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曝气生态廊道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059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曝气生态廊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池,在人工湿地池底部有防渗处理层,防渗处理层上方依次铺设卵石垫层、陶粒滤料层、种植土层和透水砖步道层;在人工湿地池两侧分别设置有配水区和集水区,配水区和集水区与人工湿地池之间由穿孔墙相连接,可针对污水的进水水质进行变换的多功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其曝气方式采用膜曝气、不易堵塞、处理效果佳、且节约能源。具备传统人工湿地的功能,又具有曝气型人工湿地的功能,同时可以以膜生物反应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形式进行多功能的运行。同时兼顾生态廊道的景观功能,可以使人们可以深入植物群之中,与植物近距离接触,供人们休闲、观赏、休憩。

A Membrane Aerated Ecological Corrid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曝气生态廊道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曝气生态廊道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景观生态学认为,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呈线状或带状空间形式的。基于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形成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要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占地面积过大,氧气供应传质不佳等缺点。尤其对潜流型人工湿地若无地下曝气装置,则其硝化反应较难进行。目前已知的曝气型人工湿地通常的曝气装置主要是穿孔曝气管曝气,具有曝气不均匀、气泡形状大、易堵塞等不足之处,且功能单一。而在人工湿地中应用膜曝气方式却鲜有报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曝气生态廊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池,其特征在于,在人工湿地池底部有防渗处理层,防渗处理层上方依次铺设卵石垫层、陶粒滤料层、种植土层和透水砖步道层;在人工湿地池两侧分别设置有配水区和集水区,配水区和集水区与人工湿地池之间由穿孔墙相连接,污水通过提水泵由配水区进入人工湿地池,后经出水口流入集水区。所述的配水区中设有用于连接进水泵的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一流量计;在配水区安装有提水泵,顶部设有第一检查井,底部设有第一放空阀;所述的集水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为自由出流管,顶部设有第二检查井,在集水区底部有第二放空阀;在卵石垫层有曝气管网,该曝气管网包括有曝气主管和数根曝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曝气生态廊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池,其特征在于,在人工湿地池底部有防渗处理层,防渗处理层上方依次铺设卵石垫层、陶粒滤料层、种植土层和透水砖步道层;在人工湿地池两侧分别设置有配水区和集水区,配水区和集水区与人工湿地池之间由穿孔墙相连接,污水通过提水泵由配水区进入人工湿地池,后经出水口流入集水区。所述的配水区中设有用于连接进水泵的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一流量计;在配水区安装有提水泵,顶部设有第一检查井,底部设有第一放空阀;所述的集水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为自由出流管,顶部设有第二检查井,在集水区底部有第二放空阀;在卵石垫层有曝气管网,该曝气管网包括有曝气主管和数根曝气支管,曝气主管由外经配水区深入人工湿地池,曝气支管并排平铺于卵石垫层内部,曝气膜在数根曝气支管上固定;在陶粒滤料层上方有布水管网,该布水管网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斌赵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蓝北方园林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