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459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包括滑板线与底盘线,其中所述滑板线为环形,用于安装前内饰与后内饰,所述底盘线为环形,用于进行底盘装配,所述底盘线位于滑板线的上方,所述底盘线与滑板线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通过总体布局采用环形结构,前后内饰共用滑板线,底盘线在滑板线的上空,既可以满足装配,也可以起到空中缓存的作用,通过转圈可满足量产工位数量要求,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的装配工位。

A small and medium batch trial product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国产汽车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多平台、多品种、多项目并行试制工作越来越多,竞争越发激烈。为了缩短试制样车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稳定性,各大汽车企业不断通过扩大样车试制生产规模、增加样车试制人员、优化样车试制流程等措施提升样车试制能力。由于受场地、设备投资成本等因素限制,传统的试制线一般会采用简易线体。简易线体分为前内饰线、底盘线和后内饰线装配,前内饰线按照流水线的方式人工依靠手推车或平板车将车身向前推动;底盘线是利用举升机或空中输送线完成底盘件的装配;后内饰线由于轮胎已经安装完成,人工将车推到后续工位。现有试制线工艺布局简单、造价低,较传统工作站模式相比在生产效率上存在明显优势。但由于装配工位数量有限、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仍存在工艺验证不充分和试制效率低下等缺陷,因此现有试制线只能满足小批量的试制任务,并不具备量产工艺验证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其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的装配工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包括滑板线与底盘线,其中所述滑板线为环形,用于安装前内饰与后内饰,所述底盘线为环形,用于进行底盘装配,所述底盘线位于滑板线的上方,所述底盘线与滑板线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板线设有两排内饰装配工位,所述两排内饰装配工位分别为第一排内饰装配工位与第二排内饰装配工位,所述两排内饰装配工位的一侧设有两所述升降装置,相对另一侧第一排内饰装配工位设有上件工位,第二排内饰装配工位设有下件工位;所述底盘线设有底盘装配工位,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位于升降装置远离内饰装配工位的一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线包括外环与内环,所述外环与内环通过道岔连接,形成多条环线。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线为EMS线。本技术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通过总体布局采用环形结构,前后内饰共用滑板线,底盘线在滑板线的上空,既可以满足装配,也可以起到空中缓存的作用,通过转圈可满足量产工位数量要求,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的装配工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所应用的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的布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所采用的试制方法第一模式的路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所采用的试制方法第二模式的逻辑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所采用的试制方法第三模式的逻辑图。具体实施方式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所应用的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汽车总装试制工艺包括前内饰线、底盘线、后内饰线。前内饰线需拆车门、全景天窗安装、顶棚安装、仪表总成安装等,底盘线需进行底盘合装、发动机悬置紧固、空气悬架加注等;后内饰线需安装副仪表台、前后座椅安装、前后保安装、车轮安装、车门合装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包括滑板线与底盘线。其中所述滑板线为环形,用于安装前内饰与后内饰。所述底盘线为环形,用于进行底盘装配。所述底盘线位于滑板线的上方,所述底盘线与滑板线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线设有分两排设有12个内饰装配工位,分别为第一排内饰装配工位T1~T6与第二排内饰装配工位F1~F6。所述两排内饰装配工位的左侧设有两所述升降装置(即图2的下件1位与上件2位),两升降装置的左侧设有两旋转台,两旋转台之间设有过道。两排内饰装配工位的右侧第一排内饰装配工位设有上件工位(即图2中的上件1位),第二排内饰装配工位设有下件工位(即图2中的下件2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线设有底盘装配工位,所述底盘装配工位M01~M08位于升降装置远离内饰装配工位的一侧(即图2中的左侧)。所述底盘线包括外环与内环,所述外环与内环通过道岔连接,形成多条环线。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线为EMS线,通过EMS自行小车来移动车身。升降装置位于滑板线的下件1位与上件2位以及底盘线的EMS上件工位与EMS下件工位。根据标准工序得出前内饰装配需在滑板线上转4.5圈(54个工位)、底盘装配需在EMS线上转2.5圈、后内饰需在滑板上转3.5圈(42个工位)。本实施例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所采用的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方法包括:在多种模式中选择一种,再按选择的模式操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固定采用其中一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括如下步骤:车身在所述滑板线安装前内饰;将车身升到所述底盘线,在所述底盘线进行底盘装配;将车身降至所述滑板线,在所述滑板线安装后内饰。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其它模式。第一模式为慢节拍模式,包括:车身从上件工位上件,在第一排内饰装配工位安装前内饰;利用所述升降装置将车身升到所述底盘线,在所述底盘装配工位进行底盘装配;利用所述升降装置将车身降至所述滑板线,在所述第二排内饰装配工位安装后内饰。具体实现时,如图3所示,车身从滑板上件1位移载机处上件,连续上车数量≤10台,经过T1~T6,然后到达滑板下件1位,滑板下件1位对应有EMS自行小车,EMS自行小车将滑板下件1位的车身勾起,在空中经过M01~M08工位,然后到达EMS下件位,EMS下件位的吊具将已装轮胎的车身落在滑板上件2位,经过F1~F6,最终从旋转台3上离开。此模式为最短路径,共经过18个有效工位。第二模式为快节拍模式,包括:第一批车身从上件工位上件,在两排内饰装配工位安装前内饰;利用所述升降装置将第一批车身升到所述底盘线,在所述底盘装配工位进行底盘装配,同时,第二批车身从上件工位上件,在两排内饰装配工位安装前内饰;利用所述升降装置将第一批车身降至所述滑板线,在所述两排内饰装配工位安装后内饰,同时,利用所述升降装置将第二批车身升到所述底盘线,在所述底盘装配工位进行底盘装配;然后还包括:第一批车身完成后下线,第二批车身降至所述滑板线,在所述滑板线安装后内饰。请参阅图4,实现该模式关键有两点:(1)先全部转挂,再合装;(2)分两次转挂。在EMS线上有20辆车,滑板线上有20辆车的交换转挂分两次转挂。从第一批车身上线开始到第二批车身下线结束总时长约为11小时,其中在滑板线上转4.5圈(54个工位)、底盘装配在EMS线上转2.5圈、后内饰在滑板上转3.5圈(42个工位)。运行逻辑如下:(1)开始上车:第一批20辆,在上件位扫码上车,滑板开始转圈,圈数由MES下达的数值决定,人工在HMI上确认一下是否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线与底盘线,其中所述滑板线为环形,用于安装前内饰与后内饰,所述底盘线为环形,用于进行底盘装配,所述底盘线位于滑板线的上方,所述底盘线与滑板线通过升降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线与底盘线,其中所述滑板线为环形,用于安装前内饰与后内饰,所述底盘线为环形,用于进行底盘装配,所述底盘线位于滑板线的上方,所述底盘线与滑板线通过升降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总装中小批量试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线设有两排内饰装配工位,所述两排内饰装配工位分别为第一排内饰装配工位与第二排内饰装配工位,所述两排内饰装配工位的一侧设有两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姚军杨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