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包括仪表盘本体和前除霜框架,在仪表盘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前除霜框架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和右框架安装于安装孔内,在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设有若干除霜叶片,靠近左框架和右框架相邻一端的部分除霜叶片竖直设置,左框架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从中部到端部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右框架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从中部到端部的倾斜角度也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前除霜框架做成分件结构,与仪表盘本体分离开,简化模具的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对除霜叶片角度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除霜范围,提升了除霜效果。
A front defrosting structure for passenger c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的前除霜结构与仪表盘配合大多为卡接式连接,然而这种卡接式连接极易出现脱落和松动的情况。此外,前除霜结构与仪表板配合关系也有采用整体式的,使仪表板本体模具结构复杂,配合后容易出现外观阶差的情况,美观度较差,而且,这种整体式会使除霜叶片角度受到限制,造成前除霜效果不佳,影响客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用以解决除霜叶片设置角度受到限制、前除霜效果不佳、以及前除霜结构与仪表盘连接不牢固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包括仪表盘本体和前除霜框架,在仪表盘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安装孔;前除霜框架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和右框架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形成卡接,且通过连接螺钉与仪表盘本体固定连接;在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设有若干除霜叶片,其中,靠近左框架和右框架相邻一端的部分除霜叶片竖直设置,左框架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左倾斜,右框架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右倾斜;其中,左框架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右框架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也逐渐减小。现有技术中,前除霜框架与仪表盘本体关系为整体式,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两者为一个整体,会导致模具结构复杂,从而使除霜叶片与水平面的角度均为90°,这样才能便于出模,然而,这种做出来的前除霜结构其除霜效果非常有限,仅仅能去除竖直方向上形成的霜。本技术通过将前除霜框架做成分件结构,使其与仪表盘本体分离开,简化模具的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对除霜叶片角度的调整,使左框架和右框架内的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除霜范围,提升了除霜效果。进一步,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中倾斜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除霜叶片分别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差为2~3°。左框架中且靠近右框架一端的除霜叶片垂直设置,与其相邻的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88~87°,同样的,右框架中且靠近左框架一端的除霜叶片垂直设置,与其相邻的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88~87°,左框架和右框架从相邻部到另一侧端部的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逐渐减小,并依次向端部依次递减。相邻两个除霜叶片之间的角度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的除霜效果。进一步,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位于所述仪表盘本体下方部分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螺孔,在所述仪表盘下侧,对应螺孔的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仪表盘本体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通过穿过安装孔和螺孔的螺钉固定连接。在左框架和右框架位于仪表盘本体下方部分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螺孔,采用螺钉与仪表盘本体配合紧固,这样可以对左框架和右框架与仪表盘本体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有效避免左框架和右框架与仪表盘本体配合后出现松动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分别与除霜叶片为一体成型结构。左框架和右框架采用分件结构设计,可以大大简化模具的结构,在不影响出模的前提下,可以对除霜范围进行调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将前除霜结构做成分件结构,使前除霜框架与仪表盘本体分离开,简化模具的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对除霜叶片角度的调整,使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除霜风道中部到端部逐渐递增,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除霜范围,提升了除霜效果;2、本技术通过在左框架和右框架位于仪表盘本体下方部分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螺孔,采用螺钉与仪表盘本体配合紧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前除霜结构与仪表板配合后出现松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左框架1、右框架2、螺孔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包括仪表盘本体和前除霜框架,在仪表盘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安装孔;前除霜框架包括左框架1和右框架2,左框架1和右框架2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形成卡接,且通过连接螺钉与仪表盘本体固定连接;在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设有若干除霜叶片,其中,靠近左框架1和右框架2相邻一端的部分除霜叶片竖直设置,左框架1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左倾斜,右框架2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右倾斜;其中,左框架1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右框架2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也逐渐减小。前除霜框架采用分件结构设计,除霜叶片从左框架1和右框架2相邻一端向其远离相邻一端的方向逐渐倾斜,从而扩大除霜范围,提高除霜效果。具体实施时,所述左框架1和所述右框架2中倾斜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除霜叶片分别与水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差为2~3°。所述左框架1和所述右框架2位于所述仪表盘本体下方部分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螺孔3,在所述仪表盘下侧,对应螺孔的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仪表盘本体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通过穿过安装孔和螺孔3的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左框架1和所述右框架2分别与除霜叶片3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近似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包括仪表盘本体和前除霜框架,在仪表盘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前除霜框架包括左框架(1)和右框架(2),左框架(1)和右框架(2)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形成卡接,且通过连接螺钉与仪表盘本体固定连接;在左框架(1)和右框架(2)内均设有若干除霜叶片,其中,靠近左框架(1)和右框架(2)相邻一端的部分除霜叶片竖直设置,左框架(1)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左倾斜,右框架(2)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右倾斜;其中,左框架(1)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右框架(2)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也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前除霜结构,包括仪表盘本体和前除霜框架,在仪表盘本体上开设有长条形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前除霜框架包括左框架(1)和右框架(2),左框架(1)和右框架(2)安装于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形成卡接,且通过连接螺钉与仪表盘本体固定连接;在左框架(1)和右框架(2)内均设有若干除霜叶片,其中,靠近左框架(1)和右框架(2)相邻一端的部分除霜叶片竖直设置,左框架(1)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左倾斜,右框架(2)内其余除霜叶片的上侧向右倾斜;其中,左框架(1)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右框架(2)内倾斜设置的部分除霜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从中部到端部也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