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656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包括用于安装摄像头本体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安装腔的上侧壁上铰接有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铰接板,铰接板上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左右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滑槽,滑槽内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丝杆,丝杆上螺纹套设有升降筒,升降筒贯穿设于一连接块上,连接块内设有空腔,升降筒外设有位于空腔内的蜗轮,连接块之间设有可转动的且穿过升降槽设置的转轴,位于升降槽内的转轴上套设有海绵,转轴的两端均穿过对应空腔设置,位于空腔内的转轴上套设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蜗杆。通过上述构造,使得清洁机构能够对摄像机本体的镜头进行清洁,保证智能安防监控的拍摄画面清晰。

Intelligent security monitoring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
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
技术介绍
安防监控装置,就是应用光纤、同轴电缆或微波在其闭合的环境内传输视频信号,并从摄像到图像显示和记录构成独立完整的系统,它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不但极大地延长了了人眼的观察距离,而且扩大了人眼的机能,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工进行长时间监视,让人能够看到被监视现场的实际发生的一切情况,并通过录像机记录下来,能够积极有效的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现有的安防设备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对所需安防区域进行摄像,以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监控摄像头在进行实时监控过程中,由于天气恶劣或其它外在原因导致监控摄像头的镜头上存在雾水,导致摄像画面模糊,从而造成拍摄角度差无法拍摄到正常视频的后果,并且户外安防监控均架设在高处,导致检修人员检修时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包括摄像头本体,摄像头本体设于一壳体内,壳体内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安装腔的上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对摄像头本体的镜头进行擦拭的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铰接板,铰接板上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左右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连通升降槽的滑槽,滑槽内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丝杆,丝杆上螺纹套设有升降筒,升降筒贯穿设于一连接块上,连接块内设有空腔,升降筒外套设有一位于空腔内的蜗轮,连接块之间设有可转动的且穿过升降槽设置的转轴,位于升降槽内的转轴上套设有海绵,转轴的两端均穿过对应空腔设置,位于空腔内的转轴上套设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蜗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使得清洁机构贴合在摄像头本体的镜头前使镜头上的雾水及灰尘等能够得到擦拭,较佳地防止摄像头本体拍摄的画面模糊;其中,通过转轴和海绵的设置,使得转轴转动带动海绵转动对镜头进行擦拭,较佳地对镜头进行清洁;其中,通过滑槽、丝杆、升降筒、连接块、蜗轮和蜗杆的设置,使得蜗轮和蜗杆相配合使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升降筒转动,由于升降筒与丝杆螺纹配合,从而使升降筒转动能够带动升降筒沿丝杆上下移动,由于蜗轮位于空腔内,同时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块上,从而使升降筒上下移动能够带动转轴在升降槽内上下移动,使海绵既能转动,同时能够上下移动使擦拭镜头的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构造,使得清洁机构能够对摄像头本体的镜头进行清洁,保证智能安防监控的拍摄画面清晰。作为优选,安装腔的上侧壁上设有铰接板收纳槽,铰接板收纳槽的左右侧壁上且位于后侧处相对设有第一铰接孔,铰接板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伸入对应第一铰接孔内转动的第一铰接柱,较佳地使铰接板铰接在铰接板收纳槽内,同时铰接板能够收纳在铰接板收纳槽内,从而使清洁机构收纳在铰接板收纳槽内使清洁机构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得到隐藏收纳。作为优选,铰接板收纳槽的上侧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限位滑槽,第一限位滑槽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导向柱,第一限位滑槽内设有用于支撑铰接板贴合摄像头本体镜头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滑动设于第一限位滑槽内的移动块,导向柱穿过移动块设置,导向柱上套设有位于移动块前侧且用于推动移动块后移的第一弹簧,移动块上设有一端铰接连接在移动块上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铰接板侧壁上。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使得第一弹簧推动移动块后移,进而带动支撑杆推动铰接板使铰接板保持竖直的状态,使清洁机构更佳地贴合摄像头本体的镜头,从而使清洁机构的擦拭效果更佳。作为优选,安装腔的底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限位滑槽,第二限位滑槽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动杆;安装腔内设有用于安装摄像头本体的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底板,底板的底壁上设有位于第二限位滑槽内的滑轨,滑轨上设有供第一转动杆螺纹穿过的第一螺纹孔。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使得转动第一转动杆能够带动安装机构在安装腔内沿着第二限位滑槽前后移动,进而能够控制铰接板的状态,从而便于控制清洁机构对摄像头本体的镜头进行擦拭。作为优选,铰接板的左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截面呈T型的T型槽,铰接板的左侧设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上设有位于T型槽内滑动的T型滑轨,电机安装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使得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带动海绵既能够转动又能够在升降槽内升降,使清洁机构更佳的节能环保;其中,通过T型槽、安装板和T型滑轨的设置,使得T型滑轨在T型槽内滑动使安装板能够连接在铰接板上同时能够上下移动,较佳地配合转轴的上下移动。作为优选,铰接板的前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供支撑杆收纳的支撑杆收纳槽,支撑杆收纳槽相对的侧壁上相对设有第二铰接孔,支撑杆的另一端伸入对应的支撑杆收纳槽内且设有伸入对应第二铰接孔内的第二铰接柱。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较佳地实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铰接板上,同时支撑杆能够收纳在支撑杆收纳槽内使清洁机构和支撑机构的结构更加的紧凑。作为优选,底板的上板面上平行设有两块卡接板,卡接板上设有卡接槽,卡接槽的侧壁上设有截面大于卡接槽截面的凹槽;卡接槽内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第一卡块和正交于第一卡块的第二卡块,第一卡块的两端伸入凹槽内,凹槽内设有用于拉动第一卡块上移的第二弹簧,第一卡块内设有供第二卡块穿过的第一行道,第二卡块的两端伸入对应的凹槽内,第二卡块上对应第一行道设有第二行道,第一行道的左侧壁上设有伸入第二行道内的第一斜面,第二行道内设有始终与第一斜面相配合且用于推动第一卡块下移的第二斜面,第二卡块上设有可转动的且伸出卡接板的第二转动杆;凹槽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二转动杆螺纹穿过的第二螺纹孔。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使得当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卡块向左移动时,第二斜面挤压第一斜面使第一卡块向下移动,进而对摄像头本体进行卡接固定,当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卡块向右移动时,第二弹簧能够拉动第一卡块上移,使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组成的固定摄像头本体卡槽的空间增大,便于摄像头本体的放入,从而使摄像头本体在安装机构上的拆装更加的方便。作为优选,底板的上板面上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三限位滑槽,第三限位滑槽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可转动的且伸出底板的第三转动杆;位于底板后侧的卡接板上设有位于第三限位滑槽内的滑块,第三转动杆螺纹穿过滑块设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使得转动第三转动杆能够带动滑块在第三限位滑槽内移动,进而调节两块卡接板之间的距离,使卡接板能够卡接安装不同长度尺寸的摄像头本体。作为优选,安装腔的底壁上且位于后侧处设有电机安装槽,电机安装槽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的第二电机,较佳地控制安装机构在安装腔内移动从而控制清洁机构的状态,从而无需检修人员擦拭镜头上的雾水及灰尘,降低了安全隐患。作为优选,壳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壳体的安装座,便于壳体在安装面上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壳体的半剖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壳体的半剖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本体(100),摄像头本体(100)设于一壳体(110)内,壳体(110)内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211),安装腔(211)的上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对摄像头本体(100)的镜头进行擦拭的清洁机构(500),清洁机构(500)包括铰接板(510),铰接板(510)上设有升降槽(511),升降槽(511)的左右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连通升降槽(511)的滑槽(512),滑槽(512)内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丝杆(711),丝杆(711)上螺纹套设有升降筒(810),升降筒(810)贯穿设于一连接块(820)上,连接块(820)内设有空腔(821),升降筒(810)外套设有一位于空腔(821)内的蜗轮(811),连接块(820)之间设有可转动的且穿过升降槽(511)设置的转轴(623),位于升降槽(511)内的转轴(623)上套设有海绵(530),转轴(623)的两端均穿过对应空腔(821)设置,位于空腔(821)内的转轴(623)上套设有与蜗轮(811)相配合的蜗杆(831)。/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本体(100),摄像头本体(100)设于一壳体(110)内,壳体(110)内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211),安装腔(211)的上侧壁上铰接有用于对摄像头本体(100)的镜头进行擦拭的清洁机构(500),清洁机构(500)包括铰接板(510),铰接板(510)上设有升降槽(511),升降槽(511)的左右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连通升降槽(511)的滑槽(512),滑槽(512)内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丝杆(711),丝杆(711)上螺纹套设有升降筒(810),升降筒(810)贯穿设于一连接块(820)上,连接块(820)内设有空腔(821),升降筒(810)外套设有一位于空腔(821)内的蜗轮(811),连接块(820)之间设有可转动的且穿过升降槽(511)设置的转轴(623),位于升降槽(511)内的转轴(623)上套设有海绵(530),转轴(623)的两端均穿过对应空腔(821)设置,位于空腔(821)内的转轴(623)上套设有与蜗轮(811)相配合的蜗杆(8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特征在于:安装腔(211)的上侧壁上设有铰接板收纳槽(311),铰接板收纳槽(311)的左右侧壁上且位于后侧处相对设有第一铰接孔(312),铰接板(510)的左右侧壁上设有伸入对应第一铰接孔(312)内转动的第一铰接柱(5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特征在于:铰接板收纳槽(311)的上侧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限位滑槽(411),第一限位滑槽(411)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导向柱(412),第一限位滑槽(411)内设有用于支撑铰接板(510)贴合摄像头本体(100)镜头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滑动设于第一限位滑槽(411)内的移动块(420),导向柱(412)穿过移动块(420)设置,导向柱(412)上套设有位于移动块(420)前侧且用于推动移动块(420)后移的第一弹簧(430),移动块(420)上设有一端铰接连接在移动块(420)上的支撑杆(520),支撑杆(520)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铰接板(510)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特征在于:安装腔(211)的底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限位滑槽(212),第二限位滑槽(212)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动杆(213);安装腔(211)内设有用于安装摄像头本体(100)的安装机构(900),安装机构(900)包括底板(910),底板(910)的底壁上设有位于第二限位滑槽(212)内的滑轨(911),滑轨(911)上设有供第一转动杆(213)螺纹穿过的第一螺纹孔(9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其特征在于:铰接板(510)的左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合梦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