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暖机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5962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及车辆,发动机暖机系统的热水罐通过第一管路与发动机的水套流体连通;冷水罐通过第二管路与水套流体连通;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中;散热器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三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第一管路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口流体连通;第四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与第二管路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口流体连通;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管路中以在热水罐与水套之间驱动流体流动;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二管路中以在冷水罐与水套之间驱动流体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度缩减发动机的暖机时间,在10秒内即可提高发动机的机油温度达到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从而降低整车油耗及排放。

Engine warm-up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暖机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启动时,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油从较低的温度达到正常值时的运行过程称为发动机暖机。发动机在冷机的时候,机油温度过低会导致粘稠度增大,流通性变差,机油在润滑系统中的循环变慢,从而导致机械部件的摩擦阻力增加,发动机负荷相应的也会增大。因此,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特别是冬天的早上起动发动机时,需要先对发动机进行暖机。汽车在暖机过程中,通常会因为发动机负荷比较大,对发动机的性能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汽油燃烧不充分,尾气中CO和NO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偏高,严重影响空气的质量,增加了PM2.5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目前虽然有一些对发动机进行暖机的装置,但是这些暖机装置的暖机效果并不好,还不能达到快速、高效的暖机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及车辆,能够大幅度缩减发动机的暖机时间,在10秒内即可提高发动机的机油温度达到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从而降低整车油耗及排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罐、冷水罐、散热器、控制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换向阀以及第二换向阀;所述热水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的水套流体连通;所述冷水罐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水套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及所述第二换向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路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流体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路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中以在所述热水罐与所述水套之间驱动流体流动;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中以在所述冷水罐与所述水套之间驱动流体流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换向阀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换向阀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操作。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排气管、第五管路、换热腔室以及第三水泵;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室中;所述第五管路分别与所述热水罐及所述换热腔室流体连通,以在所述热水罐及所述换热腔室之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三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五管路中以驱动流体在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热水罐之间流动,所述第三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热水罐中的液位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冷水罐中的液位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液位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加热器、第六管路、第七管路以及第四水泵;所述第六管路和所述第七管路均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热水罐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使所述加热器、所述热水罐、所述第六管路和所述第七管路共同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第四水泵设置于所述第六管路中以驱动流体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热水罐之间流动,所述第四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热水罐中的流体的温度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五水泵,所述第五水泵连接于所述第四管路以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水套之间驱动流体流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五水泵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五水泵的操作。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水套中的流体的温度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路流体连通;和/或,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第九管路,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水罐流体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路流体连通。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停车熄火时,第二换向阀将第二管路导通,其余所有管路均关闭,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水泵驱动所述水套中的冷流体流入所述冷水罐中。当车辆启动点火时,第一换向阀将第一管路导通,其余所有管路均关闭,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中的所述第一水泵驱动所述热水罐中的热流体流入所述水套中,从而能够大幅度缩减发动机的暖机时间,在10秒内即可提高发动机的机油温度达到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暖机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区分,以下将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加热的流体称为热流体,将除热流体以外的流体统称为冷流体,热流体和冷流体均可以是冷却液,二者的区别仅仅是作用不同。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罐11、冷水罐12、散热器13、控制器、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以及第二换向阀32;热水罐11通过第一管路1与发动机的水套10流体连通;冷水罐12通过第二管路2与水套10流体连通;第一换向阀31及第二换向阀32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1及第二管路2中;散热器13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三管路3的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31与第一管路1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口流体连通;第四管路4的一端通过第二换向阀32与第二管路2流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口流体连通;第一水泵21设置在第一管路1中以在热水罐11与水套10之间驱动流体流动;第二水泵22设置在第二管路2中以在冷水罐12与水套10之间驱动流体流动;控制器与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以及第二换向阀32电连接以控制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以及第二换向阀32的操作。在车辆正常行驶中,第一换向阀31和第二换向阀32分别导通第三管路3和第四管路4,发动机的水套10内的流体在散热器13及水套10之间循环流动,即实现发动机冷却的散热大循环。当车辆停车熄火时,第二换向阀32将第二管路2导通,其余所有管路均关闭,设置在第二管路2中的第二水泵22驱动水套10中的冷流体流入冷水罐12中。当车辆启动点火时,第一换向阀31将第一管路1导通,其余所有管路均关闭,设置在第一管路1中的第一水泵21驱动热水罐11中的热流体流入水套10中,从而能够大幅度缩减发动机的暖机时间,在10秒内即可提高发动机的机油温度达到正常运行的温度范围。为使热水罐11中的热流体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例如80℃~110℃),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的能量,可选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排气管14、第五管路5、换热腔室以及第三水泵23;排气管14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14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罐(11)、冷水罐(12)、散热器(13)、控制器、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以及第二换向阀(32);/n所述热水罐(11)通过所述第一管路(1)与所述发动机的水套(10)流体连通;/n所述冷水罐(12)通过所述第二管路(2)与所述水套(10)流体连通;/n所述第一换向阀(31)及所述第二换向阀(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及所述第二管路(2)中;/n所述散热器(13)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n所述第三管路(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31)与所述第一管路(1)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流体连通;/n所述第四管路(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32)与所述第二管路(2)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口流体连通;/n所述第一水泵(2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中以在所述热水罐(11)与所述水套(10)之间驱动流体流动;/n所述第二水泵(2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2)中以在所述冷水罐(12)与所述水套(10)之间驱动流体流动;/n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所述第一换向阀(31)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32)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所述第一换向阀(31)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32)的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发动机、热水罐(11)、冷水罐(12)、散热器(13)、控制器、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四管路(4)、第一水泵(21)、第二水泵(22)、第一换向阀(31)以及第二换向阀(32);
所述热水罐(11)通过所述第一管路(1)与所述发动机的水套(10)流体连通;
所述冷水罐(12)通过所述第二管路(2)与所述水套(10)流体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31)及所述第二换向阀(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及所述第二管路(2)中;
所述散热器(13)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
所述第三管路(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31)与所述第一管路(1)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流体连通;
所述第四管路(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32)与所述第二管路(2)流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口流体连通;
所述第一水泵(2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中以在所述热水罐(11)与所述水套(10)之间驱动流体流动;
所述第二水泵(2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2)中以在所述冷水罐(12)与所述水套(10)之间驱动流体流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所述第一换向阀(31)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32)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所述第一换向阀(31)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32)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排气管(14)、第五管路(5)、换热腔室以及第三水泵(23);
所述排气管(14)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14)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室中;
所述第五管路(5)分别与所述热水罐(11)及所述换热腔室流体连通,以在所述热水罐(11)及所述换热腔室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第三水泵(23)设置于所述第五管路(5)中以驱动流体在所述第五管路(5)与所述热水罐(11)之间流动,所述第三水泵(23)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暖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暖机系统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热水罐(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超尹亿光唐兴宇徐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