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4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耳机放置以及充电的耳机放置机构;手机壳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耳机无线充电的充电机构;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NFC标签连接第一线圈能够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讯,接收信号;第二线圈接收来自手机的能量,整流桥整流后由第一芯片进行升压,升压后输出为耳机充电;无线充电机构位于耳机放置机构内,有助于减少手机壳背部所使用的空间,将二者整合,方便耳机收纳以及充电。

A kind of mobile phone case for headset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
本技术属于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蓝牙耳机放置以及充电的手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移动通讯设备,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手机壳也由一开始仅仅起到单一的保护手机作用慢慢演变成具有多种功能,且随着现今无线耳机的发展,需要将无线耳机放置于无线耳机专用的充电盒内进行充电,且由于无线耳机体积较小,难以保存,因此获得一种具有耳机放置以及充电功能的手机壳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耳机放置以及充电的耳机放置机构;手机壳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耳机无线充电的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通讯模块、无线充电模块以及供电模块。通讯模块包括第一NFC标签以及第一线圈,用于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信;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用于接收能量的第二线圈、连接第二线圈的整流桥;供电模块包括将整流桥获得的电压进行升压的第一芯片以及进行充电管理的管理芯片;管理芯片输出端连接有一充电指示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NFC标签连接第一线圈能够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讯,接收信号;第二线圈接收来自手机的能量,整流桥整流后由第一芯片进行升压,升压后输出为耳机充电。无线充电机构位于耳机放置机构内,且充电机构的输出充电的部分在耳机放置时连接耳机充电部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线充电机构位于耳机放置机构内,有助于减少手机壳背部所使用的空间,将二者整合,方便耳机收纳以及充电,且上述设置需要保证手机壳内部用于放置手机一侧平整。手机壳上开设有穿槽,穿槽上开设有限位槽,耳机放置机构边沿具有与限位槽配合的延长边,二者卡合;耳机放置机构内具有耳机放置槽;耳机放置机构顶部铰接有机构盖;机构另一端与耳机放置机构磁吸式连接;机构盖位于耳机位置开设有开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机构盖的设置能够防止耳机掉出,且二级放置机构内的耳机放置槽大小与耳机所需要放置的形状大小匹配。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二者结合保护,第一NFC标签连接第一线圈能够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讯,接收信号;第二线圈接收来自手机的能量,整流桥整流后由第一芯片进行升压,升压后输出为耳机充电;无线充电机构位于耳机放置机构内,有助于减少手机壳背部所使用的空间,将二者整合,方便耳机收纳以及充电,耳机收纳机构的设置能够防止耳机遗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充电结构框图;图5为本技术充电结构电路图;附图标记:1-手机壳主体;2-耳机放置机构;3-充电机构;4-通讯模块;5-无线充电模块;6-供电模块;U1-第一NFC标签;8-第一线圈;9-第二线圈;U2-第一芯片;U3-管理芯片;D2-充电指示灯;13-穿槽;14-限位槽;15-延长边;16-耳机放置槽;17-机构盖;19-开口;20-磁块;21-背板;P3-输出充电的部分;23-耳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从而对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技术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参阅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手机壳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耳机放置以及充电的耳机放置机构;手机壳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耳机无线充电的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通讯模块、无线充电模块以及供电模块。通讯模块包括第一NFC标签以及第一线圈,用于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信;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用于接收能量的第二线圈、连接第二线圈的整流桥;供电模块包括将整流桥获得的电压进行升压的第一芯片以及进行充电管理的管理芯片;管理芯片输出端连接有一充电指示灯。第一NFC标签连接第一线圈能够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讯,接收信号;第二线圈接收来自手机的能量,整流桥整流后由第一芯片进行升压,将3V的电压升到5V,升压后输出为耳机充电。其中充电指示灯可以位于耳机壳主体背部,也可位于耳机放置机构表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给出一种可实现本技术的电子元器件型号,第一NFC标签U1采用NTG213型号,整流桥包括D11、D12、D13、D14四个二极管,第一芯片U2采用ETA1061同步升压芯片,管理芯片U3采用62D型号,管理芯片U3的一号引脚输出连接一三极管基极,集电极连接管理芯片U3的四号引脚以及用于充电的输出充电的部分,管理芯片U3的三号引脚连接指示灯,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管理芯片U3的六号引脚。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适合安卓等具有NFC的手机。无线充电机构位于耳机放置机构内,且充电机构的输出充电的部分在耳机放置时连接耳机充电部分。无线充电机构位于耳机放置机构内,有助于减少手机壳背部所使用的空间,将二者整合,方便耳机收纳以及充电,且上述设置需要保证手机壳内部用于放置手机一侧平整。手机壳上开设有穿槽,穿槽上开设有限位槽,耳机放置机构边沿具有与限位槽配合的延长边,二者卡合;耳机放置机构内具有耳机放置槽;耳机放置机构顶部铰接有机构盖;机构另一端与耳机放置机构磁吸式连接,通过磁块进行连接;机构盖位于耳机位置开设有开口。机构盖的设置能够防止耳机掉出,且二级放置机构内的耳机放置槽大小与耳机所需要放置的形状大小匹配。本技术的耳机放置机构通过限位槽以及延长边进行卡扣,防止耳机放置机构向外掉落,且保证内部面为平整面。其中限位槽和延长边接触面可采用胶接使得二者稳固连接,或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耳机放置机构的背部具有背板,背板与耳机放置机构卡扣连接,背板保证耳机放置机构内部的充电机构完整性,且可卡扣拆卸,对于内部结构进行维修以及维护。本技术在投入使用的时候,在不使用蓝牙耳机的时候可将耳机放入耳机放置机构,当需要充电时,具有安卓系统的手机在其系统内打开NFC功能即可与第一NFC标签进行通讯,实现能量输出,在耳机充电完成后,在手机内设置关闭NFC功能即可。本申请较多的使用了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耳机(23)放置以及充电的耳机放置机构(2);手机壳主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耳机无线充电的充电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充电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耳机(23)放置以及充电的耳机放置机构(2);手机壳主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耳机无线充电的充电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3)包括通讯模块(4)、无线充电模块(5)以及供电模块(6),通讯模块(4)用以与手机进行通讯,无线充电模块(5)用于对于充电机构(3)进行充电,供电模块(6)与无线充电模块(5)进行电性连接,用于对于耳机放置机构(2)内的耳机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4)包括第一NFC标签(U1)以及第一线圈(8),用于与手机内部的NFC协议芯片进行通信;
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用于接收能量的第二线圈(9)、连接第二线圈(9)的整流桥;
供电模块(6)包括将整流桥获得的电压进行升压的第一芯片(U2)以及进行充电管理的管理芯片(U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手机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祖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东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