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棒收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83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棒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钢棒收线盘,解决了钢棒缠绕时会从限位杆或盘体外壁飞线、散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钢棒收线盘,包括驱动部、盘体和若干限位杆,盘体水平固定连接于驱动部上方,限位杆竖直位于盘体上表面,限位杆包括有内限位杆,内限位杆焊接于盘体上表面,内限位杆的高度高于钢棒线进入盘体内时的高度位置,保证正常的收线进程,提高收线效率。

A steel rod take-up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棒收线盘
本技术涉及钢棒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棒收线盘。
技术介绍
钢棒是由日本高周波热炼株式会社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预应力钢材,1964年获准日本专利,属于预应力强度级别中的中间强度级。由于它具有高强度韧性、低松弛性、与混凝土握裹力强,良好的可焊接性、镦锻性、节省材料等特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强的与应力或凝土离心管桩、电杆、高架桥墩、铁路轨枕等预应力构件中,在国际、尤其是亚洲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在钢棒加工完毕后,需要将钢棒收卷起来,现有的收线盘如附图1,包括处于底部竖直放置的驱动部1,驱动部1上端水平设有盘体2,且在盘体2内上表面还设有竖直的限位杆3,收线盘旁还设有支架4。驱动部1包括放置于地面上的底座11,底座11内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支撑架13。支撑架13为若干的条形杆一端连接,另一端各自背离朝外围绕驱动电机12轴心均匀排列,支撑架13水平设置且中心与驱动电机12转轴的上端连接。盘体2底面为圆盘21,且圆盘21外沿向上延伸出一圈竖直的外壁22,然后圆盘21下表面与支撑架13固定连接,盘体2与电机1转轴的轴心同轴且盘体2围绕着电机1的转轴自转。限位杆3竖直焊接在圆盘21上表面,且围绕圆盘21轴心均匀分布,数量若干,此处为六根。支架4竖直放置于收线盘旁,且支架4上方放置有出线管道41。出线管道41的出料口411对准盘体2内,且出线口411处于盘体2上外壁22形成竖直平面之外的位置。现有的钢棒收线盘,在进行收线的时候,盘体2随着驱动电机1自转,限位杆3随着盘体2一起转动,钢棒从出线管道41出来后进入盘体2缠绕时,可能会由于限位杆3或者外壁22的高度不够造成飞线,使钢棒卷从限位杆3或者从外壁22向外散落,造成收线失败,影响收线进程和收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棒收线盘,使钢棒在缠绕时不会发生飞线和散落问题,保证正常的收线进程,提高收线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棒收线盘,包括驱动部、盘体和若干限位杆,所述盘体水平固定连接于驱动部上方,所述限位杆竖直位于盘体上表面,所述限位杆包括有内限位杆,所述内限位杆焊接于盘体上表面,所述内限位杆的高度高于钢棒线进入盘体内时的高度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焊接在盘体上表面且高于盘体的限位杆对钢棒卷的限位作用,使钢棒卷不会从盘体内飞线,保证正常的收线进程,提高收线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外限位杆,所述外限位杆位于盘体相对内限位杆分布的外侧,且所述外限位杆的高度低于钢棒线进入盘体内时的高度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钢棒线在缠绕到一定高度后不会在盘体边缘向外散落,保证正常的收线进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出线管道,所述出线管道的出线口对准盘体方向且伸入盘体内,所述出线口高度高于所述外限位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线管道的出线口对准盘体方向且伸入盘体内且出线口高度高于所述外限位杆,使钢棒线不会缠绕到外限位杆上保证正常的收线进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线管道的出线口对准盘体内,所述出线口朝向的所在直线在水平面上不与盘体轴心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钢棒线更易在限位杆上缠绕,若出线口对准盘体轴心位置,钢棒线刚出出线口就会由于内限位杆绕盘体轴心转动造成钢棒线发生较大的弯曲,影响收线进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线口位于内限位杆分布位置与外限位杆分布位置的间隔区域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导向作用使钢棒线始终能在外限位杆与内限位杆之间缠绕,并且保证正常的缠绕进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限位杆和外限位杆围绕盘体均匀排列,所述内限位杆分布于盘体上表面内部,所述外限位杆分布于盘体上表面边缘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限位杆和外限位杆围绕盘体均匀排列,内限位杆限制内圈钢棒卷,外限位杆限制外圈钢棒卷保证钢棒卷内外侧缠绕整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盘体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向上凸起成一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台,缠绕的钢棒卷放置于凸台上,使钢棒卷下侧面与盘体上表面留有空隙,易于起吊钢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台围绕盘体均匀排列,两所述凸台之间间隔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之间间隔放置,给起吊装备留有起吊空间,易于捆绑钢棒圈。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前面的加工工序完成后,钢棒从出线管道放出,伸入盘体内然后进行缠绕,且内限位杆和外限位杆高于盘体外壁,使钢棒卷不易向外飞线、散落,由于出线管道的出线口位置高于外限位杆且出料口伸入盘体内,则在钢棒绕内限位杆缠绕时不会绕到外限位杆上,保证了正常的收线进程,提高了收线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收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线盘支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驱动部;11、底座;12、驱动电机;13、支撑架;2、盘体;21、圆盘;211、凸台;22、外壁;3、限位杆;31、内限位杆;32、外限位杆;4、支架;41、出线管道;411、出线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2,一种钢棒收线盘,包括处于底部竖直放置的驱动部1,驱动部1上端水平设有盘体2,且在盘体2内上表面还设有竖直的限位杆3,收线盘旁还设有支架4。驱动部1包括放置于地面上的底座11,底座11内部设置有竖直向上的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上端设有水平的支撑架13。支撑架13为若干的条形杆一端连接,另一端各自背离朝外围绕驱动电机12轴心均匀排列。支撑架13水平设置且中心与驱动电机12转轴的上端连接。盘体2底面为圆盘21,且圆盘21外沿向上延伸出一圈竖直的外壁22,然后圆盘21下表面与支撑架13固定连接,盘体2与电机1转轴的轴心同轴且盘体2围绕着电机1的转轴自转。限位杆3包括围绕圆盘21轴心均匀分布的内限位杆31和外限位杆32,数量若干,此处各为六根。外限位杆32高度低于内限位杆31高度。内限位杆31竖直焊接在圆盘21上表面,然后外限位杆32竖直焊接在圆盘21上表面贴近外壁22竖直内侧面的位置,且围绕圆盘21轴心均匀排列。外限位杆32与内限位杆31所对准直线经过圆心,且在圆盘21上表面每根外限位杆32的下端位置向内限位杆31延伸出凸台211。并且凸台211围绕圆盘21的轴心均匀排列,凸台211的作用是使钢棒卷下侧面与盘体2上表面留有空隙,易于起吊钢棒。参见附图2和附图3,支架4位于盘体2一旁,且竖直放置于地面,支架4上方架有水平的出线管道41,出线管道41的出线口411对准盘体2内且所对准直线水平方向上不与盘体2轴心对准,并且出线口411始终对准所连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棒收线盘,包括驱动部(1)、盘体(2)和若干限位杆(3),所述盘体(2)水平固定连接于驱动部(1)上方,所述限位杆(3)竖直位于盘体(2)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包括有内限位杆(31),所述内限位杆(31)焊接于盘体(2)上表面,所述内限位杆(31)的高度高于钢棒线进入盘体(2)内时的高度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棒收线盘,包括驱动部(1)、盘体(2)和若干限位杆(3),所述盘体(2)水平固定连接于驱动部(1)上方,所述限位杆(3)竖直位于盘体(2)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包括有内限位杆(31),所述内限位杆(31)焊接于盘体(2)上表面,所述内限位杆(31)的高度高于钢棒线进入盘体(2)内时的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棒收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限位杆(32),所述外限位杆(32)位于盘体(2)相对内限位杆(31)分布的外侧,且所述外限位杆(32)的高度低于钢棒线进入盘体(2)内时的高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棒收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出线管道(41),所述出线管道(41)的出线口(411)对准盘体(2)方向且伸入盘体(2)内,所述出线口(411)高度高于所述外限位杆(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华冶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