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及乘移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0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3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及乘移助行器,涉及助行器技术领域。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包括支腿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驱动装置。第一支腿铰接于支腿座。第二支腿铰接于支腿座。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能够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以改变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宽度,能够避免因两个支腿之间的宽度不可调而导致其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当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减小整个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空间占用,并能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转动以调节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的宽度,无需手动调节两个支腿的张开和靠拢,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使用者费力调节。

A leg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ride 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及乘移助行器
本申请涉及助行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及乘移助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助行器支腿机构不可调节,使助行器只有单一的助行功能,并且不可调节的支腿机构使助行器的体积偏大,助行器能够通过的空间被限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及乘移助行器,以改善现有乘移助行器支腿机构不可调的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包括支腿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驱动装置。第一支腿铰接于支腿座。第二支腿铰接于支腿座。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能够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转动,以改变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宽度,能够避免因两个支腿之间的宽度不可调而导致其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当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减小整个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空间占用,并能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转动以调节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的宽度,无需手动调节两个支腿的张开和靠拢,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使用者费力调节。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移动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移动件在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支腿座,移动件与第一支腿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移动件与第二支腿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移动件沿预设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能够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件能够驱动移动件相对支腿座沿预设方向移动,第一支腿与移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二支腿与移动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当驱动件驱动移动件沿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能够将移动件的直线运动转化成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转动,以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该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适用范围更广。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移动件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腿铰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移动件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腿铰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移动件移动能够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驱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此种结构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并能保证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同步转动。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位于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位于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能够避免因驱动装置的安装额外增大该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体积,当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互靠拢时,该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关于基轴线对称,驱动件能够驱动移动件沿基轴线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关于基轴线对称布置,使得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相对转动的行程保持一致,便于控制。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支腿座设有第一导向部,移动件设有与第一导向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均沿预设方向延伸。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驱动件驱动移动件沿预设方向移动时,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相互配合使得移动件能够更加稳定地沿预设方向移动。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中的一者为导孔,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中的另一者为导杆。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设为相互配合的导杆和导孔,结构简单,导向稳定性好。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电动推杆,移动件连接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动推杆作为该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动力源,不需要使用者手动调节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宽度,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第一踏板连接于第一支腿,第二踏板连接于第二支腿。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则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之间的距离也改变,当在比如助行器等设备上使用该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时,使得该助行器的使用范围更广和适用场景更多。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移助行器,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该助行器的体积能够通过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调节,能够避免助行器因两个支腿之间的宽度不可调而导致其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当不使用时通过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的距离减小,能够减小整个乘移助行器的空间占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解决了普通助行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并且通过驱动装置调节助行器的体积,无需手动调节,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使用者费力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10-支腿座;11-第一导向部;20-第一支腿;30-第二支腿;40-驱动装置;41-驱动件;42-移动件;421-第二导向部;43-第一传动机构;431-第一连杆;432-第三连杆;44-第二传动机构;441-第二连杆;442-第四连杆;50-第一踏板;60-第二踏板;A-预设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腿座;/n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铰接于所述支腿座;/n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铰接于所述支腿座;以及/n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二支腿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腿座;
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铰接于所述支腿座;
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铰接于所述支腿座;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二支腿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移动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移动件在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腿座,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支腿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二支腿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二支腿能够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腿铰接;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腿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移助行器的支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王振乾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