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73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其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夹持部,其具有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件和固定件,所述调节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移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的调节件不仅可以被可靠固定,也可以被可靠调节,提高了夹持装置操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移动夹持装置固定连接在视频采集装置上,拓展了视频采集盒的使用场景。

Clamping device of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尤其是采用该夹持装置的视频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视频采集盒与移动终端,外部设备无法直接机械连接在一起,尤其是在拍摄运动场景中,移动终端无法和音视频采集盒一同移动,限制了视频采集盒的使用工况。同时,由于手机支架大多都是靠齿轮传动,靠弹簧力回复。现有的卡夹式手机支架一般都是手动夹紧,但是在夹紧之前需要手动将活动块掰开,这样使操作者浪费力气。此外,弹簧长期来回运动,影响弹簧的性能,导致手机无法夹紧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尤其是带有该夹持装置的视频采集装置,能够简化夹持装置的调节操作,提高调节的精确性,使移动终端稳固连接到视频采集装置。一种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其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夹持部,其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可活动连接;其特征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件和固定件,所述调节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移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插入式连接,所述调节件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驱动齿轮和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直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直齿条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驱动齿轮、导向柱和操作件;所述导向柱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柱的一端,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背面,所述固定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第一齿轮;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第二齿轮和弹簧,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操作件上;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卡滞。进一步地,所述操作件形成有腔体,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均位于所述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视频采集装置,所述视频采集装置包括:视频采集盒,所述视频采集盒用于采集和/或输出外部视频信号;所述视频采集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形成有数据接口;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装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外壳贴合,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于所述外壳具有多个转动固定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还包括: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设置在第一夹持部的背面,用于从所述固定件上释放所述调节件。进一步地,所述释放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为操作部,操作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的背面,另一端为连接部,连接部与操作件相抵。本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的调节件不仅可以被可靠固定,也可以被可靠调节,提高了夹持装置操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此外夹持装置与视频采集装置固定连接,使得移动终端被可靠固定至采视频集装置上,在运动状态下,使得移动终端与视频采集装置一同运动,拓展了视频采集装置在移动终端中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夹持装置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调节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调节部及视频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00包括第一夹持部10,第二夹持部20和调节部30。第一夹持部10的顶端与第二夹持部20的底端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10与第二夹持部20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其中夹持空间用于夹持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一夹持部10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一夹持部10之间的距离可调,适配不同尺寸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从而提高夹持装置100的通用性。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10包括外壳11,外壳11由容纳腔和在容纳腔的垂直面上延伸的底端组成,外壳的顶端113为开口状。外壳的底端具有第一支撑面111,第一支撑面111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底面。第一支撑面111的宽度为1~10cm,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第一支撑面111为圆弧状,与移动终端的底部适配。为了进一步提高摩擦力,在第一支撑面111上设置防滑垫。外壳11的中间端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背面。第二夹持部20由主体部和沿垂直于主体部方向延伸的顶端组成,第二夹持部20的主体部从外壳11的顶端插入,设置在外壳11形成的容纳腔内。因此,外壳11限制了第二夹持部20向前、向后方向的移动。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插入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0插入第一夹持部10内,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0滑动连接,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0上下方向的移动。第二夹持部20的顶端具有第二支撑面211,第二支撑面211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顶面。如图1和2所示,第二夹持部20还包括安装槽212,安装槽212沿第二夹持部20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槽212位于第二夹持部20的中心线M处,安装槽212的内壁212a处连接有直齿条213,其中直齿条213也可以与第二夹持部20一体形成,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一侧内壁连接一直齿条213。安装槽212的顶壁敞开,安装槽212的底壁212b部分形成通孔214。其中通孔214沿第二夹持部20的长度方向延伸,通孔214的外形为跑道型或者腰圆型。参见图3和图4,调节部30包括调节件和固定件,固定件用于限制调节件30的转动。其中调节件包括:驱动齿轮31,弹簧32,第二齿轮33和操作件34。调节件垂直穿过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调节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部向下拉拢或向上扩展,起到调节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支撑面211与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支撑面111之间距离的作用。同时,在第二夹持20部向下拉拢或者向上扩展时,调节部30还可以将第二夹持部20固定在某一位置,起到固定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支撑面211与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支撑面111之间距离的作用。操作件34为调节旋钮,调节旋钮包括壳体34a和导向柱34b,调节旋钮位于第一夹持部10的外部。壳体内侧形成有腔体34c,壳体的外侧均布有操作部,操作部上具有防滑纹。导向柱34b设置于腔体34c的中心位置处。导向柱34b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导向柱34b的另一端与驱动齿轮31固定连接。更具体地,导向柱34b的另一端具有沿导向柱34b长度方向的安装孔,固定件套设在导向柱34b的外部。螺钉将驱动齿轮31抵紧,并固定在导向柱34b的另一端,因此驱动齿轮31被螺钉拧紧以轴向限位和周向限位,轴向限位是指驱动齿轮31相对于导向柱34b无法轴向移动,周向限位是指驱动齿轮31相对于导向柱34b无法周向转动。调节部30沿着垂直于第二夹持部20的长度方向向第二夹持部20的背面延伸,这样第二夹持部20和第一夹持部10的正面形成有夹持空间,使得夹持装置100操作便利。此外操作者握持夹持装置100时,可以用手指操作背面的调节部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其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夹持部,其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可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件和固定件,所述调节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移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其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夹持部,其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可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件和固定件,所述调节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移动,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插入式连接,所述调节件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驱动齿轮和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直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直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驱动齿轮、导向柱和操作件;所述导向柱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柱的一端,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背面,所述固定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第一齿轮;所述调节件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高宏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美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