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78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机油冷却器包括:多个散热板与侧板,散热板为曲面板,多个散热板沿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散热板之间具有间隙,侧板位于多个散热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间隔地散热板与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进行间接接触,从而对机油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散热板为曲面板,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并且,该机油冷却器的散热板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油冷却器的体积,从而车辆的整体布置更紧凑。

Oil cooler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机油冷却器用于对润滑系统中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传统的机油器为了减小尺寸,在机油冷却器内部增加凸点和散热网,但是,导致机油冷却器的结构复杂,因此,机油冷却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成品率低,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并且,由于在机油冷却器中增加散热网以及凸点,还会导致机油冷却器中的机油流动阻力大,导致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油冷却器,该机油冷却器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简单、紧凑,还可以保证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较高。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油冷却器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包括:多个散热板与侧板,所述散热板为曲面板,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侧板位于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多个散热板通过沿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进行设置,并且侧板将多个散热板的对应两侧面密封,从而在多个散热板之间的间隙中形成间隔的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间隔地散热板与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进行间接接触,从而对机油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散热板为曲面板,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并且,该机油冷却器的散热板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油冷却器的体积,从而车辆的整体布置更紧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油流动腔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交替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为波浪形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分流板,所述端面分流板上设有间隔的机油口以及冷却液口,所述机油口与所述机油流动腔连通,所述冷却液口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端面分流板的外端具有端盖,所述端盖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端面分流板位于所述端盖的开口端,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端面分流板之间形成液体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中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适于止抵在所述端面分流板上,以将所述端盖与所述端面分流板之间的液体空腔分隔成间隔开的机油空腔与冷却液空腔,所述机油空腔与所述机油流动腔通过所述机油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空腔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通过所述冷却液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机油空腔的机油孔以及连通所述冷却液空腔的冷却液孔。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两端端盖上的机油孔中的其中一个为机油进孔,另一个为机油出孔;所述散热板两端端盖上的冷却液孔中的其中一个为冷却液进孔,另一个为冷却液出孔。具体地,所述散热板一端的机油空腔与所述散热板另一端的冷却液空腔对齐。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机油冷却器。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机油冷却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机油冷却器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散热板与端面分流板配合的示意图;图3是机油冷却器的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机油冷却器10、散热板1、侧板2、端面分流板5、机油口51、冷却液口52、端盖6、分隔板61、机油空腔621、冷却液空腔622、机油进孔631、机油出孔632、冷却液进孔641、冷却液出孔6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10。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10可以包括:多个散热板1与侧板2,散热板1为曲面板,多个散热板1沿散热板1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散热板1之间具有间隙,侧板2位于多个散热板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散热板1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也就是说,多个散热板1在散热板1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且多个散热板1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侧板2,侧板2与多个散热板1的侧边固定连接,从而使多个散热板1中两两靠近的散热板1之间形成单个、独立的腔体,其中腔体分为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从而为机油冷却器10可以对机油进行冷却提供了可能。在具体实施例中,机油从多个散热板1中的机油流动腔的一端流入,再从机油流动腔的另一端流出,同时,冷却液从多个散热板1中的冷却液流动腔的一端流入,再从冷却液流动腔的另一端流出,由于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为单独的空腔,并且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上下重叠,因此,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对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降低机油的温度,保证机油冷却器10可以对机油进行冷却,并且,散热板1为曲面板,相对于平面板来讲,曲面板的表面积较大,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与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10,多个散热板1通过沿散热板1的厚度方向进行设置,并且侧板2将多个散热板1的对应两侧面密封,从而在多个散热板1之间的间隙中形成间隔的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散热板1与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进行间接接触,从而对机油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散热板1为曲面板,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并且,该机油冷却器10的散热板1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油冷却器10的体积,从而车辆的整体布置更紧凑。进一步地,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交替设置,也就是说,在相邻两个的机油流动腔之间均具有一个冷却液流动腔,因此,可以保证每个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为曲面板,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间隙;/n侧板,所述侧板位于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为曲面板,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间隙;
侧板,所述侧板位于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流动腔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波浪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分流板,所述端面分流板上设有间隔的机油口以及冷却液口,所述机油口与所述机油流动腔连通,所述冷却液口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分流板的外端具有端盖,所述端盖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端面分流板位于所述端盖的开口端,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端面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博蔡晓彤万学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