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型打顶机,包括机架和打顶切割装置;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导轨以及若干可沿导轨滑动的分体;所述打顶切割装置包括支架、转筒切割装置和栅条转筒装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分体固接的安装座以及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转筒切割装置包括与固定在主轴上的转筒刀盘以及固定在转筒刀盘并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切割刀,所述主轴位于转筒刀盘的轴线上,所述切割刀呈长条状并与主轴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打顶机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实现在打顶过程中对侧叶防护抑损。
Universal To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型打顶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用型打顶机,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打顶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将其顶端切除,达到去除顶端优势,抑制枝叶生长,促进开花结果,增加作物产量。目前农业生产中,棉花、烟草、蓖麻、甜叶菊、芝麻等多种作物均需要进行打顶作业。据了解,目前打顶作业普遍采用人工作业,通过人工摘除作物顶端,其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而打顶机械化是解决该生产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机械通用型打顶机替代人手打顶,既解决了劳动强度问题,也解决了效率问题。现有的通用型打顶机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切割,但是打顶时,作物顶心周边的侧叶(亦营养叶)通常会被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减少打顶后作物的产量。因此,打顶过程对侧叶的防护抑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据申请人了解,现在有众多不同打顶机方案被设计提出,而且对于不同作物打顶作业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一般作物一年仅打顶一次,因此单一作物打顶机具一年仅使用一次,利用率较低。这对于种植多种农作物或者轮作不同作物的农户来说,需要购置多种不同打顶机以适应不同作物打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打顶过程中对侧叶防护抑损并可以提高利用率的通用型打顶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用型打顶机,包括机架以及可拆式安装在机架上的打顶切割装置;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滚轮,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导轨以及若干可沿导轨滑动的分体,所述分体上设有齿轮以及与齿轮配合并可上下移动的齿条;所述打顶切割装置包括支架、转筒切割装置和栅条转筒装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齿条固接的安装座以及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转筒切割装置包括与固定在主轴上的转筒刀盘以及固定在转筒刀盘并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切割刀,所述主轴位于转筒刀盘的轴线上,所述切割刀呈长条状并与主轴平行;所述栅条转筒装置包括栅条安装盘、横向栅条和纵向栅条,所述栅条安装盘安装在主轴的两端,所述栅条安装盘与转筒刀盘平行,所述横向栅条与两个栅条安装盘均固接且与主轴平行,所述横向栅条沿栅条安装盘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纵向栅条与横向栅条固接并呈圆周形状,所述纵向栅条沿主轴方向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分体上设有齿轮以及与齿轮配合并可上下移动的齿条,所述安装座与齿条固接。本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种植模式调整行距和打顶切割装置,从而提高打顶机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本技术在使用时,动力装置驱动主轴旋转,继而使得固定在主轴上的转筒刀盘以及切割刀旋转起来,切割刀具有较高的转速,通常可达到800r/min以上,能够快速有效切割进入到内层的顶尖。而栅条转筒装置通过交织的栅格可以阻挡较大的枝叶进入转筒切割装置内,从而保护侧叶不受损伤。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栅条安装盘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的两端,并由栅格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测量作业速度的测速传感器,所述栅格驱动装置控制所述栅条安装盘转速使得所述栅条安装盘最低点相对支架的速度与作业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样打顶作业时,交织的栅格以较低的转速旋转同时也在向前(作业运动方向)移动,通过控制所述栅条安装盘转速使得所述栅条安装盘最低点相对支架的速度与作业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样栅条安装盘的上部相对于顶尖、枝叶处于基本静止的状态,因此可以防止推倒顶尖与枝叶,交织的栅格可以更好地防止枝叶进入转筒切割装置内,保护侧叶不受损伤,并使顶尖更利于进入转筒切割装置内,提高打顶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通用型打顶机内外层采用独立的驱动装置控制,可以进行精准调速控制,实现精确速度调节,实现与作业速度同步,获得最佳的打顶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主轴上安装有风扇。这样,切割刀具有较高的转速,能够快速有效切割进入到内层的顶尖,而固定在主轴上的风扇,能够产生一定风力,将切下的顶尖吹出转筒切割装置以及栅条转筒装置,防止顶尖累积造成卡死等问题,同时可以通过风力进一步防止侧叶等进入装置内而被切割,进一步实现防止叶片损伤。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下方设有用于安装滚轮的多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与滚轮一一对应。滚轮优选万向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侧视图。图5是打顶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主视图。图7是图5的左视图。图8是图5的右视图。图9是安装座的示意图。图10是分体与打顶切割装置的连接示意图之一。图11是分体与打顶切割装置的连接示意图之二。附图说明:支架1,栅格驱动电机2,右主动带轮3,右同步带4,右从动带轮5,右轴承6,右传动轴7,右栅条安装盘8,右转筒刀盘9,切割刀10,纵向栅格11,横向栅格12,主轴13,风扇14,左转筒刀盘15,左栅条安装盘16,左从动带轮17,左轴承18,左同步带19,左主动带轮20,刀盘驱动电机21,安装座22,提升组件23,打顶切割装置24,机架100,主横梁101,主纵梁102,上挂耳103,挂接立柱104,悬挂销轴105,上立柱106,悬挂横梁107,侧梁108,前纵梁109,斜支撑梁110,滚轮111,下支撑腿112,上支撑腿113,导轨114,斜拉梁115,分体200,分体控制柜211,电源模块212,电机驱动器213,分体控制器214,顶尖检测传感器215,分体安装板221,分体安装滑块222,锁紧手柄223,防水罩壳224,提升电机231,减速器232,齿轮233,提升电机安装座234,提升导轨235,提升滑块236,237齿条,通用连接座23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通用型打顶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00以及可拆式安装在机架100上的打顶切割装置24;所述机架100的下部设有滚轮111,所述机架100的上部设有导轨114以及若干可沿导轨114滑动的分体200。如图3和图4所示,机架100主要实现打顶机的组合安装以及挂接,其主要包括主横梁101、主纵梁102、上挂耳103、挂接立柱104、下悬挂销轴105、上立柱106、悬挂横梁107、侧梁108、前纵梁109、斜支撑梁110、斜拉梁115。打顶机通过上挂耳103和悬挂销轴105可与拖拉机进行快速挂接,操作简单方便,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机架100上采用由平行的两根导轨114组成的连接系统,可方便与分体200相连接。如图1、3、10、11所示,分体200上设有分体安装板上221,分体安装板上221上设有分体安装滑块222,每个分体具有四个分体安装滑块222,其中两个分体安装滑块222与一根导轨配合,另外两个分体安装滑块222与另一根导轨配合,这样就可以为分体200提供可靠的支撑。每个分体安装滑块222设有1个锁紧手柄223,可通过该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型打顶机,包括机架和打顶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顶切割装置可拆式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若干滚轮,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导轨以及若干可沿导轨滑动的分体;/n所述打顶切割装置包括支架、转筒切割装置和栅条转筒装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分体固接的安装座以及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转筒切割装置包括与固定在主轴上的转筒刀盘以及固定在转筒刀盘并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切割刀,所述主轴位于转筒刀盘的轴线上,所述切割刀呈长条状并与主轴平行;所述栅条转筒装置包括栅条安装盘、横向栅条和纵向栅条,所述栅条安装盘安装在主轴的两端,所述栅条安装盘与转筒刀盘平行,所述横向栅条与两个栅条安装盘均固接且与主轴平行,所述横向栅条沿栅条安装盘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纵向栅条与横向栅条固接并呈圆周形状,所述纵向栅条沿主轴方向间隔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2 CN 20191062849401.一种通用型打顶机,包括机架和打顶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顶切割装置可拆式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若干滚轮,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导轨以及若干可沿导轨滑动的分体;
所述打顶切割装置包括支架、转筒切割装置和栅条转筒装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分体固接的安装座以及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主轴,所述转筒切割装置包括与固定在主轴上的转筒刀盘以及固定在转筒刀盘并沿其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切割刀,所述主轴位于转筒刀盘的轴线上,所述切割刀呈长条状并与主轴平行;所述栅条转筒装置包括栅条安装盘、横向栅条和纵向栅条,所述栅条安装盘安装在主轴的两端,所述栅条安装盘与转筒刀盘平行,所述横向栅条与两个栅条安装盘均固接且与主轴平行,所述横向栅条沿栅条安装盘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庆,石磊,陈长林,孙勇飞,孔凡婷,吴腾,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