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27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包括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包括第一上压辊、第一下压辊与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贴合装置包括第二上压辊、第二下压辊与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一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一下压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二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二下压辊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上压辊轴与第一下压辊的轴径小于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的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通过同时设置有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使得本贴合治具适用于各种尺寸薄膜的贴合生产。

An optical film fitt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
本技术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
技术介绍
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光学胶是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通过将光学丙烯酸压敏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各贴一层光学离型薄膜做成双面贴合胶带,具有高清洁度、高透光率、高粘着力、耐高温等优点。OCA的贴合目前均采用贴合机来完成。但是现有的贴合机仍存在制品质量低下的问题。申请号为“201821627539.X”的《薄膜生产用模压辊》中通过微调机构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距达到提升制品压膜的质量。但是上述贴合机只能生产单一尺寸的薄膜,若其模压辊的轴径大,在生产小尺寸产品时,由于贴合轴较大,调节精度低,小尺寸的产品在高速贴合时,膜与OCA贴合不够紧密,会生产边缘气泡;若其模压辊的轴径小,则贴合速度过慢无法适用于生产大尺寸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其解决了贴合机只能生产单一尺寸的薄膜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沿光学膜的输送方向一前一后设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压辊件与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压辊件包括第一上压辊与第一下压辊,所述第二贴合装置包括第二压辊件与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压辊件包括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一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一下压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二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二下压辊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上压辊的单次调节距离为所述第一螺栓的单次旋扭进给距离,所述第二上压辊的单次调节距离为所述第二螺栓的单次旋扭进给距离,所述第一压辊件的轴径小于第二压辊件的轴径,所述第一螺栓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距。通过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一前一后设置,第一上压辊轴与第一下压辊的轴径小于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的轴径,第一螺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体积,使得在贴合小尺寸的产品时,使用第一贴合装置贴合,由于第一上压辊轴与第一下压辊的轴径小,体积小的螺栓就可以带动第一上压辊,所以第一螺栓的体积小,体积小的螺栓螺距小,调节精度高,可以使得膜与OCA贴合紧密,不会生产边缘气泡,而在生产大尺寸产品时,使用第二调节机构,因为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的轴径大,同一转速下贴合速度快,可以大幅提升模切速度,通过同时设置有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使得本贴合治具适用于各种尺寸薄膜的贴合生产。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立设置的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一连接件上分别与第一下压辊两端头可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上压辊的两端头可滑动连接,每个第一连接件上均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立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二下压辊的两端头可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二上压辊的两端头可滑动连接,每个第二连接件上均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螺栓。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下压辊的两端头分别贯穿所述两个相对立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每个第一连接件上均设置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沿所述第一上压辊与第一下压辊的间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第一活动槽,且所述第一螺栓的进给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螺栓的螺纹头与所述第一上压辊连接。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沿所述第一活动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一上压辊的端头设置有用于指示对应刻度的指示标识。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下压辊的两端头分别贯穿所述两个相对立设置的第二连接件,每个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沿所述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的间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螺栓贯穿所述第二活动槽,且所述第二螺栓的进给方向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螺栓的螺纹头与所述第二上压辊连接。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沿所述第二活动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二上压辊的端头设置有用于指示对应刻度的指示标识。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为支撑架。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上压辊与第二上压辊均为钢轴,所述第一下压辊与第二下压辊均为胶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一前一后设置,第一上压辊轴与第一下压辊的轴径小于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的轴径,第一螺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体积,使得在贴合小尺寸的产品时,使用第一贴合装置贴合,由于第一上压辊轴与第一下压辊的轴径小,体积小的螺栓就可以带动第一上压辊,所以第一螺栓的体积小,体积小的螺栓螺距小,调节精度高,可以使得膜与OCA贴合紧密,不会生产边缘气泡,而在生产大尺寸产品时,使用第二调节机构,因为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的轴径大,同一转速下贴合速度快,可以大幅提升模贴合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的第一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的第一贴合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的第一贴合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的第一贴合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第一贴合装置,11-第一上压辊,12-第一下压辊,13-第一调节机构,131-第一连接件,132-第一活动槽,133-第一螺栓,134-刻度线,135-指示标识,2-第二贴合装置,21-第二上压辊,22-第二下压辊,23-第二调节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沿光学膜的输送方向一前一后设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压辊件与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压辊件包括第一上压辊与第一下压辊,所述第二贴合装置包括第二压辊件与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压辊件包括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一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一下压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二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二下压辊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上压辊的单次调节距离为所述第一螺栓的单次旋扭进给距离,所述第二上压辊的单次调节距离为所述第二螺栓的单次旋扭进给距离,所述第一压辊件的轴径小于第二压辊件的轴径,所述第一螺栓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与第二贴合装置沿光学膜的输送方向一前一后设置,所述第一贴合装置包括第一压辊件与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压辊件包括第一上压辊与第一下压辊,所述第二贴合装置包括第二压辊件与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压辊件包括第二上压辊与第二下压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一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一下压辊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带动第二上压辊远离或靠近第二下压辊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上压辊的单次调节距离为所述第一螺栓的单次旋扭进给距离,所述第二上压辊的单次调节距离为所述第二螺栓的单次旋扭进给距离,所述第一压辊件的轴径小于第二压辊件的轴径,所述第一螺栓的螺距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立设置的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一连接件上分别与第一下压辊两端头可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一上压辊的两端头可滑动连接,每个第一连接件上均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立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二下压辊的两端头可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二上压辊的两端头可滑动连接,每个第二连接件上均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压辊的两端头分别贯穿所述两个相对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廷洪
申请(专利权)人:丰泰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