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病床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9793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3:12
一种改良病床套件,包括病床和床旁边桌,病床包括病床边框和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在病床边框左、右两侧的床栏,治疗板左、右两侧设有可拉出的拉手,拉手底部设有卡槽,床旁边桌桌体开设插孔,治疗板在拉手未拉出时能够活动插入插孔内收纳;床旁边桌桌体内活动装入可折叠家属陪夜床,可折叠家属陪夜床能够从桌体内取出,对应病床的床头、中部和床尾位置,在所述病床边框底部,分别球铰固定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起到避免导管滑脱,减少护理事故的作用,提升了护理质量,解决了陪护床位紧张、床室环境乱等问题,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跨越无菌区,突显节力原则,减少职业病危害和增加护理工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病床结构。
技术介绍
医用病床在国内的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发展时间短更新换代不完全,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阶段的医用病床。这其中有不可移动的板床、手动床、电动病床等。医用病床的发展前期主要始于日本、欧洲、美国等地的成熟产品,后经过吸收理解加以改进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套产品。自1990年伴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标准化,出台了YY0003标准,病床逐渐的被规范起来。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病床的出现,使得老标准不能充分的确保产品安全,继而又在1995年、2007年、2008年多次引进了ISO标准,推出了GB97061系列、YY0571等医用电器安全方面的标准。至此目前市场上的医用病床产品都有了相应的规范。板床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产品。产品设计简单、便于维修、安全性高。它可以通过增加预设附件达到增加附加功能的目的。虽然它技术含量低、对患者的帮助较少等缺点,但在我国国内还是有一定市场。但是,由于板床的结构简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医疗需求,并且也缺乏人性化的辅助装置,给医护人员和陪护家属造成种种不便,目前常见的板床结构,通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缺陷:一是缺少放置治疗药液及器械的结构,导致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种种不便,而且操作过程中容易跨越无菌区,增大了护理工作量;二是没有配置陪夜床,陪夜床需要家属每天下午到医护人员处领取,第二天早上再交还,不仅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陪夜床数量有限,有时候家属还需要“抢床”,如果每个病床位都配置一个陪夜床,又会因为收纳放置的原因造成病室环境差;三是病床上缺乏固定装置,各种医疗器械的导线、输液管等不便于收纳整理,混乱的堆放在床侧或者病人身上,病人在翻身过程中易引起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病床套件,该装置在不改变现有病床结构的前提下,增设了治疗板、可以放入床旁边桌的可折叠家属陪夜床及固定挂钩,从而较好的解决现有板床存在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改造成本低。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病床套件,所述病床套件包括病床和床旁边桌,所述病床包括病床边框和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在病床边框左、右两侧的床栏,其特征在于:治疗板左、右两侧设有可拉出的拉手,拉手底部设有卡槽,拉手拉出后,治疗板总长与病床宽度相对应,且两侧卡槽能够分别活动卡装入两侧床栏顶部,使治疗板能够沿床栏推动,床旁边桌桌体开设插孔,治疗板在拉手未拉出时能够活动插入插孔内收纳;所述床旁边桌桌体内活动装入可折叠家属陪夜床,可折叠家属陪夜床能够从桌体内取出,可折叠家属陪夜床包括多块折叠床板和支撑脚,相邻折叠床板之间转动连接,并且在连接部位配置床底插销,折叠床板能够从折叠紧贴的收纳位置翻转至拼装成一整块床板的躺睡位置并锁定在该位置,支撑脚转动安装在折叠床板上,能够从折叠紧贴折叠床板的收纳位置翻转至与折叠床板垂直的支撑位置并锁定在该位置;对应病床的床头、中部和床尾位置,在所述病床边框底部,分别球铰固定挂钩,固定挂钩能够绕铰接部位的球心转动,所述固定挂钩的杆部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从而改变固定挂钩的长度。本技术主要针对病床增加可以移动的治疗板和床旁边桌的下层储物柜内增加可折叠家属陪夜床以及病床边框增设固定挂钩,以达到增加板床附加功能的目的。通过可移动式的治疗板以提高医护人员换药、静脉输液等治疗时的便捷性,避免操作过程中跨越无菌区,突显节力原则,减轻护理工作量。增设家属陪夜床可以改善家属夜间陪护时休息的舒适度;解决陪夜床数量有限的尴尬;减少护士每天夜间发放躺椅的工作量,方便的收纳方式(折叠式)促进病室环境整洁。固定挂钩可以用于导管固定防牵拉并且也可作为普通物品的挂钩,保持病室的整洁。进一步的,固定挂钩可以采用下述方式球铰于病床边框底部:所述固定挂钩的杆部顶端紧套一个弹性球体,病床边框底部对应开设球形孔,弹性球体活动装入球形孔内。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对现有板床的改造。再进一步,对应所述病床的床头、床尾位置分别配置一个固定挂钩,在病床中部,位于病床左、右两侧的床栏下方分别配置一对固定挂钩。固定挂钩可以就近分别用于脑部引流装置、胸腹部引流装置和导尿袋的固定,此设计利于管路保持通畅,便于引流,同时固定方便牢固。再进一步,考虑到折叠床板数量过多舒适度会下降,过少又会因为折叠后的尺寸过大不便于收纳到床旁边桌内,因此所述折叠床板的数量优选为4块,所述支撑脚数量为对应折叠床板的床头、中部和床尾位置分别配置的3个,每个支撑脚带有两个脚撑。再进一步,所述折叠床板之间通过床底插销锁组件锁定,不仅牢固性好,并且便于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针对目前临床使用的板式病床功能单一化,病人舒适性一般,而且没有针对性等缺陷,增设了多个固定挂钩,起到避免导管滑脱,减少护理事故的作用,提升了护理质量;2、由于床位的紧张,患者自身用物随意堆放,病室环境难以有持续性保障。夜间家属进行陪护时没有专属床位,其舒适性得不到保障,亦使其情绪波动,加之护士在晨晚间收发躺椅,也容易发生护患矛盾,设置可以存放于床旁边桌内的可折叠家属陪夜床能够较好的解决此问题;3、增设可移动的治疗板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跨越无菌区,突显节力原则,减少职业病危害和增加护理工作的便捷性;4、装置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便于对现有板式病床的改造,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结构的正视示意图,该图中的治疗板拉手处于拉出状态;图2为图1中治疗板未拉出拉手时的正视图;图3为治疗板装入床旁边桌时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可折叠家属陪夜床在床旁边桌中的收纳位置示意图;图5~7为可折叠家属陪夜床展开动作示意图;图8为固定挂钩与病床边框的装配剖视图。图1~8中:1为病床,101为病床边框,102为床栏,2为床旁边桌,201为插孔,3为固定挂钩,4为治疗板,401为拉手,402为卡槽,5为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01为折叠床板,502为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病床套件包括病床1和床旁边桌2,病床1包括病床边框101和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在病床边框101左、右两侧的床栏102。在病床1原有500*400*650mm的床旁边桌2上开设插孔201,未拉出拉手时,治疗板4尺寸为450*350*20mm,将其活动插入插孔201内收纳,使用时再将治疗板4能够从插孔201中取出,治疗板4材质与原有的床旁边桌2相同,如图3所示。如图2所示,治疗板4的左、右两侧拉手401底部设有卡槽402;如图1所示,拉手401拉出后,治疗板4总长与病床1宽度相对应,且两侧卡槽402能够分别活动卡装入两侧床栏102顶部,使治疗板4能够沿床栏102推动;卡槽内可以敷贴一层软硅胶,保证治疗板4的固定性能良好,可承载静脉输液盘和各换药包的重量。当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换药、静脉输液等治疗时,可以将治疗板4取出镶嵌在床栏102上,并且可以沿着床栏102长度并根据患者所需治疗部位而滑行,以提高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时的便捷性,避免操作过程中跨越无菌区,突显节力原则,减轻护理工作量和减少职业病危害。治疗板4板体与拉出后的拉手之间的空隙可便于线管的穿过,此外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取半卧位或坐位,也可将手搁置于治疗板4上,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病床套件,所述病床套件包括病床(1)和床旁边桌(2),所述病床(1)包括病床边框(101)和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在病床边框(101)左、右两侧的床栏(102),其特征在于:治疗板(4)左、右两侧设有可拉出的拉手(401),拉手(401)底部设有卡槽(402),拉手(401)拉出后,治疗板(4)总长与病床(1)宽度相对应,且两侧卡槽(402)能够分别活动卡装入两侧床栏(102)顶部,使治疗板(4)能够沿床栏(102)推动,床旁边桌(2)桌体开设插孔(201),治疗板(4)在拉手(401)未拉出时能够活动插入插孔(201)内收纳;所述床旁边桌(2)桌体内活动装入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能够从桌体内取出,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包括多块折叠床板(501)和支撑脚(502),相邻折叠床板(50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在连接部位配置床底插销,折叠床板(501)能够从折叠紧贴的收纳位置翻转至拼装成一整块床板的躺睡位置并锁定在该位置,支撑脚(502)转动安装在折叠床板(501)上,能够从折叠紧贴折叠床板(501)的收纳位置翻转至与折叠床板(501)垂直的支撑位置并锁定在该位置;对应病床(1)的床头、中部和床尾位置,在所述病床边框(101)底部,分别球铰固定挂钩(3),固定挂钩(3)能够绕铰接部位的球心转动,所述固定挂钩(3)的杆部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从而改变固定挂钩(3)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病床套件,所述病床套件包括病床(1)和床旁边桌(2),所述病床(1)包括病床边框(101)和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在病床边框(101)左、右两侧的床栏(102),其特征在于:治疗板(4)左、右两侧设有可拉出的拉手(401),拉手(401)底部设有卡槽(402),拉手(401)拉出后,治疗板(4)总长与病床(1)宽度相对应,且两侧卡槽(402)能够分别活动卡装入两侧床栏(102)顶部,使治疗板(4)能够沿床栏(102)推动,床旁边桌(2)桌体开设插孔(201),治疗板(4)在拉手(401)未拉出时能够活动插入插孔(201)内收纳;所述床旁边桌(2)桌体内活动装入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能够从桌体内取出,可折叠家属陪夜床(5)包括多块折叠床板(501)和支撑脚(502),相邻折叠床板(501)之间转动连接,并且在连接部位配置床底插销,折叠床板(501)能够从折叠紧贴的收纳位置翻转至拼装成一整块床板的躺睡位置并锁定在该位置,支撑脚(502)转动安装在折叠床板(501)上,能够从折叠紧贴折叠床板(5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婷黄佳琪顾欣宜廖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