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6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包括形状与跟骨表面相匹配的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克氏针孔和螺钉孔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与侧面之间,相邻两侧面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所述板体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接骨板前缘,其距离跟骰关节2mm,其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所述颈部位于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所述体部上、下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所述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其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骨板具有高强度、低切迹、固定可靠、便于跗骨窦横切口置入等特点,适用于固定多种类型的跟骨骨折。

New calcaneus anatomical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经跗骨窦入路放置的跟骨解剖接骨板。
技术介绍
跟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65%-75%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式,然而传统跟骨扩展入路的复位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及皮缘坏死的发生率很高。采用微创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术前等待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传统切口的复位固定术,但目前尚无合适的跟骨解剖接骨板来配合微创手术切口完成跟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该接骨板强度高、固定稳定,适合微创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本技术的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包括形状与跟骨骨表面相匹配的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克氏针孔和螺钉孔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与侧面之间,相邻两侧面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所述板体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接骨板前缘,其距离跟骰关节2mm,其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所述颈部位于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所述体部上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所述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其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螺钉孔组包括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包括直径为3.5mm的圆形锁定螺孔Ⅰ和直径为2.4mm的圆形锁定螺孔Ⅱ。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锁定螺孔Ⅰ分布于板体的头部和尾部;位于头部的圆形锁定螺孔Ⅰ呈纵向排列,与跟骰关节面平行;位于板体尾部的圆形锁定螺孔Ⅰ排列与接骨板的弧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椭圆普通螺孔位于体部远端,所述圆形锁定螺孔Ⅱ位于体部近端,其螺孔排列方向与跟骨丘部的弧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椭圆普通螺孔的长径为4mm;短径为3.5mm。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相互间距为3mm,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边缘与板体边缘距离为3mm。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和侧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0.5mm;所述板体相邻两侧面之间的圆角半径为3mm。进一步的,所述克氏针孔的直径为2mm。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高强度、低切迹、固定可靠、便于跗骨窦切口微创置入等特点,适用于多种跟骨骨折类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跟骨固表面的示意图;图2为接骨板圆角过渡处的示意图;图3为接骨板实体和螺钉孔的设计示意图;图4为接骨板的定型示意图。附图说明:A1、A2:直径3.5mm圆形锁定螺孔;K:2.0mm克氏针孔;C1、C2:直径2.4mm圆形锁定螺孔;B1~B5:长径4mm、短径3.5mm的椭圆普通螺孔;D1-D3:直径3.5mm圆形锁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通过构建新型解剖内固定系统、常用锁定接骨板和空心螺钉分别固定跟骨骨折(SanderIIIAB)模型,用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三种固定方式的强度与稳定性,其方法如下:1.筛选男、女性标准跟骨收集120例正常成人的跟骨CT扫描数据,男、女性各60例,左右足比例1:1,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以下解剖参数:跟骨全长、跟骨颈高、后关节面高、跟骨体高、跟骨前宽、跟骨颈宽、跟骨最宽、跟骨体宽、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载距突头倾角与内倾角、载距突长、宽、高,筛选出以上解剖参数中男、女性统计学差异性最显著的一项,将其测量结果按升序排列并分成0-33%、33%-66%、66%-100%三个区间,分析各区间内的中位数,对应选取3例标准跟骨,以STL格式导入三维模型处理软件GeomagicWrap2017,进行骨面缺损修复、光顺等优化处理后保存。2.跟骨新型解剖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根据男、女性标准跟骨的长度,设计三款新型接骨板。接骨板底面由四部分组成:(1)头部:接骨板前缘距离跟骰关节2mm,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2)颈部:在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接骨板沿Gissane’s角向后上方弯曲。(3)体部:接骨板上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4)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接骨板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根据上述设计,使用Imageware13.2软件在标准跟骨的外侧壁表面绘制三种接骨板底面。将设计好的接骨板底面以IGES格式导入Solidworks2017软件中,进行底面拉厚、裁剪、边缘圆角化等处理,依次在跟骨的四个部分添加螺孔:(1)头部:圆形锁定螺钉孔与克氏针孔,螺孔呈纵向排列,与跟骰关节面平行;(2)体部:在近端添加圆形锁定螺钉孔,远端添加普通椭圆螺钉孔,螺孔排列方向与跟骨丘部的弧度一致;(3)尾部:圆形锁定螺钉孔,排列与接骨板的弧度一致。3.内固定跟骨骨折模型的有限元分析(1)应用Solidwork2017软件制作SandersIIIAB型跟骨骨折模型,后关节面的3部分骨折块移位2mm,将骨折模型与新型微创解剖接骨板固定。(2)将该模型导入Hypermesh中,分别赋予接骨板、螺钉及跟骨材料属性,在垂直方向对跟骨加载,以每次150N逐步递增载荷至750N,分析:(1)骨折块的位移分布、应力分布与应力峰值;(2)接骨板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3)建立常用锁定接骨板、空心螺钉固定模型,重复上述有限元法分析模型的应力分布与位移分布,比较三种内固定物的强度与稳定性。结果:1.跟骨的表面解剖测量120例跟骨标本的解剖测量结果表明,同性别左、右跟骨各项解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间除Gissane角、Bohler角、载距突头倾角与内倾角以外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跟骨长度与宽度的差异最为显著,男性跟骨最宽为(41.84±1.89)mm,女性为(37.94±1.93)mm;男性跟骨全长为(81.14±4.22)mm,女性为(73.70±3.78)mm。我们以跟骨的长度作为参考设计接骨板,将跟骨长度分成0-33%(小)、33-66%(中)、66-100%(大)三个区间。男性小区间与女性中区间、大区间的中位数较接近,约为75mm;女性小区间的中位数小于70mm,而男性中区间、大区间的中位数大于80mm,三者间有明显差异。综上,我们选取了长度分别为70mm、75mm、80mm的三例跟骨作为接骨板设计的标准模型。2.微创解剖接骨板与螺钉孔的设计根据三例标准跟骨长度的解剖差异,我们设计了长度分别为62mm、67mm、72mm的解剖接骨板。接骨板的实体设计如下:(1)接骨板的厚度为1.5mm,接骨板的边缘为半径0.5mm的圆边,头部、尾部的边角为半径3mm的圆角。(2)接骨板的前端距离跟骰关节面3mm,后端距离跟骨后缘5mm,接骨板的头、颈、体的边缘与跟骨上缘的距离均为3mm。(3)接骨板头部宽15mm,设计有直径为3.5mm圆形锁定螺钉孔2个与直径2.0mm的克氏针孔一个。(4)接骨板颈部宽10mm,沿Gissa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与跟骨表面相匹配的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克氏针孔和螺钉孔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与侧面之间,相邻两侧面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n所述板体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接骨板前缘,其距离跟骰关节2mm,其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所述颈部位于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所述体部上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其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所述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其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与跟骨表面相匹配的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克氏针孔和螺钉孔组;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与侧面之间,相邻两侧面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
所述板体包括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接骨板前缘,其距离跟骰关节2mm,其上缘、下缘与跟骨头上下缘一致;所述颈部位于跟骨颈与跟骨体交界处;所述体部上缘平行于后关节面,其向上延伸至关节面顶点,覆盖跟骨整个丘部;所述尾部在跟骨体部与结节部交界处,其向下方弯曲,覆盖跟骨体部的后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孔组包括圆形锁定螺孔和椭圆普通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锁定螺孔包括直径为3.5mm的圆形锁定螺孔Ⅰ和直径为2.4mm的圆形锁定螺孔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跟骨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锁定螺孔Ⅰ分布于板体的头部和尾部;位于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仕长陈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