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727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6:21
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它包括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两立板,顶板、底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上、下边沿处,两立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左右边沿处,且在底板或者顶板的远离枢接端的另一相对边沿设有活结的正立面,在正立面或者立板上设有门窗,经折叠使得其至少具有两种存在位置:折叠位置,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彼此聚拢并平行的被容纳于矩形框架的空腔中;展开位置,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立板与矩形框架通过彼此之间的连接件紧固后组成一个长方体盒状的空间。折叠状态下,结构小巧、便于运输;展开状态下,可以作为房屋使用,且能够具备密封、安全、通电的需要,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
该方案涉及一种折叠房屋,方便拆装,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
技术介绍
折叠房屋是指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两种使用状态的房屋,在折叠状态下,体积小巧,便于移动,在展开状态下,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使之具有房屋的居住功能。现有的折叠房屋都是简单的折叠体,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性能、密封性能、配电设施等宜居化的设计。且在移动的过程,也存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首先具有折叠的功能,其次能够真正满足使用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两立板,所述顶板、底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上、下边沿处,两立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左右边沿处,且在所述底板或者顶板的远离枢接端的另一相对边沿设有活结的正立面,在所述正立面或者立板上设有门窗,经折叠使得其至少具有两种存在位置: 折叠位置, 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彼此聚拢并平行的被容纳于矩形框架的空腔中,且顶板、底板或立板中的一个位于最外侧,并有锁紧件将最外侧的板锁紧后使得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立板成为一体; 展开位置, 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立板与矩形框架通过彼此之间的连接件紧固后组成一个长方体盒状的空间,并在彼此结合部位安装密封件实现密封配合。在所述矩形框架的的至少一侧还设有用于容纳地基支撑件或/和用于容纳空调、配电柜、置物箱的空腔。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组成的组件为分别位于矩形框架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套。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用于紧固杆状支撑件的固定槽,其在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地脚螺栓。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组件。在所述顶板与矩形框架之间的枢接点的外侧设有使得顶板保持在展开位置的安全防护触角。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立板与矩形框架之间是通过铝型材枢接连接的,所述密封件为穿设在所述铝型材配合面上的橡胶密封条,所述连接件为插销。展开状态下,所述顶板处于倾斜状态,且在顶板的低端设有向外突出的滴水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折叠和使用两种状态,折叠状态下,结构小巧、便于运输;展开状态下,可以作为房屋使用,且能够具备密封、安全、通电的需要,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图。图5为图1的折叠状态图。图6为矩形框架的是立体图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际应用的主视图。图8为图7部分展开后的侧视图。图9为图8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8中D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8中E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8中F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矩形框架,11骨架,12薄钢板,13安装空腔,14第一柜体,15第二柜体,16固定槽,17地脚螺栓,18滚轮组件,2顶板,21安全防护触角,22凸缘,23滴水沿,3底板,4正立面,5立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包括矩形框架1、顶板2、底板3、正立面4和两个立板5。矩形框架I是由槽钢、方钢组成的矩形骨架11以及包覆在外侧的薄钢板12组成的,薄钢板经过防腐喷涂处理。按功能划分,包括内部的矩形的安装空腔13和位于两侧的用于容纳地基支撑件的第一柜体14和用于容纳空调、配电柜、置物箱的第二柜体15,可以实现收纳和通电的功能,使之具备通电即能使用的性能。并在矩形下侧的槽钢架上设有用于紧固杆状支撑件的固定槽16,同时在其在支撑杆上设有地脚螺栓17,以适应活动房安装的需要。在矩形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组件18,可以方便的对其进行移动。顶板2,顶板采用平板,可以是彩钢板、木质板等一切适用于制作房屋的板材,并在顶板的前后两个相对边沿处分别固定一个铝型材6,形成包边。底板3,采用平板,并在底板的前后两个相对边沿处分别固定一个铝型材,形成包边。正立面4,采用平板,并在正立面的前后两个相对边沿处分别固定一个铝型材,形成包边。立板5,采用平板,并在立板的前后两个相对边沿处分别固定一个铝型材,形成包边。上述四种面板以及举行框架的安装方式是这样的,顶板、底板和立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上、下边沿处和左右边沿处,形成枢接点一(D处)、枢接点二(F处)、枢接点三。在底板3上远离枢接端的另一相对沿设有活结的正立面,标记为枢接点四(E处),上述枢接点是通过两两配合的铝型材上一体制作的铰接结构实现的,如图10到13所示的那样。经折叠使得其至少具有两种存在位置。折叠位置,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彼此聚拢并平行的被容纳于矩形框架的安装空腔13中,参考图5,且顶板2位于最外侧,并有锁紧件(例如常见的锁扣)将最外侧的板锁紧后使得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立板成为一体,形成一个行李箱的样式,方便进行托运。也可进行整体的打包,以方便运输。展开位置,顶板、底板、正立面、立板与矩形框架通过彼此之间的连接件(例如插销组件)紧固后组成一个长方体盒状的空间,如图4和图8,上述的连接件优先选用插销,通过插销的两种状态即可实现板与板之间的固定,并在彼此结合部位的铝型材中安装密封件实现密封配合。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个密封性能比较好的房屋。同时在正立面上设有门窗,使之具有居住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在房屋的四角设置斜拉钢丝加强其强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顶板2与矩形框架之间的枢接点的外侧设有使得顶板保持在展开位置的安全防护触角21,并防止顶板被大风掀起,提高整体的强度。并在正立面与顶板之间设有设有固定用的凸缘22,并配合插销形成固定连接。以及,在展开状态下,顶板处于倾斜状态,且在顶板的低端设有向外突出的滴水沿23,方便雨水的滑落。上面介绍的是一侧的情况,如图8中的左侧,上述的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组成的组件还可以为分别位于矩形框架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套,形成对称的结构,这样使得房屋的空间增大一倍,图8中,左侧处于展开位置,右侧处于折叠位置。作为本实施例一的另外一种变形,上述的正立面也可以直接与顶板进行枢接连接,形成另外一种样式。容易理解的,通过合理的设置顶板、底板、立板与矩形框架之间枢接点,可以使得位于最外侧的面板不同,形成多种简单变形,例如在折叠状态下,底板位于最外侧、或者两立板位于最外侧,这些都是很容易实现的,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两立板,所述顶板、底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上、下边沿处,两立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左右边沿处,且在所述底板或者顶板的远离枢接端的另一相对边沿设有活结的正立面,在所述正立面或者立板上设有门窗,经折叠使得其至少具有两种存在位置:折叠位置,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彼此聚拢并平行的被容纳于矩形框架的空腔中,且顶板、底板或立板中的一个位于最外侧,并有锁紧件将最外侧的板锁紧后使得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立板成为一体;展开位置,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立板与矩形框架通过彼此之间的连接件紧固后组成一个长方体盒状的空间,并在彼此结合部位安装密封件实现密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两立板,所述顶板、底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上、下边沿处,两立板分别枢接在矩形框架的左右边沿处,且在所述底板或者顶板的远离枢接端的另一相对边沿设有活结的正立面,在所述正立面或者立板上设有门窗,经折叠使得其至少具有两种存在位置: 折叠位置, 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和立板彼此聚拢并平行的被容纳于矩形框架的空腔中,且顶板、底板或立板中的一个位于最外侧,并有锁紧件将最外侧的板锁紧后使得矩形框架、顶板、底板和立板成为一体; 展开位置, 所述顶板、底板、正立面、立板与矩形框架通过彼此之间的连接件紧固后组成一个长方体盒状的空间,并在彼此结合部位安装密封件实现密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框架的至少一侧还设有用于容纳地基支撑件或/和用于容纳空调、配电柜、置物箱的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王立强宋益峰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