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10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塑壳上料机构、输送线机构和无动力滚筒线机构,输送线机构靠近塑壳上料机构一端下部设两套下部顶升定位机构、中部设两套夹具机构、上部设一套上部压合机构,输送线机构靠近无动力滚筒线机构一端下部设下部顶升校准机构,工位切换气缸连接驱动上部压合机构沿导轨水平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结构设计合理,电气结合,采用气缸与电机驱动,轻松实现塑壳的自动上料、极群的排布和入槽及电池的输送等一系列动作,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Lead acid battery into the slot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铅酸蓄电池入槽机
本技术涉及的是铅酸蓄电池入槽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将极群放入夹具,然后搬入、搬出铸焊机,每天需要重复搬运上千次,由于夹具重量大,导致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是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只需人工将入槽好的蓄电池放到重量轻的中转板上,搬入/出铸焊机,实现降低操作时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塑壳上料机构、输送线机构和无动力滚筒线机构,输送线机构靠近塑壳上料机构一端下部设两套下部顶升定位机构、中部设两套夹具机构、上部设一套上部压合机构,输送线机构靠近无动力滚筒线机构一端下部设下部顶升校准机构,工位切换气缸连接驱动上部压合机构沿导轨水平滑动。优选的,所述的塑壳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升降气缸和定位气缸,其中定位气缸活动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型材板,第一升降气缸活动端连接塑壳,塑壳位于第一输送链上方,型材板位于第一输送链下方,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第一输送链,第一输送链下方还设有控制箱,第一输送链传送塑壳。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线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输送链,其中第二电机传动连接第二输送链,第二输送链传送塑壳。优选的,所述的下部顶升定位机构包括底门板气缸、第一限位气缸、第二限位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其中底门板气缸连接传动底门板开合,门板下方设第一夹紧气缸,第一夹紧气缸两侧设第一限位气缸和第二限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活动端连接底板,第三升降气缸固定端连接第二升降气缸固定端、活动端连接第一限位气缸、第二限位气缸和第一夹紧气缸所在的安装板,安装板与底板之间两侧设导杆。优选的,所述的夹具机构包括侧面气缸和端面气缸,其中侧面气缸和端面气缸的活动端分别传动连接中心的夹具内板,夹具内板之间放置极群,夹具内板中部还设有方钢限位板。优选的,所述的上部设上部压合机构包括整耳定位气缸、入槽气缸、顶料气缸和整耳气缸,其中整耳定位气缸固定端连接入槽气缸固定端、活动端连接顶板,顶板通过导杆连接入顶料气缸的安装架,入槽气缸活动端连接顶料气缸的活动端,顶料气缸固定端连接第一顶针,第一顶针端部设整耳气缸,整耳气缸活动端连接整耳条。优选的,所述的下部顶升校准机构包括第三限位气缸、第二夹紧气缸和第四升降气缸,其中第四升降气缸固定端连接底板、活动端连接第三限位气缸和第二夹紧气缸的安装架,安装架与底板两侧的导杆连接,第三限位气缸和第二夹紧气缸相邻设置,第三限位气缸和第二夹紧气缸上方为第二顶针。优选的,所述的无动力滚筒线机构包括推料气缸和滚筒线,其中滚筒线端部设感应器,滚筒线端部侧面设推料气缸。本技术的优点:结构设计合理,电气结合,采用气缸与电机驱动,轻松实现塑壳的自动上料、极群的排布和入槽及电池的输送等一系列动作,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1是本技术铅酸蓄电池入槽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图2-1是图1-1中塑壳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的侧视图。图3-1是图1-1中输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的侧视图。图4-1是图1-1中下部顶升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2是图4-1的侧视图。图5-1是图1-1中夹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2是图5-1的侧视图。图6-1是图1-1中上部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2是图6-1的侧视图。图7-1是图1-1中下部顶升校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2是图7-1的侧视图。图8-1是图1中无动力滚筒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2是图8-1的侧视图。图中的A是塑壳上料机构、B是输送线机构、C是下部顶升定位机构、D是夹具机构、E是上部压合机构、F是下部顶升校准机构、G是无动力滚筒线机构、H是工位切换气缸;1是塑壳、2是第一电机、3是第一输送链、4是控制箱、5是第一升降气缸、6是定位气缸、7是型材板、8是第二电机、9是第二输送链、10是底门板气缸、11是底门板、12是第一限位气缸、13是第二限位气缸、14是第一夹紧气缸、15是第二升降气缸、16是第三升降气缸、17是侧面气缸、18是端面气缸、19是限位板、20是极群、21是夹具内板、22是整耳定位气缸、23是入槽气缸、24是顶料气缸、25是整耳气缸、26是第一顶针、27是整耳条、28是第三限位气缸、29是第二夹紧气缸、30是第四升降气缸、31是第二顶针、32是推料气缸、33是滚筒线、34是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1、1-2所示,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塑壳上料机构A、输送线机构B和无动力滚筒线机构G,输送线机构B靠近塑壳上料机构A一端下部设两套下部顶升定位机构C、中部设两套夹具机构D、上部设一套上部压合机构E,输送线机构B靠近无动力滚筒线机构G一端下部设下部顶升校准机构F,工位切换气缸H连接驱动上部压合机构E沿导轨水平滑动。如图2-1、2-2所示,所述的塑壳上料机构A包括第一电机2、第一升降气缸5和定位气缸6,其中定位气缸6活动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型材板7,第一升降气缸5活动端连接塑壳1,塑壳1位于第一输送链3上方,型材板7位于第一输送链3下方,第一电机2传动连接第一输送链3,第一输送链3下方还设有控制箱4,第一输送链3传送塑壳1。工作时,定位气缸6伸出,型材板7升起,第一升降气缸5缩回,塑壳1下降到型材板7面上,第一升降气缸5伸出,顶住第二层的塑壳,定位气缸6缩回,型材板7下降,塑壳1降到第一输送链3上,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输送链3将塑壳1往前传递。如图3-1、3-2所示,所述的输送线机构B包括第二电机8和第二输送链9,其中第二电机8传动连接第二输送链9,第二输送链9传送塑壳1。工作时,第二电机8一直处于驱动状态,带动第二输送链9将塑壳1向前传送。如图4-1、4-2所示,所述的下部顶升定位机构C包括底门板气缸10、第一限位气缸12、第二限位气缸13、第一夹紧气缸14、第二升降气缸15、第三升降气缸16,其中底门板气缸10连接传动底门板11开合,门板11下方设第一夹紧气缸14,第一夹紧气缸14两侧设第一限位气缸12和第二限位气缸13,第二升降气缸15活动端连接底板,第三升降气缸16固定端连接第二升降气缸15固定端、活动端连接第一限位气缸12、第二限位气缸13和第一夹紧气缸14所在的安装板,安装板与底板之间两侧设导杆。工作时,底门板气缸10缩回,底门板11打开,第一限位气缸12、第二限位气缸13伸出,第二升降气缸15缩回,第一夹紧气缸14伸出,夹紧塑壳1,第一限位气缸12缩回,第二限位气缸13缩回,第三升降气缸16伸出;待极群20进入塑壳1后,第三升降气缸16缩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特征包括依次设置的塑壳上料机构(A)、输送线机构(B)和无动力滚筒线机构(G),输送线机构(B)靠近塑壳上料机构(A)一端下部设两套下部顶升定位机构(C)、中部设两套夹具机构(D)、上部设一套上部压合机构(E),输送线机构(B)靠近无动力滚筒线机构(G)一端下部设下部顶升校准机构(F),工位切换气缸(H)连接驱动上部压合机构(E)沿导轨水平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特征包括依次设置的塑壳上料机构(A)、输送线机构(B)和无动力滚筒线机构(G),输送线机构(B)靠近塑壳上料机构(A)一端下部设两套下部顶升定位机构(C)、中部设两套夹具机构(D)、上部设一套上部压合机构(E),输送线机构(B)靠近无动力滚筒线机构(G)一端下部设下部顶升校准机构(F),工位切换气缸(H)连接驱动上部压合机构(E)沿导轨水平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塑壳上料机构(A)包括第一电机(2)、第一升降气缸(5)和定位气缸(6),其中定位气缸(6)活动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型材板(7),第一升降气缸(5)活动端连接塑壳(1),塑壳(1)位于第一输送链(3)上方,型材板(7)位于第一输送链(3)下方,第一电机(2)传动连接第一输送链(3),第一输送链(3)下方还设有控制箱(4),第一输送链(3)传送塑壳(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输送线机构(B)包括第二电机(8)和第二输送链(9),其中第二电机(8)传动连接第二输送链(9),第二输送链(9)传送塑壳(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入槽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下部顶升定位机构(C)包括底门板气缸(10)、第一限位气缸(12)、第二限位气缸(13)、第一夹紧气缸(14)、第二升降气缸(15)、第三升降气缸(16),其中底门板气缸(10)连接传动底门板(11)开合,门板(11)下方设第一夹紧气缸(14),第一夹紧气缸(14)两侧设第一限位气缸(12)和第二限位气缸(13),第二升降气缸(15)活动端连接底板,第三升降气缸(16)固定端连接第二升降气缸(15)固定端、活动端连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良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加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