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20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外框架、进气系统以及设置于外框架内部的柴油发动机、散热风扇和散热器,散热风扇位于散热器和柴油发动机之间,散热风扇与柴油发动机的曲轴连接,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上的空气预滤器以及与空气滤清器和柴油发动机连接的进气软管,外框架包括底托架、设置于底托架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以及与底托架相对布置且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上端连接的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以柴油发动机为驱动力,集成发动机所有附件外接蓄电池和燃油箱即可运行,转速高、功率大,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更大提升。

Pow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以动力总成形式体现的动力机构,目前多为电机驱动或小功率发动机驱动。以电机驱动需要连接电线,无法满足偏远地区或者山区作业需求;而以小功率发动机驱动,转速低,功率小,作业效率低,对于追求高效的社会需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目的是提高作业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动力总成,包括外框架、进气系统以及设置于外框架内部的柴油发动机、散热风扇和散热器,散热风扇位于散热器和柴油发动机之间,散热风扇与柴油发动机的曲轴连接,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上的空气预滤器以及与空气滤清器和柴油发动机连接的进气软管,外框架包括底托架、设置于底托架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以及与底托架相对布置且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上端连接的顶板。所述外框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连接的横梁、与横梁和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横梁和所述底托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所述散热器的下端与所述底托架固定连接,散热器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上设置膨胀水壶,膨胀水壶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柴油发动机通过减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底托架上,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分布在柴油发动机的四周。所述柴油发动机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下端连接,排气管与排气消音器连接,排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外框架连接,排气消音器位于顶板的上方。所述外框架还包括控制面板和设置于控制面板上的燃油滤清器,控制面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且控制面板的上端与顶板连接,控制面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连接且控制面板位于第一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总成,以柴油发动机为驱动力,集成发动机所有附件,集成性高,作为模块化总成的一部分,使用时外接蓄电池和燃油箱即可运行,转速高、功率大,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更大提升。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动力总成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底托架;2、顶板;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三立柱;6、第四立柱;7、横梁;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柴油发动机;11、散热器;12、排气消音器;13、发电机;14、散热风扇;15、起动机;16、膨胀水壶;17、空气预滤器;18、控制面板;19、电子油门;20、外接端口;21、驱动端口;22、减震块;23、燃油滤清器;24、控制单元;25、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外框架、进气系统以及设置于外框架内部的柴油发动机10、散热风扇14和散热器11,散热风扇14位于散热器11和柴油发动机10之间,散热风扇14与柴油发动机10的曲轴连接,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上的空气预滤器以及与空气滤清器和柴油发动机10连接的进气软管,外框架包括底托架1、设置于底托架1上的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以及与底托架1相对布置且与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的上端连接的顶板2。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外框架还包括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连接的横梁7、与横梁7和顶板2连接的第一连接杆8以及与横梁7和底托架1连接的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位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之间。柴油发动机10位于底托架1和顶板2之间,底托架1和顶板2均为水平设置,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均为竖直设置且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呈矩形分布,顶板2为矩形板,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的上端分别在顶板2的一个直角拐角处与顶板2固定连接,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的长度大小相同,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也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立柱3和第四立柱6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立柱4和第三立柱5也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为竖直设置,横梁7为水平设置且横梁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连接杆8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杆9的长度,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立柱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立柱4之间的距离,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立柱3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连接杆9与第一立柱3之间的距离大小相同,第一连接杆8的长度与顶板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8的下端与横梁7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9的上端与横梁7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9的下端与底托架1固定连接,横梁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的外框架整体结构强度高,牢固可靠,稳定性好。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器11为竖直设置,散热器11位于顶板2和底托架1之间,散热器11的下端与底托架1固定连接,散热器11与第二立柱4和第三立柱5固定连接。散热器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散热器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立柱4和第三立柱5固定连接,散热器11固定可靠。柴油发动机10的曲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散热风扇14与柴油发动机10的曲轴固定连接,散热风扇14面对散热器11。横梁上设置膨胀水壶16,膨胀水壶16与散热器11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柴油发动机10通过减震机构安装在底托架1上,减震机构起到减震作用,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和第四立柱6分布在柴油发动机10的四周。减震机构包括与柴油发动机10固定连接的支座以及与支座和底托架1连接的减震块22,减震块22位于支座和底托架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柴油发动机10是通过四个减震机构安装在底托架1上,四个减震机构呈两列进行布置且为对称布置。柴油发动机10的振动通过减震系机构吸收,起动机和发电机装配在柴油发动机10上。如图1和图2所示,柴油发动机10的增压器与排气管的下端连接,排气管与排气消音器12连接,排气管的上端与外框架连接,排气消音器12位于顶板2的上方。排气管采用波纹管形式,以缓冲发动机抖动对管路的伤害。如图1和图2所示,外框架还包括控制面板18和设置于控制面板18上的燃油滤清器,控制面板18上可以安装一些附件,柴油发动机位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进气系统以及设置于外框架内部的柴油发动机、散热风扇和散热器,散热风扇位于散热器和柴油发动机之间,散热风扇与柴油发动机的曲轴连接,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上的空气预滤器以及与空气滤清器和柴油发动机连接的进气软管,外框架包括底托架、设置于底托架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以及与底托架相对布置且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上端连接的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进气系统以及设置于外框架内部的柴油发动机、散热风扇和散热器,散热风扇位于散热器和柴油发动机之间,散热风扇与柴油发动机的曲轴连接,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空气滤清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上的空气预滤器以及与空气滤清器和柴油发动机连接的进气软管,外框架包括底托架、设置于底托架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以及与底托架相对布置且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上端连接的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连接的横梁、与横梁和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横梁和所述底托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下端与所述底托架固定连接,散热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坤李德全任勇杰安宵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航瑞航空动力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