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训模型,具体为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属于建筑消防教学
技术介绍
对建筑消防设置的维修保养是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对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和检测的培训还存在一定欠缺,学习者难以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教学进行全面观察,因此需要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现有的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结构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复杂的使用环境,其一、装置展示空间过于固定,不够全面直观,其二、主体结构灵活性和稳定性均存在欠缺,其三、模型部分设计考虑不足,无法满足观察需求,其四、没有使装置整体稳固的支撑结构,无法减小振动对培训过程的不利影响,其五、没有考虑多种不同的教学检测模具可以快速的替换、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包括培训平台、安装座、固定螺钉、通气管、连接环、转动连杆、建筑模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训平台(1)、安装座(2)、固定螺钉(3)、通气管(4)、连接环(5)、转动连杆(6)、建筑模型(7)、支撑柱(8)、底座(9)、检测端支架(10)和进气口(11);所述培训平台(1)的下表面安装有支撑柱(8),且两个支撑柱(8)底端与两个底座(9)相互对接,所述两个安装座(2)通过固定螺钉(3)的紧固作用固定连接在培训平台(1)的顶部,并相互对称,所述通气管(4)呈穿插状与培训平台(1)相连接,并通过安装座(2)的球形槽与培训平台(1)相对转动,顶部与建筑模型(7)的内腔相互贯通,底端则与进气口(11)呈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训平台(1)、安装座(2)、固定螺钉(3)、通气管(4)、连接环(5)、转动连杆(6)、建筑模型(7)、支撑柱(8)、底座(9)、检测端支架(10)和进气口(11);所述培训平台(1)的下表面安装有支撑柱(8),且两个支撑柱(8)底端与两个底座(9)相互对接,所述两个安装座(2)通过固定螺钉(3)的紧固作用固定连接在培训平台(1)的顶部,并相互对称,所述通气管(4)呈穿插状与培训平台(1)相连接,并通过安装座(2)的球形槽与培训平台(1)相对转动,顶部与建筑模型(7)的内腔相互贯通,底端则与进气口(11)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5)套接在通气管(4)顶侧部位,正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杆(6),所述转动连杆(6)底端与培训平台(1)上的环形滑槽呈转动连接,外侧设置的两个建筑模型(7)位于装置的最顶端,内腔与通气管(4)相连通,所述检测端支架(10)呈竖直状设置,与建筑模型(7)的内壁呈插槽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共有两个,位于培训平台(1)向内一侧且以培训平台(1)中心相互对称,且通过位于其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锦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穗安科技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