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21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包括:设于头盔本体上的第一控制模块,及设于电动车上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第一处理器及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继电器单元、显示单元、报警单元及第二电源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无线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继电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及所述报警单元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穿戴技术、光感检测技术及低功耗蓝牙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报警声及显示灯方式对未佩戴头盔的骑行人员进行提醒,同时控制电动车的马达电源,检测到头盔佩戴信号后才能启动行驶,可有效保护骑行人的安全。

A kind of intelligent helme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头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通讯产品、穿戴电子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头盔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电动车越来越方便、普及,也特别受低年级的小学生家长的青睐,接送孩子上下学很方便。为了保障安全,交警部门也出台条例,要求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头盔才能上路。但是目前主要靠学校、交警的教育提醒,很多家长由于赶时间、或者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忘记戴头盔。现有的同类产品,就是普通的头盔,没有提醒电动车骑行人员行驶时必须佩戴头盔的功能。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头盔装置,用来提醒电动车骑行人员及时佩戴头盔,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头盔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头盔不能提醒电动车的骑行人员佩戴头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包括:设于头盔本体上的第一控制模块,及设于电动车上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第一处理器及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继电器单元、显示单元、报警单元及第二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所述传感器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无线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继电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及所述报警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均为带有蓝牙功能的芯片;所述第一处理器及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蓝牙实现数据传输。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单元为光感应传感器,所述光感应传感器的I2C通讯端口及传感器中断端口均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为3V电池。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电动车的马达电源V1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包括降压芯片U4、降压芯片U5、电感L10、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电容C30的一端接马达电源V1及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端接电阻R10的一端及降压芯片U4的输入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及降压芯片U4的使能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芯片U4的频率控制端通过电阻R12接地;降压芯片U4的输出端与自举电源端串接电容C31,降压芯片U4的输出端还与电感L10的一端连接,电感L10的另一端输出电源V2;电容C32与电阻R13并联,并联后的一端接电感L10的另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接降压芯片U4的反馈端及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源V2通过电容C33及电容C34到地;电容C35的一端接电源V2、电阻R15的一端及降压芯片U5的输入端,电容C3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电阻R16的一端及降压芯片U5的使能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芯片U5的旁路电容端通过电容C36到地;降压芯片U5的输出端输出电源V3,电源V3通过电容C37及电容C38到地。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单元包括继电器KA1、二极管D2、三极管Q4、电阻R21及电阻R22;电阻R21与电阻R22相串联,串联后的中间节点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21的一端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A1电源触点的一端,电源触点的另一端接电源V2;二极管D2反向串接在继电器KA1的电源触点两端;继电器KA1的开关触点串接在电动车的马达及马达电源之间。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数字晶体管Q2、数字晶体管Q3、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9及电阻R20;数字晶体管Q2及数字晶体管Q3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数字晶体管Q2的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端,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端通过电阻R19与电源V3连接;数字晶体管Q3的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端,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端通过电阻R20与电源V3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数字晶体管Q1及蜂鸣器B1;数字晶体管Q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蜂鸣器B1的阴极连接,蜂鸣器B1的阳极通过电阻R18与电源V3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的输出端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电阻R30及按键KEY1,按键KEY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入端。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将穿戴技术、光感检测技术及低功耗蓝牙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报警声及显示灯方式对未佩戴头盔的骑行人员进行提醒,同时控制电动车的马达电源,检测到头盔佩戴信号后才能启动行驶,可有效保护骑行人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传感器单元的接线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第一处理器的接线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第二处理器的接线示意图。图5及图6显示为本技术第二电源单元的接线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继电器单元的接线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技术显示单元的接线示意图。图9显示为本技术报警单元的接线示意图。图10显示为本技术按键单元的接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包括:设于头盔本体上的第一控制模块,及设于电动车上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第一处理器及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继电器单元、显示单元、报警单元及第二电源单元;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均采用型号为A8105的带蓝牙功能芯片;所述第一处理器为从机,所述第二处理器为主机,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之间通过蓝牙实现数据传输。该芯片的BLE蓝牙模组,功耗低,使用寿命长,因此所述第一电源单元可选用电池供电,本实施例中采用2节1.5V干电池为所述第一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于头盔本体上的第一控制模块,及设于电动车上的第二控制模块;/n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第一处理器及第一电源单元;/n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继电器单元、显示单元、报警单元及第二电源单元;/n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n所述传感器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无线连接;/n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继电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及所述报警单元的输入端;/n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于头盔本体上的第一控制模块,及设于电动车上的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传感器单元、第一处理器及第一电源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处理器、继电器单元、显示单元、报警单元及第二电源单元;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传感器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继电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及所述报警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均为带有蓝牙功能的芯片;所述第一处理器及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蓝牙实现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为光感应传感器,所述光感应传感器的I2C通讯端口及传感器中断端口均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为3V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电动车的马达电源V1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包括降压芯片U4、降压芯片U5、电感L10、多个电阻及多个电容;
电容C30的一端接马达电源V1及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端接电阻R10的一端及降压芯片U4的输入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及降压芯片U4的使能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降压芯片U4的频率控制端通过电阻R12接地;降压芯片U4的输出端与自举电源端串接电容C31,降压芯片U4的输出端还与电感L10的一端连接,电感L10的另一端输出电源V2;电容C32与电阻R13并联,并联后的一端接电感L10的另一端,并联后的另一端接降压芯片U4的反馈端及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源V2通过电容C33及电容C34到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朝宣郑里均朱廷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乐友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