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合椅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合椅的定位装置,在前、后支撑架顶端设一坐靠围杆,坐靠围杆及后支撑杆上方藉两连杆组装一靠背围杆,靠背围杆及坐靠围杆上设一供乘坐、靠躺的垫体,坐靠围杆上有一中空的平行部,平行部的一轴道内组装有一弹扣,弹扣上具有一突出定位孔且可卡嵌在卡掣孔的卡柱,靠背围杆上组装一可连动且向弹扣的平行部旋摆的卡掣片,折合椅展开时藉卡柱卡嵌在卡掣片的卡掣孔内,以达到自动卡掣的目的。(*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合椅,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合椅的定位装置。一般折合椅是一种展开时可乘坐、收合后又容易收藏的椅具,为了使折合椅在展开后不会因乘坐位置不当而自动收合,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是本案申请人在1997年1月11日申请的台湾第86200431号新型专利案,在折合椅上增设一个定位构造来防止不当的收合,该折合椅1包含一个坐靠围杆11,该坐靠围杆11具有向后延伸的两平行部111,在该两平行部111上分别藉一个枢轴112与一个后支撑杆13相枢接,在该后支撑杆13所向前弯弧的两个枢接部131上再分别藉两个枢轴132和一个靠背围杆14相枢设,在该坐靠围杆11前缘则藉两个枢轴113和一个前支撑杆15的两平行部枢设,该靠背围杆14及坐靠围杆11两侧分别组装一支连杆16,在该前支撑杆15顶缘与靠背围杆14两侧分别装设一个扶手17,在该坐靠围杆11及靠背围杆14顶端框设一个垫体18,当该折合椅1收折时,向上扳起该坐靠围杆11,就可藉各枢接点以及该连杆16的连接,使该坐靠围杆11靠向该靠背围杆14,并使得该后支撑杆13与前支撑杆15同时向该坐靠围杆11底部收合,因此,整台椅具就可折合成扁平状以便于收藏。为了使该折合椅1在展开后不会产生不当的收折,所以在该坐靠围杆11其中一个平行部111外侧组装一个突柱114,同侧的该枢轴132上组装一个卡掣片19,该卡掣片19可以该枢轴132为支点向下旋摆,其上并具有一个开口朝下且可供该突柱114卡嵌的卡槽191,当该折合椅1展开时,以该枢轴132为支点向下旋摆卡掣片19,就可使该卡掣片19的卡槽191卡掣于该突柱114上,藉此定位该坐靠围杆11与靠背围杆14间的夹合角度,以防止该折合椅1不当的收合,而收合该折合椅1时,往上扳该卡掣片19,就可使该坐靠围杆11靠向该靠背围杆14以收合该折合椅1。虽然,上述专利申请案确实可利用该卡掣片19与突柱114间的卡嵌,来达到使用安全的目的,但是在卡嵌的操作上,因为,使用时必须在该折合椅1展开时将该卡掣片19往下扳,才能产生定位效果,因此在操作时不但不方便,且当该折合椅1在展开后如果忘记往下扳该卡掣片19时,会产生自动折合、不安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折合椅展开时可自动卡嵌定位,以增加操作方便的折合椅的定位装置。本技术的折合椅是在一个坐靠围杆上形成两个平行部,在其中一平行部上形成一个中空的轴道,该两平行部后端藉两个第一枢轴与一个后支撑杆相枢接,该后支撑杆向上延伸的两个平行部间再藉两个第二枢轴和一个靠背围杆相枢接,该坐靠围杆前缘藉两个第三枢轴和一个前支撑杆枢设,在该靠背围杆及坐靠围杆两侧分别组装有一支连杆,该连杆前端枢设在该第三枢轴上,其后端分别藉一个第四枢轴枢设在该靠背围杆两侧,在该前支撑杆顶缘与靠背围杆两侧再分别组装一个扶手,该坐靠围杆及靠背围杆顶端框设有一个垫体,其特征在于该靠背围杆上组装有一个穿经该第四枢轴的卡掣片,该卡掣片随着该靠背围杆且以该第二枢轴为支点旋摆,在该卡掣片底端延伸一个可靠向该坐靠围杆上其中一平行部侧边的卡掣部,该卡掣部上设有一个卡掣孔,又在该坐靠围杆上与卡掣片同侧的平行部上设有一个与该轴道相通的定位孔,该轴道内组装有一个弹扣,该弹扣具有一个可突出于该定位孔的卡柱,当该坐靠围杆与靠背围杆展开时,设在该靠背围杆底端的卡掣片可随其展开旋摆,并与该坐靠围杆上设的定位孔相对应,以供该弹扣上的卡柱自动突出卡嵌、定位。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折合椅的定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86200431号的立体示意图。图2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86200431号的部分构件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构件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卡嵌剖视图。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合椅2包含一个坐靠围杆21,该坐靠围杆21具有一个前缘部211,在该前缘部211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一个平行部212,该平行部212上各设有一个中空的轴道210。在该两平行部212间设有一个后支撑杆22,该后支撑杆22具有一个抵撑在地面的撑抵部221,在该撑抵部221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一个平行部222,每一平行部222与该坐靠围杆21上同侧的平行部212间分别藉一个第一枢轴213相枢接。在该后支撑杆22的平行部222顶缘再架设一个靠背围杆23,该靠背围杆23具有两个平行向下延伸的平行部231,每一平行部231底端分别藉一个第二枢轴232与该后支撑杆22上同侧的平行部222相枢接,在该坐靠围杆21的两平行部212前缘再藉两个第三枢轴214与一个前支撑杆24的两平行部241相枢设,在该靠背围杆23及该坐靠围杆21两同侧的平行部231、212上分别组装一支连杆25,该连杆25前端穿经该第三枢轴214,其后端藉一个第四枢轴251枢设在该靠背围杆23的平行部231外侧,在该前支撑杆24顶缘与该靠背围杆25的两平行部231外侧分别组装一个扶手26,在该坐靠围杆21及靠背围杆25顶端则框设一个垫体27。配合图4、5所示,为了使该折合椅2在展开时可以自动定位,在该第四枢轴251上组装一个卡掣片3,该卡掣片3随该靠背围杆23同步旋摆,在该卡掣片3底端延伸一个可旋向该坐靠围杆21的一平行部212外侧的弯弧卡掣部31,在该卡掣部31上靠向该平行部211一侧并设有一渐渐倾斜的斜面311,在该卡掣部31上设有一个卡掣孔32,在该坐靠围杆21的一平行部212上设有与该轴道210相通的一个定位孔215及一个通孔216,在该轴道210内并组装一个弹扣4,该弹扣4具有一个可顶撑在该轴道210内壁的弹片41,在该弹片41外侧设有一个卡柱42及一个按压柱43,该卡柱42与该坐靠围杆21的定位孔215相对应,而该按压柱43突出于该坐靠围杆21的通孔216,该坐靠围杆21的两轴道210末端再分别套设一个端塞217,在该两端塞217间架设有一支支杆218。配合图3、5所示,当该折合椅2欲展开时,往外扳该坐靠围杆21及靠背围杆23,使其两者分开,并带动该前、后支撑杆24、22分开以撑抵于地面上,组装在该靠背围杆23底端的卡掣片3会随其向前旋摆,使得底部的该卡掣部31逐渐靠向该平行部212上具有定位孔215的侧边,当该卡掣部31靠向该定位孔215时,其内侧形成的斜面311可抵推突出于该定位孔215的卡柱42,使该卡柱42克服弹片41的弹力略为内缩,直到该卡掣部31上的卡掣孔32与定位孔215轴向对应时,藉该弹片41弹力的恢复可将该卡柱42弹出于该定位孔215外,并卡嵌在该卡掣片3的卡掣孔32内,此时藉该弹扣4与卡掣片3间的卡掣,可维持该坐靠围杆21与靠背围杆23间一定的夹合角度,以防止该折合椅2不当的收合。当该折合椅2欲收合时,按压该弹扣4上突出于该平行部211的按压柱43,就可克服该弹片41的弹力一同带动该卡柱42缩入于该轴道210内,此时在缺乏卡掣的状态,该靠背围杆23可带动底端的该卡掣片3以第二枢轴232为支点旋摆,直到该坐靠围杆21与靠背围杆23相靠合为止,此时,该前、后支撑杆24、22也同时折向该坐靠围杆21底端,以达到收合的目的。而在展开时,与该靠背围杆23连动的卡掣片3可直接压抵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椅的定位装置,该折合椅是在一个坐靠围杆上形成两个平行部,该两平行部后端以两个第一枢轴而与一个后支撑杆枢接,该后支撑杆向上延伸两个平行部,该两平行部藉两个第二枢轴而与一个靠背围杆相枢接,该坐靠围杆前端以两个第三枢轴而与一个前支撑杆枢接,在该靠背围杆与坐靠围杆两侧分别组装一支连杆,该连杆前端枢设在该第三枢轴上,且后端分别以一个第四枢轴枢设在该靠背围杆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组装在该靠背围杆上且穿经第四枢轴的卡掣片,该卡掣片随该靠背围杆以第二枢轴为支点旋摆 ,在该卡掣片底端延伸一个可靠向该坐靠围杆其中一平行部侧边的卡掣部,该卡掣部设置一个卡掣孔,该坐靠围杆的一平行部上设有一个轴道,以及一个与该轴道相通且可与该卡掣孔相对应的定位孔,在该轴道内组装一个弹扣,该弹扣上具有一个可突出于该定位孔且可卡嵌在该卡掣孔的卡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