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载货汽车冷却系统
,特别涉及载货汽车冷却系统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具体是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及能源危机意识增强,汽车排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汽车基本实现近零排放。目前载货汽车基本以化石能源为主要动力源,考虑到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汽车设计要求必有有节能意识,要求整车轻量化,整车经济性好、动力性好,同时要考虑开发成本因素。目前载货汽车在逐渐向使用大排量、大马力、高排放、低能耗发动机方向发展,发动机动力增强、排放加严,直接带来发动机需要冷却液带走的散热量增加,这就要求整车需要匹配更大的散热器。但考虑开发成本,部分车型,虽然发动机变化较大,但整车驾驶室等影响冷却系统系统匹配的整车边界没有变化,这就产生了小整车冷却系统布置空间需要匹配大散热量需求的发动机的状态。基于此种需求,传统的冷却系统装置无法满足,需要一种新的冷却系统装置,满足该项要求,冷却系统主要的冷却元件除了散热器外,就是风扇,因散热器无法增大,即需要考虑风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按照车辆前进方向为前,由前向后依次为冷凝器(2)、中冷器(1)、散热器(9)、主风扇系统(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冷凝器(2)前方的辅助风扇总成;所述辅助风扇总成包括上下排列的上辅助风扇总成(3)和下辅助风扇总成(4);发动机总成(19)的进水口通过水泵(13)与散热器(9)相连接,发动机总成(19)的出水口通过节温器(14)与散热器(9)相连接,构成散热循环管路;还包括控制器总成(17);发动机总成(19)上安装有检测发动机内部冷却液温度的水温传感器(15);所述上辅助风扇总成(3)、下辅助风扇总成(4)、主风扇系统(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按照车辆前进方向为前,由前向后依次为冷凝器(2)、中冷器(1)、散热器(9)、主风扇系统(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冷凝器(2)前方的辅助风扇总成;所述辅助风扇总成包括上下排列的上辅助风扇总成(3)和下辅助风扇总成(4);发动机总成(19)的进水口通过水泵(13)与散热器(9)相连接,发动机总成(19)的出水口通过节温器(14)与散热器(9)相连接,构成散热循环管路;还包括控制器总成(17);发动机总成(19)上安装有检测发动机内部冷却液温度的水温传感器(15);所述上辅助风扇总成(3)、下辅助风扇总成(4)、主风扇系统(12)、水泵(13)和节温器(14)与控制器总成(17)相连接并由控制器总成(17)控制动作;水温传感器(15)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总成(17)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辅助风扇总成(3)、下辅助风扇总成(4)通过支架安装在冷凝器(2)和中冷器(1)的前方,与中冷器(1)和冷凝器(2)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风扇总成上设置两个或多个风扇;风扇为吸风风扇或吹风风扇,形式不做限制;上辅助风扇总成(3)、下辅助风扇总成(4)和主风扇系统(12)风扇转速为无级调速控制或有级调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风扇总成包括风扇A(31)、风扇B(32)、集风罩(33)、安装孔(34)、线束接口(35);风扇A(31)与风扇B(32)安装在集风罩(33)上,集风罩(33)上设置有安装孔(34),风扇A(31)、风扇B(32)分别有控制接线,两个控制接线集成为线束接口(35)或分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泵(13)为普通机械式水泵或电控水泵,实现变流量控制;节温器(14)为普通定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龙林,张晓,张杰峰,刘宝乾,门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