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7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包括本体,定义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本体由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体以及不透液底层依次层叠连接而成,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隔边,吸收体包括层叠设置的下层芯体以及两个上层芯体,两上层芯体分别复合在所述下层芯体的横向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布,且两者之间存在横向间隙,下层芯体由上层包裹层与下层包裹层包裹复合基材而成,所述复合基材由上层基材复合下层基材组成,复合基材上设有复数个通孔和盲孔,各所述通孔内填充有超吸水性树脂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中,提供了一种尺寸薄、吸收速率高的吸收物品。

An ultra thin foldable absorb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
技术介绍
卫生吸收用品的组成结构大致分为面层、吸收芯体和底膜,其他结构如功能芯、盖布、导流层等按具体要求再添加。卫生吸收用品的吸收芯体一般为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一般包括吸水无尘纸、高分子吸收材料和蓬松无纺布,高分子吸收材料均匀洒在蓬松无纺布上。传统的吸收芯体受限于结构,吸液量有限,如申请日为2016.05.17的中国专利CN205947929U公开了一种双层悬浮式吸收芯的吸湿用品,包括主体组件以及用于将主体组件保持在穿着者身上的封闭组件,封闭组件包括由左右腰贴与前腰贴组成的开启型闭合系统或由弹性体材料环腰闭合而构建的裤型闭合系统,主体组件包括透液性顶层、不透液性防侧漏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设置于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层,所述吸收层主要由上、下两层悬浮式吸收芯组合或叠合而成,包括位于透液性顶层下方的上层悬浮式吸收芯及位于不透液性底层之上的下层悬浮式吸收芯,所述悬浮式吸收芯为吸收芯呈悬浮式立起构型的吸收芯。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吸收芯体,但首先,悬浮式的结构能否实现有待考证,同时下层悬浮式的吸收芯由于位置因素,无法第一时间接触液体,不仅无法第一时间对液体进行吸收,也在这基础上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成本上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解决了吸收体利用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包括本体,定义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本体由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体以及不透液底层依次层叠连接而成,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隔边,所述吸收体包括层叠设置的下层芯体以及两个上层芯体,两上层芯体分别复合在所述下层芯体的横向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布,且两者之间存在横向间隙,所述下层芯体由上层包裹层与下层包裹层包裹复合基材而成,所述复合基材由上层基材复合下层基材组成,所述复合基材上设有复数个通孔和盲孔,各所述通孔内填充有超吸水性树脂凸块,所述通孔和盲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不重叠,所述上层基材的厚度为5~30mm,所述下层基材的厚度为5~30mm,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0~150mm,各所述盲孔的孔径为10~150mm,所述超吸水性树脂凸块的高度为2~30mm,所述上层包裹层与复合基材之间设有芯体导流层。优选的,各所述上层芯体均包括一层以上结构的无纺布层、均布在各无纺布层之间的吸液材料一、以及用于包覆各所述无纺布层与吸液材料一的外包覆层,所述吸液材料一为吸水树脂、绒毛浆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上层芯体与下层芯体的结构相同。优选的,位于两上层芯体之间横向间隙位置的所述下层芯体上铺设有一吸液材料二,所述吸液材料二上表面铺设一具有颜色的卫生纸层,所述吸液材料二为吸水树脂与木浆的混合物。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双层结构的吸收体,位于上层为两个上层芯体,位于下方的下层芯体的吸收芯为本申请人特殊工艺制得的超薄吸收结构,即使采用双层结构的吸收体也能具有较小的厚度结构,不仅保证本体的整体厚度较小,而且可降低产品所用吸收材料的用量,进而提高吸收材料的利用率;上层芯体之间存在横向间隙,在使用中由于本体呈船型结构,可形成导流槽,配合下层芯体内的芯体导流槽,可对液体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导流槽的位置设置一层较薄的吸液材料,能够在导流槽位置提供一定的吸收能力;在导流槽位置设置带有颜色的卫生纸层,使产品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提高产品外观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下层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层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参考图1及图2,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包括本体,定义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本体由透液性表层1、导流层11、吸收体2以及不透液底层3依次层叠连接而成,所述透液性表层1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隔边12,所述吸收体2包括层叠设置的下层芯体21以及两个上层芯体22,两上层芯体22分别复合在所述下层芯体21的横向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布,且两者之间存在横向间隙,所述下层芯体21由上层包裹层211与下层包裹层212包裹复合基材23而成,所述复合基材23由上层基材231复合下层基材232组成,所述复合基材23上设有复数个通孔和盲孔233,各所述通孔内填充有超吸水性树脂凸块234,所述通孔和盲孔233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不重叠,所述上层基材231的厚度为15mm,具体可取5~30mm之间的任意数值,所述下层基材232的厚度为20mm,可取5~30mm之间的任意数值,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0mm,具体可取20~150mm之间的任意数值,各所述盲孔233的孔径为15mm,具体可取10~150mm之间的任意数值,所述超吸水性树脂凸块的高度为20mm,具体可取2~30mm之间的任意数值,所述上层包裹层211与复合基材23之间设有芯体导流层24,具体的,所述超吸水树脂凸块234呈矩形阵列排布,即沿吸收体2的纵向分两排排列,且左右两排的超吸水树脂凸块234水平方向错开分布,所述盲孔233亦沿吸收体2的纵向分两排呈矩形阵列排布且与超吸水树脂凸块234间隔错开分布。需要指出,所述下层芯体21的具体成型方法请参见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15102702342。其中,下层芯体的吸收芯为复合基材,所述复合基材由上层基材复合下层基材组成,所述复合基材上设有复数个通孔和盲孔,各所述通孔内填充有超吸水性树脂凸块,吸收芯与传统的相比,吸收速度快、厚度较薄,盲孔的设置加快了液体的吸收与扩散,设置了通孔并在通孔内填充超吸水树脂凸块,不易结团、整体不易断裂。同时,所述通孔以及盲孔均可为菱形、方形、圆形、S型、十字型、工字型、川字型、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各所述上层芯体22均包括三层的221无纺布层、均布在各无纺布层221之间的吸液材料一222、以及用于包覆各所述无纺布层221与吸液材料一222的外包覆层223,所述吸液材料一222为吸水树脂、绒毛浆的混合物。本实施例中,位于两上层芯体22之间横向间隙位置的所述下层芯体21上铺设有一吸液材料二25,所述吸液材料二25上表面铺设一具有颜色的卫生纸26,所述吸液材料二25为吸水树脂与木浆的混合物。此处,所述卫生纸可替换为水刺布或纺粘无纺布或热风无纺布或打孔膜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替换为导流层的相同材质;所述吸液材料二也可以是可短切的3层复合芯体或5层复合芯体或与所述下层芯体21相同结构的芯体。本技术亦可采用所述上层芯体与下层芯体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设计。本技术中,所述透液性表层1与不透液底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包括本体,定义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本体由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体以及不透液底层依次层叠连接而成,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隔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包括层叠设置的下层芯体以及两个上层芯体,两上层芯体分别复合在所述下层芯体的横向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布,且两者之间存在横向间隙,所述下层芯体由上层包裹层与下层包裹层包裹复合基材而成,所述复合基材由上层基材复合下层基材组成,所述复合基材上设有复数个通孔和盲孔,各所述通孔内填充有超吸水性树脂凸块,所述通孔和盲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不重叠,所述上层基材的厚度为5~30mm,所述下层基材的厚度为5~30mm,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0~150mm,各所述盲孔的孔径为10~150mm,所述超吸水性树脂凸块的高度为2~30mm,所述上层包裹层与复合基材之间设有芯体导流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可折叠吸收物品,包括本体,定义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本体由透液性表层、导流层、吸收体以及不透液底层依次层叠连接而成,所述透液性表层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隔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包括层叠设置的下层芯体以及两个上层芯体,两上层芯体分别复合在所述下层芯体的横向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布,且两者之间存在横向间隙,所述下层芯体由上层包裹层与下层包裹层包裹复合基材而成,所述复合基材由上层基材复合下层基材组成,所述复合基材上设有复数个通孔和盲孔,各所述通孔内填充有超吸水性树脂凸块,所述通孔和盲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不重叠,所述上层基材的厚度为5~30mm,所述下层基材的厚度为5~30mm,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0~150mm,各所述盲孔的孔径为10~150mm,所述超吸水性树脂凸块的高度为2~30mm,所述上层包裹层与复合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佳明张程娟谯志勇王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雀氏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