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52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电流表、把手槽、调流旋钮、插板、导轨槽、正极连接导线、负极连接导线、转换接头、检测线、紧固板、储线槽和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蓄电池通过螺丝穿过紧固板与检测外壳呈螺纹转动式紧固,通过拆卸紧固板来对电池进行更换,进而方便对电池的更换,把手槽呈波浪式,并左右对称设置,并在其波浪式侧壁上胶结有一层橡胶垫,通过增大操作人员手掌与把手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装置由于手滑而造成掉落损坏。

A detection device of overload protector for building fir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防火,是建筑的防火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因此,则需要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采用外接式电源,导致工作时电流过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二、现有的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的检测线直接与装置内部导线连接,导致在导线长度不够时无法进行加长,其三、现有的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的底部没有设置滑动式插板,而是采用螺丝旋拧固定,导致无法快速的将导线取出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电流表、把手槽、调流旋钮、插板、导轨槽、正极连接导线、负极连接导线、转换接头、检测线、紧固板、储线槽和蓄电池;所述检测外壳构成该检测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电流表固定在检测外壳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电流表通过负极连接导线与蓄电池呈电性连接,所述把手槽设置在检测外壳的左右两侧,所述调流旋钮呈转动式设置在检测外壳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调流旋钮位于电流表的下方,所述插板呈咬合式固定在检测外壳的底部,且所述插板位于导轨槽内,所述导轨槽固定在检测外壳的底部,所述正极连接导线位于储线槽内,所述负极连接导线位于储线槽内,且所述负极连接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右侧,所述转换接头连接在正极连接导线、负极连接导线与检测线之间,所述检测线连接在转换接头的底部,所述紧固板旋拧固定在检测外壳的背部,所述储线槽呈中空式设置在检测外壳的内部,所述蓄电池连接在检测外壳与紧固板之间。优选的,为了方便对电池的更换,所述蓄电池通过螺丝穿过紧固板与检测外壳呈螺纹转动式紧固。优选的,为了防止装置由于手滑而造成掉落损坏,所述把手槽呈波浪式,并左右对称设置,并在其波浪式侧壁上胶结有一层橡胶垫。优选的,为了防止无法快速的将导线取出进行检测,所述插板与导轨槽之间呈滑动式连接,并在插板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根拉环。优选的,为了防止在导线长度不够时无法进行加长,所述检测线通过转换接头呈相互咬合式与正极连接导线、负极连接导线的底部连接口连接。优选的,为了形成串联式闭合回路,并对电流大小进行人工控制调节,所述调流旋钮通过正极连接导线与蓄电池的负极串联连接,电流表通过负极连接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串联连接,且调流旋钮内部设置有可调电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设计合理,蓄电池通过螺丝穿过紧固板与检测外壳呈螺纹转动式紧固,通过拆卸紧固板来对电池进行更换,进而方便对电池的更换,把手槽呈波浪式,并左右对称设置,并在其波浪式侧壁上胶结有一层橡胶垫,通过增大操作人员手掌与把手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装置由于手滑而造成掉落损坏,插板与导轨槽之间呈滑动式连接,并在插板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根拉环,通过滑动对插板进行快速抽出,进而防止无法快速的将导线取出进行检测,检测线通过转换接头呈相互咬合式与正极连接导线、负极连接导线的底部连接口连接,防止在导线长度不够时无法进行加长,调流旋钮通过正极连接导线与蓄电池的负极串联连接,电流表通过负极连接导线与蓄电池的正极串联连接,且调流旋钮内部设置有可调电阻,形成串联式闭合回路,并对电流大小进行人工控制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剖面示意图。图中:1、检测外壳,2、电流表,3、把手槽,4、调流旋钮,5、插板,6、导轨槽,7、正极连接导线,8、负极连接导线,9、转换接头,10、检测线,11、紧固板,12、储线槽和13、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1、电流表2、把手槽3、调流旋钮4、插板5、导轨槽6、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转换接头9、检测线10、紧固板11、储线槽12和蓄电池13;所述检测外壳1构成该检测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电流表2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电流表2通过负极连接导线8与蓄电池13呈电性连接,所述把手槽3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左右两侧,所述调流旋钮4呈转动式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调流旋钮4位于电流表2的下方,所述插板5呈咬合式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底部,且所述插板5位于导轨槽6内,所述导轨槽6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底部,所述正极连接导线7位于储线槽12内,所述负极连接导线8位于储线槽12内,且所述负极连接导线8位于正极连接导线7的右侧,所述转换接头9连接在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与检测线10之间,所述检测线10连接在转换接头9的底部,所述紧固板11旋拧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背部,所述储线槽12呈中空式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内部,所述蓄电池13连接在检测外壳1与紧固板11之间,所述电流表2的型号为UT39A,所述蓄电池13的型号为DL-qs12-20ah。所述蓄电池13通过螺丝穿过紧固板11与检测外壳1呈螺纹转动式紧固,通过拆卸紧固板11来对电池进行更换,进而方便对电池的更换,所述把手槽3呈波浪式,并左右对称设置,并在其波浪式侧壁上胶结有一层橡胶垫,通过增大操作人员手掌与把手槽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装置由于手滑而造成掉落损坏,所述插板5与导轨槽6之间呈滑动式连接,并在插板5的左侧面板上设置有一根拉环,通过滑动对插板5进行快速抽出,进而防止无法快速的将导线取出进行检测,所述检测线10通过转换接头9呈相互咬合式与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的底部连接口连接,防止在导线长度不够时无法进行加长,所述调流旋钮4通过正极连接导线7与蓄电池13的负极串联连接,电流表2通过负极连接导线8与蓄电池13的正极串联连接,且调流旋钮4内部设置有可调电阻,形成串联式闭合回路,并对电流大小进行人工控制调节。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时,先将插板5通过其左侧的拉环取出,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采用若干根连接导线和转换接头9连接使用,直至导线长度足够,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外壳(1)、电流表(2)、把手槽(3)、调流旋钮(4)、插板(5)、导轨槽(6)、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转换接头(9)、检测线(10)、紧固板(11)、储线槽(12)和蓄电池(13);所述检测外壳(1)构成该检测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电流表(2)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电流表(2)通过负极连接导线(8)与蓄电池(13)呈电性连接,所述把手槽(3)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左右两侧,所述调流旋钮(4)呈转动式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调流旋钮(4)位于电流表(2)的下方,所述插板(5)呈咬合式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底部,且所述插板(5)位于导轨槽(6)内,所述导轨槽(6)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底部,所述正极连接导线(7)位于储线槽(12)内,所述负极连接导线(8)位于储线槽(12)内,且所述负极连接导线(8)位于正极连接导线(7)的右侧,所述转换接头(9)连接在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与检测线(10)之间,所述检测线(10)连接在转换接头(9)的底部,所述紧固板(11)旋拧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背部,所述储线槽(12)呈中空式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内部,所述蓄电池(13)连接在检测外壳(1)与紧固板(1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消防设备过载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外壳(1)、电流表(2)、把手槽(3)、调流旋钮(4)、插板(5)、导轨槽(6)、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转换接头(9)、检测线(10)、紧固板(11)、储线槽(12)和蓄电池(13);所述检测外壳(1)构成该检测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电流表(2)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电流表(2)通过负极连接导线(8)与蓄电池(13)呈电性连接,所述把手槽(3)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左右两侧,所述调流旋钮(4)呈转动式设置在检测外壳(1)的前侧面板上,且所述调流旋钮(4)位于电流表(2)的下方,所述插板(5)呈咬合式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底部,且所述插板(5)位于导轨槽(6)内,所述导轨槽(6)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底部,所述正极连接导线(7)位于储线槽(12)内,所述负极连接导线(8)位于储线槽(12)内,且所述负极连接导线(8)位于正极连接导线(7)的右侧,所述转换接头(9)连接在正极连接导线(7)、负极连接导线(8)与检测线(10)之间,所述检测线(10)连接在转换接头(9)的底部,所述紧固板(11)旋拧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背部,所述储线槽(12)呈中空式设置在检测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健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穗安科技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