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173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包括隔盐层以及种植土层,所述隔盐层内埋设有暗管,所述种植土层内设有增渗管,所述增渗管的内部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与增渗管之间填充有炉渣,所述透气管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透气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增渗管和透气管,增渗管有利于水分下渗以溶解和清洗盐碱土壤中的盐分,且最终被淋洗的盐水经过增渗管加速向下运移并经过暗管将淋洗的盐水排走,不排盐时,空气从透气密封盖的透气膜流入透气管,并依次经过透气孔、炉渣和渗水孔,与盐碱地下层土壤进行气体交换,将新鲜的氧气输送到作物根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
本技术属于盐碱地治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
技术介绍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这一土地资源,变劣势资源为优势资源,不仅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对保护环境也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该系统设有增渗管和透气管,增渗管有利于水分下渗以溶解和清洗盐碱土壤中的盐分,且最终被淋洗的盐水经过增渗管加速向下运移并经过暗管将淋洗的盐水排走,不排盐时,空气从透气密封盖的透气膜流入透气管,并依次经过透气孔、炉渣和渗水孔,与盐碱地下层土壤进行气体交换,将新鲜的氧气输送到作物根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包括隔盐层以及设于所述隔盐层上的种植土层,所述隔盐层内埋设有暗管,所述种植土层内设有增渗管,所述增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所述增渗管的内部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上下两端开口,所述透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管与增渗管之间填充有炉渣,所述透气管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透气密封盖,所述透气密封盖包括密封盖主体,所述密封盖主体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透气膜。进一步的,所述增渗管倾斜设置,所述增渗管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所述增渗管与所述暗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炉渣的粒径为10-20mm。进一步的,所述增渗管的外表面包裹有无纺布,所述透气管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水透气膜。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和所述透气孔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主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密封盖主体的直径等于透气管的外径,所述密封盖主体的底部设有一圈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径与透气管的内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透气膜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透气膜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2-0.3μm。进一步的,所述隔盐层内铺设有直径为15-30mm的碎石。进一步的,所述暗管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为3-5°。进一步的,所述暗管的两侧设有集盐井,所述暗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盐井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设有增渗管和透气管,设有增渗管和透气管,排盐时,雨水或灌溉水会通过增渗管的渗水孔阴渗到增渗柱的周边土壤里,从而对种植土层进行淋洗,达到饱和后再回渗至渗水孔排至暗管,最终经入集盐井中,不排盐时,空气从透气密封盖的透气膜流入透气管,并依次经过透气孔、炉渣和渗水孔,与盐碱地下层土壤进行气体交换,将新鲜的氧气输送到作物根系,为作物根系提供了充足的氧气。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的增渗管、透气管及透气密封盖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的透气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隔盐层;2、种植土层;3、暗管;4、增渗管;41、渗水孔;5、透气管;51、透气孔;6、透气密封盖;61、密封盖主体;62、安装孔;63、透气膜;64、限位凸起;7、集盐井;8、炉渣;9、原土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设置在原土层9上方隔盐层1,所述隔盐层1上设有种植土层2,所述隔盐层1内埋设有暗管3,所述种植土层2内设有增渗管4,所述暗管3的直径为15-20cm,所述暗管3的埋深约为1.5m。所述暗管3的两侧设有集盐井7,所述暗管3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盐井7中相邻两个集盐井7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0m-30m,所述集盐井7接入市政管网。所述增渗管4倾斜(所述增渗管4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设于所述暗管3的上方并与所述暗管3相连通,倾斜设置可以增大增渗管4与种植土层2的接触面积。为节省制造成本,所述增渗管4也可以与所述暗管3不连通,不连通时,增渗管4的底部延伸到暗管3的顶部。所述增渗管4的直径为10-15cm,所述增渗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41。所述增渗管4的内部竖直设有透气管5,所述透气管5的直径为5-10cm。所述透气管5与所述增渗管4同轴设置,所述透气管5与所述增渗管4通过连杆连接(图中未示出)。所述透气管5的上下两端开口,所述透气管5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51,所述渗水孔41和透气孔51的孔径均为10mm。所述透气管5与增渗管4之间填充有粒径为10-20mm的炉渣8。炉渣8为工业废弃物,采用炉渣8作为填充物,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成本。所述增渗管4的外表面包裹有无纺布,所述透气管5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水透气膜(图中未示出),无纺布可以防止土壤或者炉渣8堵塞增渗管4的渗水孔41,防水透气膜不仅避免炉渣8堵塞透气孔51,而且可以避免水分进入透气管5中。所述渗水孔41和所述透气孔51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有利于水分和空气到达增渗管4的下部。为方便透气,所述透气管5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透气密封盖6,所述透气密封盖6包括密封盖主体61,所述密封盖主体61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密封盖主体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盐层(1)以及设于所述隔盐层(1)上的种植土层(2),所述隔盐层(1)内埋设有暗管(3),所述种植土层(2)内设有增渗管(4),所述增渗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41),所述增渗管(4)的内部设有透气管(5),所述透气管(5)的上下两端开口,所述透气管(5)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51),所述透气管(5)与增渗管(4)之间填充有炉渣(8),所述透气管(5)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透气密封盖(6),所述透气密封盖(6)包括密封盖主体(61),所述密封盖主体(6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62),所述安装孔(62)内安装有透气膜(6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盐层(1)以及设于所述隔盐层(1)上的种植土层(2),所述隔盐层(1)内埋设有暗管(3),所述种植土层(2)内设有增渗管(4),所述增渗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41),所述增渗管(4)的内部设有透气管(5),所述透气管(5)的上下两端开口,所述透气管(5)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51),所述透气管(5)与增渗管(4)之间填充有炉渣(8),所述透气管(5)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透气密封盖(6),所述透气密封盖(6)包括密封盖主体(61),所述密封盖主体(6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62),所述安装孔(62)内安装有透气膜(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渗管(4)倾斜设置,所述增渗管(4)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所述增渗管(4)与所述暗管(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渣(8)的粒径为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盐碱土壤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渗管(4)的外表面包裹有无纺布,所述透气管(5)的外表面包裹有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伟王运良苏亚勋
申请(专利权)人:京蓝北方园林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