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94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包括储泥槽主体、设置在储泥槽主体顶部的投料口及储泥槽主体底部的落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槽主体内部沿长度方向螺旋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沿径向设置有翻料杆,所述翻料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分布,两螺旋杆上的翻料杆相互啮合,所述落料口下部设置有单螺旋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稳定性强,能够实现污泥破碎均匀,通过变频变速调控污泥入料量,有效控制热解炉污泥处理量,提高生产效率。

A sludge storage tank for slud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
技术介绍
随着造纸产业的发展和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造纸废水经治理设施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成为新的污染源,而且该污染源随着造纸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多。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填埋,直接填埋不仅需要填埋场地,而且污染环境;第二种是将污泥进行脱水,与煤进行混合,然后送入锅炉燃烧。目前,经压滤系统脱水后,含水率较低的污泥通常采用人工投放至热解炉,人工投料费时费力,增加人力成本,而且人力难以保证污泥破碎均匀,无法保障污泥进入热解炉的投放速率,无法控制热解炉的污泥处理量,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运行稳定性强,能够实现污泥破碎均匀,通过变频变速调控污泥入料量,有效控制热解炉污泥处理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包括储泥槽主体、设置在储泥槽主体顶部的投料口及储泥槽主体底部的落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槽主体内部沿长度方向螺旋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沿径向设置有翻料杆,所述翻料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分布,两螺旋杆上的翻料杆相互啮合,所述落料口下部设置有单螺旋输送装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单螺旋输送装置包括筒体、螺旋输送杆、分别设置在筒体上下端部的进料口、出料口,所述筒体内沿轴向旋转安装有螺旋输送杆,所述筒体倾斜向上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倾斜角度为15°-40°。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杆的螺旋叶片为带式螺旋面型、实体螺旋面型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杆和所述螺旋输送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储泥槽主体和所述筒体的外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储泥槽主体和所述筒体内侧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沿储泥槽主体和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接入自来水的水管,以及若干设置在水管上的喷淋头,方便工作周期后对螺旋杆进行清洗。进一步地,所述投料口和所述进料口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截面为倒梯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落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漏料槽,所述漏斗槽为圆柱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翻料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螺旋杆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翻料杆为圆柱、圆台、圆锥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储泥槽主体内部设置至少两根螺旋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设置有翻料杆,螺旋轴转动过程中翻料杆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将压滤脱水后,含水率较低的污泥块挤压破碎并搅拌,防止污泥结块影响后续热解碳化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2、本技术中用于破碎搅拌的螺旋杆及螺旋输送杆通过变频调速电机控制,可以调控开关和实现变频变速,通过螺旋杆的变频变速调控污泥进入热解炉的入料量及速度,方便灵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螺旋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泥槽主体,1-1、投料口,1-2、落料口,2、螺旋杆,2-1、翻料杆,3、单螺旋输送装置,3-1、筒体,3-2、螺旋输送杆,3-3、进料口,3-4、出料口,4、变频调速电机,5、喷淋装置,5-1、水管,5-2、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包括储泥槽主体1、设置在储泥槽主体顶部的投料口1-1及储泥槽主体底部的落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槽主体1内部沿长度方向螺旋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螺旋杆2,所述螺旋杆2沿径向设置有翻料杆2-1,所述翻料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分布,两螺旋杆上的翻料杆相互啮合,所述落料口1-2下部设置有单螺旋输送装置3;所述单螺旋输送装置3包括筒体3-1、螺旋输送杆3-2、分别设置在筒体上下端部的进料口3-3、出料口3-4,所述筒体3-1内沿轴向旋转安装有螺旋输送杆3-2,所述筒体倾斜向上设置,倾斜角度为15°-40°。所述螺旋杆和所述螺旋输送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变频调速电机连接,所述变频调速电机4分别安装在所述储泥槽主体和所述筒体的外端面上,所述投料口和所述进料口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截面为倒梯形状,所述落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漏料槽,所述漏斗槽为圆柱形状;所述储泥槽主体和所述筒体内侧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5,所述喷淋装置5包括沿储泥槽主体和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接入自来水的水管5-1,以及若干设置在水管上的喷淋头5-2。实际应用时,经过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较低,容易出现板结、结块,直接投放入热解碳化炉会影响热解效果,脱水后的污泥块可以通过输送带或人工投料的方式经投料口落入储泥槽主体内部,储泥槽主体内设置了至少两根螺旋杆,在变频调速电机的驱动下,两螺旋杆反向旋转,其上的翻料杆对污泥块进行挤压破碎,污泥分散成体积较小的颗粒,由于翻料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分布,且两螺旋杆上的翻料杆相互啮合,在螺旋杆旋转的过程中还能够对污泥起到导向输送的作用,边翻动边输送至储泥槽的落料口,经进料口落入至单螺旋输送装置中,螺旋输送杆转动过程中污泥会沿着螺旋叶片的斜面移动,最后由出料口落入至热解碳化炉中;当储泥槽完成一个破碎输送的工作周期后,用户可以通过喷淋装置对储泥槽和单螺旋输送装置内部进行清洗,只需打开开关,自来水充满水管并从喷淋头中释出,从上到下对其内部进行冲洗,防止污泥残留;经过储泥槽处理后颗粒较小的污泥在热解碳化炉中热解碳化的效果更好,提高反应速率及能源利用率,而且可远程调控变频调速电机,实现改变污泥入料的频率、速度,帮助精准控制热解效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直接将压滤后的污泥块投放至热解碳化炉的工作模式,本技术通过设置储泥槽代替人工对污泥块进行处理,储泥槽主体内部的螺旋杆转动,配合其上的翻料杆起到破碎搅拌污泥的作用,落入下部的单螺旋输送装置起到运输作用,自动送入热解碳化炉中,同时由于螺旋杆由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可远程调控开关和实现变频变速,通过螺旋杆的变频变速调控污泥入料量,有效提高热解效率及质量。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包括储泥槽主体、设置在储泥槽主体顶部的投料口及储泥槽主体底部的落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槽主体内部沿长度方向螺旋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沿径向设置有翻料杆,所述翻料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分布,两螺旋杆上的翻料杆相互啮合,所述落料口下部设置有单螺旋输送装置,所述单螺旋输送装置包括筒体、螺旋输送杆、分别设置在筒体上下端部的进料口、出料口,所述筒体内沿轴向旋转安装有螺旋输送杆,所述筒体倾斜向上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包括储泥槽主体、设置在储泥槽主体顶部的投料口及储泥槽主体底部的落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槽主体内部沿长度方向螺旋安装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沿径向设置有翻料杆,所述翻料杆沿螺旋杆轴向呈螺旋线分布,两螺旋杆上的翻料杆相互啮合,所述落料口下部设置有单螺旋输送装置,所述单螺旋输送装置包括筒体、螺旋输送杆、分别设置在筒体上下端部的进料口、出料口,所述筒体内沿轴向旋转安装有螺旋输送杆,所述筒体倾斜向上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倾斜角度为15°-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杆的螺旋叶片为带式螺旋面型、实体螺旋面型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储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和所述螺旋输送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储泥槽主体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展洪王广学齐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华杰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