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对应的安装板孔内是可移动的,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安装鞍座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处理系统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安装板,以及
第二安装板,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横向地间隔开,使得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界定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一组安装板孔;
第一安装鞍座,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包括:
安装表面,其构造成在其上接纳所述后处理系统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以及
第一组安装鞍座孔,其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和
第一组联接构件,每个联接构件穿过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一个安装板孔和所述第一组安装鞍座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安装鞍座孔插入,以将所述第一安装鞍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每个安装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组安装鞍座孔中的每个对应的安装鞍座孔的直径,使得所述第一组联接构件中的每个联接构件在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中的对应的安装板孔内是可移动的,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安装鞍座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组安装板孔定位的第一凹形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凹形弯曲部分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包括具有第一半径和第一中心的第一弧形部分,以及具有等于所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和从所述第一中心偏移的第二中心的第二弧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鞍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间隙中的第二安装鞍座,所述第二安装鞍座包括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构造成在其上接纳所述后处理系统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界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边缘中的第二凹形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的所述安装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凹形弯曲部分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组安装板孔靠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的位置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且其中第二组安装鞍座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组安装板孔的位置处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鞍座,
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鞍座孔具有近似等于所述第二组安装板孔的直径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鞍座焊接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8.根据权利要求2和4-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条带,所述第一安装条带从不同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边缘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以非零角度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条带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条带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定向,并且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条带,所述第二安装条带从不同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泰勒·肯特·洛伦兹布兰登·斯科特·德格尼尔哈曼普里特·辛格肯·赫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康明斯排放处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