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96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藏库,可利用来自冷凝器用风扇之空气有效地解除对玻璃门之结露。冷藏库包括:隔热箱体内之贮藏室,将该贮藏室之前面开口封闭成自由开闭之玻璃门,位于贮藏室下方并在隔热箱体外构成之机械室,该机械室内之压缩机、冷凝器及冷凝器用风扇,将机械室之前面封闭成自由开闭并位于玻璃门下方之机械室盖;在机械室盖上面形成吹出部,冷凝器用风扇吹出之空气自吹出部吹向玻璃门前面,而且在机械室盖形成令气流指向玻璃门方向之导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玻璃门将贮藏室之前面开口封闭成自由开闭而成的冷藏库。现有的这种冷藏库,尤其是陈列饮料或食品等之商品陈列箱,例如如特开平9-101075号公报所示,在隔热箱体内形成贮藏室,该贮藏室之前面开口用可透视之玻璃门封闭成自由开闭。又,在隔热箱体外之下部设置机械室,在该机械室内设置构成冷却装置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冷凝器用风扇等,而且在贮藏室内一样地设置构成冷冻循环之冷却器,利用该冷却器将贮藏室内冷却到指定之低温。于是,当贮藏室内被冷却时玻璃门之内面也曝露于冷气之下。而,因玻璃门之隔热性有限度,无论如何在其前面外气中之水分也会因结露而凝结。发生这种结露时,因玻璃门之视认性变差,目前是用电热器等将玻璃门加热。可是,这种利用电热器加热,会导至商品陈列箱之耗电力增大。因此,在前述公报中考虑了藉着在机械室盖之上面钻设吹出口并自该吹出口吹出来自冷凝器用风扇之暖气,使得在玻璃门前面难于结露。可是,在这种现有的构造中,因只是在机械室盖之上面钻设吹出口,自吹出口上升之暖气马上扩散,不会遍及玻璃门前面。因而,无法得到足够的结露防止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性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库,可利用来自冷凝器用风扇之空气有效地解除对玻璃门之结露。本专利技术之冷藏库包括在隔热箱体内构成之该贮藏室,将该贮藏室之前面开口封闭成自由开闭之玻璃门,位于贮藏室下方并在隔热箱体外构成之机械室,设于该机械室内之压缩机、冷凝器及冷凝器用风扇,以及将机械室之前面封闭成自由开闭并位于玻璃门之下方之机械室盖的;在该机械室盖之上面形成吹出部,该冷凝器用风扇所吹出之空气自吹出部吹向玻璃门之前面,而且在该机械室盖形成令自吹出部吹出之空气流指向该玻璃门方向之导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包括在隔热箱体内构成之贮藏室,将该贮藏室之前面开口封闭成自由开闭之玻璃门,位于贮藏室下方并在隔热箱体外构成之机械室,设于该机械室内之压缩机、冷凝器及冷凝器用风扇,以及将机械室之前面封闭成自由开闭并位于玻璃门之下方之机械室盖;因在该机械室盖之上面形成吹出部,该冷凝器用风扇所吹出之空气自吹出部吹向玻璃门之前面,而且在该机械室盖形成令自吹出部吹出之空气流指向该玻璃门方向之导壁,故自冷凝器用风扇所送出之暖气流由导壁导引,指向玻璃门方向,自吹出部吹向玻璃门前面。因而,暖气遍及玻璃门前面之更宽范围,可进一步提高对玻璃门前面结露之防止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冷藏库,是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便导壁在机械室盖内面自吹出部向下方延伸,而且利用硬质合成树脂和该机械室盖一体成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除了上述以外,因导壁在机械室盖内面自吹出部向下方延伸,而且利用硬质合成树脂和该机械室盖一体成形,故可通过削减零件数提高生产力,同时实现外观之改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冷藏库,是在上述各专利技术中,在吹出部设置有蜂窝件的冷藏库。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在上述各专利技术之上,因在吹出部设置蜂窝件,故来自吹出部之暖气流利用蜂窝件整流后,其指向性更高。藉此,可进一步提高对玻璃门前面结露之防止效果。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之冷藏库之纵断侧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之冷藏库之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之冷藏库之机械室盖之后方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之冷藏库之别的实施例之机械室盖之后方立体图。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之冷藏库1之纵断侧视图,图2表示冷藏库1之立体图。实施例之冷藏库1由内部具有在前面有开口2之贮藏室3之隔热箱体4、及在该贮藏室3之下侧之隔热箱体4外形成并也在前面具有开口6之机械室7等构成。在该贮藏室3内后部和隔热箱体4之背面保持间隔安装隔板8,在该隔板8和隔热箱体4之间形成风道11。然后,在该风道11内纵设有构成冷却装置之冷冻循环之周知之制冷剂回路之冷却器13,而且风道11之最上部用在贮藏室3之上面前部形成之吸入口14和贮藏室3连通。而且,在该吸入口14之内侧之风道11内设置有循环型之冷却用风扇16。在隔板8前方之贮藏室3内架设有多层商品陈列用棚架17,最下部之棚架17下侧和风道11下端之排出口18连通。因而,利用冷却用风扇16自吸入口14吸入贮藏室3内之冷气,向冷却器13方向吹出。然后,经冷却器13冷却后之冷气自吸入口14向贮藏室3内排出,如此进行循环。又,贮藏室3之前面开口用嵌入了可透视之多层玻璃21之玻璃门22封闭成自由开闭。该玻璃门22由正面看用铰链23、23将右侧上下在隔热箱体4枢轴支承并使其可自由转动。而,在该机械室7内设置有构成该冷冻循环之制冷剂回路之压缩机26或冷凝器27等,而且还设置向那些装置送风之冷凝器用风扇28。在此情况下,冷凝器27位于开口6之左右方向之约中央部,设置于脚座29上,而且在其后侧设置冷凝器用风扇28,更在其后侧将压缩机26设置于脚座29上。所述冷凝器用风扇28为循环型之送风机,装于自冷凝器27向后方延伸之风扇壳31之后端。因而,冷凝器用风扇28运转时,将冷凝器27前侧之空气吸入冷凝器27内,经过该冷凝器27及冷凝器用风扇28后,被吹到后方之压缩机26。藉此促进冷凝器27和压缩机26之散热。又,该机械室7之后面利用封闭板32封闭,而且在其前面开口6安装机械室盖33,位于上方之玻璃门22之下方。该机械室盖33利用硬质合成树脂成型,如图3所示,前面呈弯曲形状,在其上下缘各自形成用以装在隔热箱体4之卡合部34及卡合爪36。并在机械室盖33之上面构成吹出部37,该吹出部37在机械室盖33之内面朝上下延伸并和该机械室盖33一体形成,利用在前后方向具有指定宽度之多片导壁41…区分成左右,藉此在吹出部37内构成多个吹出口42…。又,机械室盖33之内面中央部利用和其一体成形之区分壁43区分成矩形,在和该区分壁43对应之前面形成细缝状之吸入口44…,区分壁43之内侧区域向后面全部开放。所述导壁41…在该区分壁43之左右以指定尺寸朝上下延伸,它们所形成之各吹出口42…和机械室盖33之后面连通。又,和区分壁43之上侧对应之各吹出口42…在该区分壁43之上侧和机械室盖33之后面连通。还在机械室盖33之上面后部形成向上方开口之露水接受部47。而,所述机械室盖33装在机械室7之开口6时,区分壁43之后缘全周和所述冷凝器27之前面周缘对应。因而,冷凝器27经由吸入口44…和机械室盖33之前方连通,而且机械室7内在区分壁43之外侧,经由各吹出口42…和机械室盖33上方连通。利用以上之构造,当压缩机26和冷凝器用风扇28以及冷却用风扇16运转时,冷却器13发挥冷却作用,所冷却之冷气如上述所示利用冷却用风扇16在贮藏室3内循环。因而,贮藏室3内被冷却到指定之低温(冷藏、冷冻)。另一方面,藉着冷凝器用风扇28之运转,自吸入口44…吸入机械室盖33前方之外气,首先流入冷凝器27进行空冷。其次,经由冷凝器用风扇28被吹到压缩机26,对其进行空冷。于是,依次将冷凝器27、压缩机26空冷而变暖之外气(暖气),由于机械室7之后面被封闭板32封闭,如图1中之箭头所示,在机械室7上部U形回转,朝向前方。而,在风扇壳31及区分壁43之外侧朝向前方之暖气不久经由导壁41…自吹出口42…如图2中之箭头所示向上方吹出。此时,暖气流利用导壁41…朝向上方之玻璃门22之方向前进。藉此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藏库,包括:在隔热箱体内构成之贮藏室,将该贮藏室之前面开口封闭成自由开闭之玻璃门,位于所述贮藏室下方并在所述隔热箱体外构成之机械室,设于该机械室内之压缩机、冷凝器及冷凝器用风扇,以及将所述机械室之前面封闭成自由开闭并位于所述玻璃门之下方之机械室盖;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械室盖之上面形成吹出部,由所述冷凝器用风扇吹出之空气自所述吹出部吹向所述玻璃门之前面,而且在所述机械室盖形成令自所述吹出部吹出之空气流指向所述玻璃门方向之导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秀树林広茂加藤一男宫武俊明玉山弘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