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包括,外加热器,成环形,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槽形,环形槽内设置加热装置;内加热器,同圆心的设置在外加热器内,内加热器与外加热器之间设有空隙;吸风道;成双层管形,设置在内加热器和外加热之间,内层管的内圆周面与内加热器外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外层管的外圆周面与外加热器的内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于双区域的锅具进行均衡可控的加热。
A kind of heater for double zone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餐饮桌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火锅锅具均单一锅具,仅能涮烫一种汤料;或者一个锅具内设置分格实现多种汤料的放置,但是此种方式不能将两种锅具完全独立分开,汤料容易相互混合,无法真正实现分别涮烫。内外双区域的锅具的可以实现完全分离两种汤料,不会导致两种汤料混合。两种不同的汤料在涮烫时一般会分别控制温度,使得涮烫满足要求。专利公开号为CN206478698U,名为可多区域独立控制的电磁炉的专利,以及专利公开号为CN202040856U,名为一种电磁加热灶的专利均公开了多区域加热的加热器具,但是均是采用在同一电磁加热板下方设置多个加热区域的方式。此加热方式可以满足环形双区域的内层区域加热,但是对于外层的环形区域没有办法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可以对于双区域的锅具进行均衡可控的加热。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包括,外加热器,成环形,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槽形,环形槽内设置加热装置;内加热器,同圆心的设置在外加热器内,内加热器与外加热器之间设有空隙;吸风道;成双层管形,设置在内加热器和外加热之间,内层管的内圆周面与内加热器外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外层管的外圆周面与外加热器的内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加热器包括,环形槽,采用绝缘材质,槽内设有若干搭杆;电加热丝,设置在环形槽内,位于搭杆上;撑板,设置在环形槽的开口上,支撑锅具。进一步地,所述外加热器还包括,环形腹板,腹板的一端与环形槽的外圆周面无缝连接,位于环形槽上方,腹板的内圆周面与锅具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环形槽的外圆周面下部设有连通环形槽内部的进气通孔;所述环形槽的内圆周面上部设有连通环形槽内部的出气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外加热器还包括,控制环,所述控制环外套在环形槽的外圆周面上,控制环上设有若干开孔,转动控制环将开孔将与进气通孔连通或者封闭。进一步地,所述内加热器包括,圆形凹槽和设置在圆形凹槽内的电磁炉。进一步地,所述外加热器的底部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进气风道,进气风道内设有隔热棉;所述圆形凹槽侧壁上还设有散热通道;所述内加热器还包括,密封环,将圆形凹槽的内壁与电磁炉面板无缝密封;柔性进气嘴套;设置在圆形凹槽内,正对电磁炉的散热进气口;隔热连接管,一端与进气风道连通,另一端穿过圆形凹槽的圆周壁与进气嘴套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内加热器还包括,线路连接管,所述线路连接管一端穿过圆形凹槽底部,另一端穿过吸风道。进一步地,所述外加热器的内层设有隔热层。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对于双区域单独设置两个加热器,对于对双区域的外环形区域进行有效的加热,同时将外环形区域与内部的圆形区域的加热装置分离,可以实现单独独立的控制加热温度。而且在加热器中内置吸风道,方便结合锅具对锅具产生的烟气进行吸收和排走,减少烟气进入室内。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实施例中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F-F剖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加热器;11.环形槽;111.进气通孔;112.出气通孔;113.进气风道;114.隔热棉;12.搭杆;13.电加热丝;14.撑板;15.环形腹板;16.控制环;161.开孔;17.隔热层;21.圆形凹槽;211.散热通道;22.电磁炉;23.密封环;24.柔性进气嘴套;25.隔热连接管;26.线路连接管;31.内层管;32.外层管;4.双区域锅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双区域锅具4用加热器,包括,外加热器1,成环形,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槽形,环形槽11内设置加热装置;内加热器,同圆心的设置在外加热器1内,内加热器与外加热器1之间设有空隙;吸风道;成双层管形,设置在内加热器和外加热之间,内层管31的内圆周面与内加热器外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外层管32的外圆周面与外加热器1的内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对于双区域单独设置两个加热器,对于对双区域的外环形区域进行有效的加热,同时将外环形区域与内部的圆形区域的加热装置分离,可以实现单独独立的控制加热温度。而且在加热器中内置吸风道,方便结合锅具对锅具产生的烟气进行吸收和排走,减少烟气进入室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加热器1包括,环形槽11,采用绝缘材质,槽内设有若干搭杆12;电加热丝13,设置在环形槽11内,位于搭杆12上;撑板14,设置在环形槽11的开口上,支撑锅具。电机热丝作为加热源,可以快速的加热升温,而且方便对与温度的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加热器1还包括,环形腹板15,腹板的一端与环形槽11的外圆周面无缝连接,位于环形槽11上方,腹板的内圆周面与锅具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环形槽11的外圆周面下部设有连通环形槽11内部的进气通孔111;所述环形槽11的内圆周面上部设有连通环形槽11内部的出气通孔112。环形腹板15与锅具外表面弯曲贴合,可以减少通过锅具与外加热器1之间的缝隙散发的热量,提高加热效果,同时在电加热丝13产生的热量也可以被吸风道吸走,起到散热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进入餐桌上部的热量,提高顾客餐饮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加热器1还包括,控制环16,所述控制环16外套在环形槽11的外圆周面上,控制环16上设有若干开孔161,转动控制环16将开孔161将与进气通孔111连通或者封闭。通过控制环16可以调整吸风道带走环形槽11内的热量数值,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加热器包括,圆形凹槽21和设置在圆形凹槽21内的电磁炉22。外加热器1采用电加热丝13作为热源,如果内加热器也采用此方案将使得加热器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不利于散热,电加热丝13消耗能量产生的热量比电磁炉22消耗能量产生的热量要少,并且锅具能够利用到的热量也少,因此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可以节约能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加热器1的底部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进气风道113,进气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加热器,成环形,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槽形,环形槽内设置加热装置;/n内加热器,同圆心的设置在外加热器内,内加热器与外加热器之间设有空隙;/n吸风道;成双层管形,设置在内加热器和外加热之间,内层管的内圆周面与内加热器外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外层管的外圆周面与外加热器的内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加热器,成环形,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槽形,环形槽内设置加热装置;
内加热器,同圆心的设置在外加热器内,内加热器与外加热器之间设有空隙;
吸风道;成双层管形,设置在内加热器和外加热之间,内层管的内圆周面与内加热器外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外层管的外圆周面与外加热器的内圆周面的下部无缝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器包括,
环形槽,采用绝缘材质,槽内设有若干搭杆;
电加热丝,设置在环形槽内,位于搭杆上;
撑板,设置在环形槽的开口上,支撑锅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器还包括,
环形腹板,腹板的一端与环形槽的外圆周面无缝连接,位于环形槽上方,腹板的内圆周面与锅具的外表面贴合;
所述环形槽的外圆周面下部设有连通环形槽内部的进气通孔;所述环形槽的内圆周面上部设有连通环形槽内部的出气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区域锅具用加热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韵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