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护床,可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和输送带组件,所述床板两侧的其中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在所述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所述可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床板的非工作侧向下倾斜,所述床板在所述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与其平行间隔开的皮带防压板,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所述皮带防压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所述床板并能相对于所述床板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患者的不适感。
A medical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护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护床。
技术介绍
目前,急救患者一般是通过医用担架、经急救车送至医院急救中心救治,医护床往往在床身上设有与医用担架配合的滑道、在床脚上设有万向轮,便于快速承接急救患者并转入急救室抢救;或者进一步设置有床身升降机构,便于根据情况调节高度,实现顺利承接。这种传统的医护床能够实现快速承接和转移急救患者的目的。但在患者需要从医护床转移到手术床进行进一步手术施救时或者需要从手术床转移到医护床再转移到病房的病床时,一般都是由多名医务人员配合来完成,这一方面有可能给患者,特别是颈椎和腰椎等要害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中国专利CN1903154B公开了一种医用病人转移车,其具有带升降机构并安装有万向脚轮的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可在驱动机构驱动下横向移动的移动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机构采用了上移动面板/上移动布和下移动面板/下移动布的双层组合结构,具体包括卷布轴框、卷布轴、端接头座体、离合齿轮、上移动面板/上移动布、下移动面板/下移动布等部件。但该申请中移动板是从车体上伸出到病床上,这一方面存在使用空间要求较大而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移动板与病床之间会有高度差,这会使患者在转移过程中感到不舒适;同时该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医护床及借助该医护床转移患者的方法,以实现患者在医护床与病床或手术床之间的方便转移。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护床,可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和输送带组件,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底部安装有脚轮,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并与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形成朝向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将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在所述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所述可升降机构由所述电控箱控制,用于使所述床板朝所述工作侧向下倾斜,所述床板在所述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与其平行间隔开的皮带防压板,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所述皮带防压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所述床板并能相对于所述床板横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箱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上,用于控制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和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动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升降支撑架的底部还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由所述电控箱控制,用于驱动所述医护床行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机构的下端和/或所述脚轮中的一个为驱动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为电动辊筒。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包括电动滚轮和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的末端上,所述电动滚轮安装在所述转向机构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包括底座、二可升降支柱和二横梁;所述底座由一纵向支架和二横向支架构成,所述横向支架一端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另一端底部安装有所述脚轮;所述纵向支架两端底部安装有所述脚轮;所述可升降支柱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所述横梁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柱上以能够升降,另一端悬空;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架一端套接在所述纵向支架上,使得所述横向支架可以沿所述纵向支架移动,从而调整两个横向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三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三个皮带输送单元均匀间隔开布置在所述床板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厚度与皮带的厚度一致。优选地,绑带具有魔术贴结构,以方便操作。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确定患者是否位于床板中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防压板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底部之间安装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当微动开关动作时,表示床板与病床已经充分接触,此时可以停止床板下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动开关外面套设有线圈弹簧。线圈弹簧一方面起到保护微动开关作用,另一方面确保床板与病床接触到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输送单元还包括压辊,所述压辊安装在靠近所述非工作侧的所述床板底部,用于使所述皮带紧贴所述床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架上安装有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床板的辅助支撑架,所述辅助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可转动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为弧面,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升降由所述电控箱控制。当该医护床不使用时,辅助支撑架升起,对床板进行辅助支撑,起到保护床板的作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架设有一矩形开口,所述辅助支撑架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开口中,电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口中,其推杆末端与所述辅助支撑架铰接。优选地,所述支撑块为轮状支撑块。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上,所述可升降支撑架还包括与所述纵向支架平行并位于其上方的纵杆,所述纵杆两端固定于所述可升降支柱,所述纵杆上安装有滑动驱动机构,所述滑动驱动机构的末端与在所述皮带输送单元之间的床板部分驱动连接。这种结构使得床板可以从支撑架伸出,确保能够重叠到病床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与所述横梁之间通过一滑块滑动接合,所述滑块包括滑块固定架、上铁氟龙滑块和下铁氟龙滑块,所述滑块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床板底部上,所述上铁氟龙滑块固定在所述床板底部上,所述下铁氟龙滑块固定在所述滑块固定架上,所述横梁滑动接合在所述上铁氟龙滑块和所述下铁氟龙滑块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架中间具有一上下贯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可升降机构穿过。优选地,所述开口为矩形开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输送单元包括电动滚筒、从动辊和皮带,所述电动滚筒安装在所述床板的非工作侧上,所述从动辊安装在所述床板的工作侧,所述皮带环绕在所述电动滚筒和皮带上。这可以简化结构,使外观更简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的厚度从所述非工作侧向所述工作侧逐渐变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床板在非工作侧的厚度为3厘米,在工作侧的厚度为1.5厘米。优选地,所述床板由不锈钢制成。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为倾斜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医护床还安装有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床板是否移动到病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床板是否已经基本上完全重叠到病床上。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传感器安装在皮带防压板上,第二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固定于纵杆的安装支架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医护床还设有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电控箱信号连接。通过遥控器,可以实现对医护床的操作,非常方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柱包括内中空支柱、外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和输送带组件,所述床板两侧的其中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在所述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所述可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床板朝所述工作侧向下倾斜,所述床板在所述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与其平行间隔开的皮带防压板,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所述皮带防压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所述床板并能相对于所述床板横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升降支撑架、床板和输送带组件,所述床板两侧的其中一侧称为工作侧,另一侧称为非工作侧,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可升降支撑架,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在所述非工作侧的一侧上安装有可升降机构,所述可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床板朝所述工作侧向下倾斜,所述床板在所述工作侧的一侧的底部安装有与其平行间隔开的皮带防压板,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在所述床板上并包括至少一个皮带输送单元,所述皮带输送单元的皮带穿过所述皮带防压板与所述床板之间的间隙包绕所述床板并能相对于所述床板横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撑架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医护床行走的驱动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机构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与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形成朝向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将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一侧为所述工作侧,另一侧称为所述非工作侧;其中,所述可升降支撑架包括底座、二可升降支柱和二横梁;所述底座由一纵向支架和二横向支架构成,所述横向支架一端套接于所述纵向支架;所述可升降支柱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所述横梁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升降支柱上以能够升降,另一端悬空;所述床板支撑在所述横梁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传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宝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