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05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绿化加固装置包括壳体、尖头,所述壳体呈管状,尖头呈锥状,所述壳体的一端与尖头的端面连接,形成类长锥体,所述壳体与尖头连接形成的盲孔中盛装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基材,所述壳体设有若干供植物根系伸出壳体内腔的小孔,小孔将盲孔与外界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壳体设置的小孔可供植物根系伸出,逐渐伸入到边坡中形成根系加固,套筒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并且木制壳体逐渐会腐烂成为基肥,为植物提供营养,后期植物根系可以无限制延伸,利于对边坡的根系加固。

A kind of greening reinforcement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urface unstable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加固与植被恢复治理工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表面不稳定边坡的加固与植被恢复治理,一般采用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格构首先对边坡表面进行加固,然后在格构内采用人工种植草、灌木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这种传统的技术实施过程复杂,速度慢,治理成本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包括壳体、尖头,所述壳体呈管状,尖头呈锥状,所述壳体的一端与尖头的端面连接,形成类长锥体,所述壳体与尖头连接形成的盲孔中盛装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基材,所述壳体设有若干供植物根系伸出壳体内腔的小孔,小孔将盲孔与外界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呈管状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壳体外,且与壳体滑动连接,套筒的底端与尖头的端面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外直径与尖头的端面直径匹配,所述套筒与尖头连接的端部设有槽口,尖头的端面设有与槽口匹配插接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槽口为环状槽口,所述凸起为环状凸起;所述壳体的外直径与环状凸起的内径匹配,壳体的端部插接在环状凸起的内环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呈环状,压板的内环直径与壳体的外直径匹配,压板的外环直径与内环直径的比例为1:(1.5-3)。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板面上设有若干供加固杆穿过的加固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周壁设有帽耳,帽耳设置在与压板对接的端部,所述压板设有与帽耳匹配的开槽。进一步地,所述帽耳呈环状,开槽也为环状,所述加固孔呈环形阵列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木制壳体,所述尖头为金属尖头。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边坡的基础参数与不稳定土层的厚度,确定打孔位置、选定加固装置所需材料的种类及规格;步骤2,将确定的材料按需要长度下料并加工制作套筒、壳体、尖头、压板及加固杆,壳体上按一定间距及孔径设置小孔,组装套筒、壳体、尖头,在壳体内装入植生基材;步骤3,在需要绿化加固治理的坡面上,按设计深度及间距采用人工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将尖头及套筒植入;步骤4,套筒完全插入边坡后,将套筒抽出,并将压板与壳体对接;步骤5,在植生基材上种植当地环境适宜的植物,定期进行浇水、施肥、杀虫、补种管护,管护周期为3-18个月,植物根系逐渐从小孔植入边坡内,形成稳定绿化加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制作简单,可根据实际需要现场制作,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2、施工简便,不需要大型机械,人工或人工与简单机械相结合即可完成。3、材料成本低,可快速低成本实现对表面不稳定边坡的加固和绿化。本专利技术壳体设置的小孔可供植物根系伸出,逐渐伸入到边坡中形成根系加固,套筒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并且木制壳体逐渐会腐烂成为基肥,为植物提供营养,后期植物根系可以无限制延伸,利于对边坡的根系加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套筒与尖头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壳体与尖头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壳体与压板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压板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压板剖面示意图。图中:1-尖头;2-小孔;3-壳体;4-植生基材;5-套筒;6-压板;7-加固杆;11-凸起;31-帽耳;61-加固孔;62-压孔;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包括壳体3、尖头1,壳体3呈管状,尖头1呈锥状,壳体3的一端与尖头1的端面连接,形成类长锥体。壳体3与尖头1连接形成的盲孔中盛装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基材4,植生基材4可选边坡当地的土壤或配置好的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壳体3设有若干供植物根系伸出壳体3内腔的小孔2,小孔2将盲孔与外界连通。壳体3与尖头1连接形成长锥体,将该长锥体打入到边坡内,尖头1的端部利于打入土内,待将该长锥体完全打入边坡后,在植生基材4中种植当地环境适宜的植物,植物生长后,植物根系会从小孔2伸出去,伸入到边坡内,对边坡形成根系加固。这里的尖头1采用金属尖头1或混凝土尖头1,壳体3可选用混凝土的或木质的,优选采用木质壳体3,木质壳体3可随时间慢慢腐烂,可作为植物生长基肥。为了利于壳体3打入边坡,本例绿化加固装置还包括呈管状的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壳体3外,且与壳体3滑动连接,套筒5的底端与尖头1的端面卡接。套筒5的外直径与尖头1的端面直径匹配,保证二者的可插接,二者可以是间隙配合,利于二者脱离。套筒5与尖头1连接的端部设有槽口,尖头1的端面设有与槽口匹配插接的凸起11,槽口与凸起11的设置可保证套筒5与尖头1的准确卡接,能快速对位连接。优选地,槽口为环状槽口,凸起11为环状凸起11;所述壳体3的外直径与环状凸起11的内径匹配,壳体3的端部插接在环状凸起11的内环中。利用凸起11作为壳体3、套筒5与尖头1连接的划分,凸起11的内环与壳体3连接,壳体3与内环可采用过盈配合,保证壳体3与尖头1连接的稳定性。壳体3在插入边坡中后,在植生基材4中种植植物后,如树木,树木需要跟稳定的基地支撑,保证树木不会出现歪倒,同时提高壳体3对边坡的插入坚固,本例所述绿化加固结构还包括压板6,压板6呈环状,压板6的内环直径与壳体3的外直径匹配,即壳体3外壁与压孔62的内壁接触,压板6的外环直径与内环直径的比例为1:(1.5-3),优选采用1:2,压板6的板面较大,能提供面积更广的支撑力。压板6的板面上设有若干供加固杆7穿过的加固孔61,壳体3的外周壁设有帽耳31,帽耳31设置在与压板6对接的端部,所述压板6设有与帽耳31匹配的开槽。帽耳31呈环状,开槽也为环状,加固孔61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加固杆7穿过加固孔61插入到边坡中,实现更广面的边坡加固,初期利于对边坡的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尖头,所述壳体呈管状,尖头呈锥状,所述壳体的一端与尖头的端面连接,形成类长锥体,所述壳体与尖头连接形成的盲孔中盛装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基材,所述壳体设有若干供植物根系伸出壳体内腔的小孔,小孔将盲孔与外界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尖头,所述壳体呈管状,尖头呈锥状,所述壳体的一端与尖头的端面连接,形成类长锥体,所述壳体与尖头连接形成的盲孔中盛装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基材,所述壳体设有若干供植物根系伸出壳体内腔的小孔,小孔将盲孔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管状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壳体外,且与壳体滑动连接,套筒的底端与尖头的端面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直径与尖头的端面直径匹配,所述套筒与尖头连接的端部设有槽口,尖头的端面设有与槽口匹配插接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为环状槽口,所述凸起为环状凸起;所述壳体的外直径与环状凸起的内径匹配,壳体的端部插接在环状凸起的内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呈环状,压板的内环直径与壳体的外直径匹配,压板的外环直径与内环直径的比例为1:(1.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表面不稳定边坡的绿化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板面上设有若干供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熙宁王会云王亚磊张旭东秦勇光李志达王旭冯兴隆闫鼎熠吴坤魏庆喜张正清王必成付忠伟王永然朱登云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