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938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包括:斜井和中隔墙,斜井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隧道连通,斜井的内侧设置有衬壁,衬壁包含底面、两个侧面和顶面;中隔墙竖直设置在衬壁的底面和顶面之间,中隔墙由多个中隔板拼接而成,将斜井分为左右并列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工期较短,对环境影响小,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A separate ventilation inclined shaft structure of extra long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
本技术属于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长大公路隧道运营通风多采用分段合斜井(竖井)纵向送排式通风方式,而利用施工中的增加开挖工作面设置的辅助坑道——斜井作为运营期的通风井的分段式通风的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不仅在施工中可以利用斜井作为施工辅助通道以增加洞内的施工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来缩短建设周期,而且在运营期还可以利用斜井作为送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将新鲜的空气从送风通道送入隧道中间,将污浊空气从排风通道排出。有时当辅助坑道数量较少时,或者为了减少通风道的工程量,常常利用在斜井巷道内设置隔层将斜井分为进风通道和送风通道,而在山岭隧道中,通过现浇支模的方式修建隔层是普遍做法,将斜井分成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但采用支模浇筑修建隔层的方法支模工程量大,施工速度慢,施工组织、模板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高,而且为了不干扰隧道内的施工,往往会在全隧道贯通以后,最后再施工隔层,隔层的支模浇筑将影响整个隧道的工期和成本。特别是对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洞内作业环境差,人工作业工效低,在洞内支模现浇隔层存在成本高、速度慢、耗费工期长、人力需求高、污染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包括:斜井,所述斜井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隧道连通,所述斜井的内侧设置有衬壁,所述衬壁包含底面、两个侧面和顶面;r>中隔墙,所述中隔墙竖直设置在所述衬壁的底面和顶面之间,所述中隔墙由多个中隔板拼接而成,将所述斜井分为左右并列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可选地,所述衬壁的底面的中部纵向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每个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凹槽的缝隙中填充有胶水或水泥。可选地,每个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凸台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L形钢板,所述L形钢板分布在所述中隔板的两侧,所述L形钢板的竖直面与所述中隔板通过膨胀螺钉相连接,所述L形钢板的另一面与所述凸台通过膨胀螺钉相连接。可选地,所述L形钢板的竖直面通过多个膨胀螺钉同时与两个相邻的所述中隔板的下部相连接。可选地,每个所述中隔板的两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多个缺口,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缺口之间形成插头,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中隔板之间相接触的边沿之间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插头啮合拼接。可选地,所述中隔板的两侧边沿的端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通出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面,两个所述中隔板的边沿相拼接后,其拼接边沿上部的所述楔形槽相扣合形成盲孔,所述衬壁的顶部对应所述楔形槽处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伸入所述盲孔内,所述盲孔内填充有胶水或水泥。本技术的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是在斜井的内侧壁上设置衬壁,并在衬壁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置由多个预先制作的中隔板,并将其拼接成中隔墙,通过中隔墙将斜井分成左右并列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工期较短,对环境影响小,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特长隧道与斜井的结构关系简图;图2是图1中的斜井中的本技术的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中隔墙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图;图6是图4中的单个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以上图中:1斜井;2隧道;3衬壁;301凸台;302凹槽;4中隔墙;401中隔板;402缺口;403插头;404楔形槽;5连接件;6螺柱。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包括:斜井1和中隔墙4,斜井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隧道2连通,斜井1的内侧设置有衬壁3,衬壁3包含底面、两个侧面和顶面;中隔墙4竖直设置在衬壁3的底面和顶面之间,中隔墙4由多个中隔板401拼接而成,将斜井1分为左右并列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斜井1中的衬壁3通过模注现浇形成,组成中隔墙4的各个中隔板401均为提前制作好后运至现场安装,中隔板401可以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也可以由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将多个中隔板401固定连接在斜井1的衬壁3的顶面和底面的中部之间,所有前后相邻的两个中隔板401之间相互拼接形成整个中隔墙4,中隔墙4将斜井1的内部竖向分隔成两个通道,一个作为进风通道使用,另一个作为出风通道使用。实施例2参考图2和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衬壁3的底面的中部纵向设置有凸台301,凸台301的中部设置有凹槽302,每个中隔板401的下边沿嵌入凹槽302中,中隔板401与凹槽302的缝隙中填充有胶水或水泥。凸台301相当于对衬壁3的底面的中部进行了加厚处理,以便于在中部开设凹槽302,中隔板401的下边沿插入凹槽302后,再往中隔板401与凹槽302之间的空隙中灌入胶水或水泥,即可通过凹槽302将中隔板401的下端固定在斜井1的中间位置。实施例3参考图3和图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每个中隔板401与凹槽302两侧的凸台30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将中隔板401固定在凸台301上的凹槽302中,可避免中隔板401沿着凹槽302滑动。实施例4参考图3和图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连接件5包括L形钢板,L形钢板分布在中隔板401的两侧,L形钢板的竖直面与中隔板401通过膨胀螺钉相连接,L形钢板的另一面与凸台301通过膨胀螺钉相连接。连接件5采用L形钢板,L形钢板包括两个相垂直的平面,两个平面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其中一个平面保持竖直,并通过膨胀螺钉与中隔板401的一面固定连接,L形刚板的另一个面与凸台301的表面贴合,并通过膨胀螺钉连接在凸台301上。实施例5参考图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L形钢板的竖直面通过多个膨胀螺钉同时与两个相邻的中隔板401的下部相连接。L形钢板的两个平面上均设置有四个连接孔,其中的竖直面上左侧的两个连接孔中穿过膨胀螺钉与一个中隔板401相连接,另外两个连接孔中穿过膨胀螺钉与另一个中隔板401相连接,使两个拼合的中隔板401之间通过L形钢板连接为一体。实施例6参考图4和图6,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每个中隔板401的两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多个缺口402,每两个相邻的缺口402之间形成插头403,每两个相邻的中隔板401之间相接触的边沿之间通过缺口402与插头403啮合拼接。两个相邻的中隔板401通过缺口402与插头403之间相互啮合拼接,可避免两个中隔板401在竖直方向上发生错位。实施例7参考图4和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斜井(1),所述斜井(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隧道(2)连通,所述斜井(1)的内侧设置有衬壁(3),所述衬壁(3)包含底面、两个侧面和顶面;/n中隔墙(4),所述中隔墙(4)竖直设置在所述衬壁(3)的底面和顶面之间,所述中隔墙(4)由多个中隔板(401)拼接而成,将所述斜井(1)分为左右并列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斜井(1),所述斜井(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隧道(2)连通,所述斜井(1)的内侧设置有衬壁(3),所述衬壁(3)包含底面、两个侧面和顶面;
中隔墙(4),所述中隔墙(4)竖直设置在所述衬壁(3)的底面和顶面之间,所述中隔墙(4)由多个中隔板(401)拼接而成,将所述斜井(1)分为左右并列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壁(3)的底面的中部纵向设置有凸台(301),所述凸台(301)的中部设置有凹槽(302),每个所述中隔板(401)的下边沿嵌入所述凹槽(302)中,所述中隔板(401)与所述凹槽(302)的缝隙中填充有胶水或水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隔板(401)与所述凹槽(302)两侧的所述凸台(30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长隧道分隔式通风斜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L形钢板,所述L形钢板分布在所述中隔板(401)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帅吴江许前顺白永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