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09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属于柴油机燃油供给装置领域,解决传统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油压波动大的问题。该供给系统包括两套供油装置,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包括高压供油泵、油轨管、高压油管和喷油器,所述的喷油器与高压油管一一对应连通,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对应的喷油器分为至少两组,每组所述喷油器中对应的相邻两个高压油管相互连通,且每组所述喷油器中对应的其中一个高压油管通过一根油轨管与高压供油泵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能够减少高压柴油到达时间,降低油压波动,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

A V-type multi cylinder diesel engine diesel supply system to reduce pressure fluc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燃油供给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面对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柴油机必须进一步改善燃烧过程,而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是决定燃烧过程的关键因素。相比传统机械泵和电控单体泵,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具有较高的喷射压力且喷射压力可根据工况进行灵活调整,喷油正时和喷油量能实现精确控制,可实现多次喷射。因此,电控高压共轨是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1所示,现有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是在发动机两侧分别布置一套供油装置,每套供油装置包括高压供油泵4、油轨管5、高压油管7和喷油器11,柴油经过高压供油泵4后,压力升高,通过油轨管5到达每个气缸的喷油器11对应的高压油管7,再通过高压油管7到达各个气缸的喷油器11进行喷油工作。目前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高压供油泵对发动机的一侧各个气缸供油,通过一根油轨管出来以后对所有的缸供油,当发动机的缸数超过8缸,如8缸、12缸、16缸、20缸直至更多时,单侧高压供油泵需要对超过8个以上的气缸供油,处于供油远端的喷油器,压力衰减比较快,造成远端喷油器压力波动大,直接后果是,各缸的排气温度不均匀,也就是各缸燃烧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发动机整体性能表现较差,不能较好满足动力输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能够减少高压柴油到达时间,降低油压波动,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包括两套供油装置,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包括高压供油泵、油轨管、高压油管和喷油器,所述的喷油器与高压油管一一对应连通,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对应的喷油器分为至少两组,每组所述喷油器中对应的相邻两个高压油管相互连通,且每组所述喷油器中对应的其中一个高压油管通过一根油轨管与高压供油泵连通。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供油装置还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管、滤清器和出油管,且所述的进油管与油箱连通,所述的出油管与高压供油泵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油管与油箱之间还分别设有预滤器和输油泵,所述的预滤器与油箱连通,所述的预滤器与输油泵通过输油管连通,所述的输油泵与进油管连通,且所述的输油泵集成安装在高压供油泵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供油装置还包括相连通的回油歧管和回油管,所述的回油歧管与发动机的各个气缸连通,所述的回油管与油箱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供油泵内设有蓄压腔,每个所述的油轨管均与蓄压腔连通。进一步地,两套所述供油装置对应的高压供油泵与发动机的传动比值相同。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喷油器中相对油轨管较近的多个高压油管均连通一个过渡接头,每组所述喷油器中相对油轨管最远的一个高压油管与该组中相邻的喷油器对应的过渡接头连通,每组所述喷油器中相对油轨管最近的过渡接头与油轨管连通,每组所述喷油器中对应的相邻两个过渡接头通过高压连接管连通。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喷油器对应的高压油管的长度沿相对于该组喷油器对应的油轨管的较远一端逐渐缩短。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通过将V型多缸柴油机对应的喷油器分为多组,并且每组喷油器分别通过一个油轨管与高压供油泵连通供油,能够减少相对油轨管的较远一端的喷油器高压柴油到达的时间,降低油压波动,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每组喷油器对应的高压油管的长度设置为沿相对于该组喷油器对应的油轨管的较远一端逐渐缩短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每组中喷油器中相对油轨管的较远一端的喷油器高压柴油到达时间,进一步降低油压波动,保持每组喷油器油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滤清器、2-进油管、3-出油管、4-高压供油泵、5-油轨管、6-过渡接头、7-高压油管、8-高压连接管、9-回油歧管、10-回油管、11-喷油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包括两套供油装置,每套供油装置包括高压供油泵4、油轨管5、高压油管7和喷油器11,其中,高压油管7和喷油器11的数量均与发动机气缸数量相同,即一个气缸对应一个喷油器和高压油管,喷油器11与高压油管7一一对应连通,每套供油装置对应的喷油器11分为至少两组,根据发动机缸数而分,每组的喷油器为2-5个,每组喷油器11中对应的相邻两个高压油管7相互连通,且每组喷油器11中对应的其中一个高压油管7通过一根油轨管5与高压供油泵4连通,油轨管5的数量与喷油器11的分组数量一致,一组喷油器对应一个油轨管。本实施例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工作时,柴油经过高压供油泵4后,压力升高,然后分别通过油轨管5到达每组喷油器11对应的高压油管7,然后再通过高压油管7到达各个缸对应的喷油器11中,实现对各个气缸进行供油。通过将V型多缸柴油机对应的喷油器分为多组,并且每组喷油器分别通过一个油轨管与高压供油泵连通供油,能够减少相对油轨管的较远一端的喷油器高压柴油到达的时间,降低油压波动,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优选的,供油装置还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管2、滤清器1和出油管3,且进油管2与油箱连通,出油管3与高压供油泵4连通,柴油从油箱中通过进油管2进入滤清器1,经过滤清器1过滤后的柴油再通过出油管3到达高压供油泵4,实现油路连通。优选的,在进油管2与油箱之间还分别设有预滤器和输油泵,预滤器与油箱连通,预滤器与输油泵通过输油管连通,输油泵与进油管2连通,通过输送泵的设置能够确保柴油输送至滤清器1,并通过预滤器的设置,实现初步过滤柴油的目的,且输油泵集成安装在高压供油泵4上,减少输油泵占用空间,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优选的,供油装置还包括相连通的回油歧管9和回油管10,回油歧管9与发动机的各个气缸连通,回油管10与油箱连通,发动机各个气缸多余的柴油通过回油歧管9汇集到回油管10,再回到油箱,实现油路循环回路。优选的,高压供油泵4内设有蓄压腔,每个油轨管5均与蓄压腔连通,高压油统一汇集至蓄压腔,并从蓄压腔出油,避免高压供油泵4中各个柱塞之间的高压柴油压力波动,保证高压出油压力恒定。优选的,两套供油装置对应的高压供油泵4与发动机的传动比值相同,确保发动机两侧的高压供油泵高压出油压力保持基本一致。优选的,每组喷油器11中相对油轨管5较近的多个高压油管7均连通一个过渡接头6,每组喷油器11中相对油轨管5最远的一个高压油管7与该组中相邻的喷油器11对应的过渡接头6连通,每组喷油器11中相对油轨管5最近的过渡接头6与油轨管5连通,每组喷油器11中对应的相邻两个过渡接头6通过高压连接管8连通,参阅图2所示,为八缸发动机的柴油供给系统,八个喷油器平均分为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包括两套供油装置,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包括高压供油泵(4)、油轨管(5)、高压油管(7)和喷油器(11),所述的喷油器(11)与高压油管(7)一一对应连通,其特征在于,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对应的喷油器(11)分为至少两组,每组所述喷油器(11)中对应的相邻两个高压油管(7)相互连通,且每组所述喷油器(11)中对应的其中一个高压油管(7)通过一根油轨管(5)与高压供油泵(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包括两套供油装置,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包括高压供油泵(4)、油轨管(5)、高压油管(7)和喷油器(11),所述的喷油器(11)与高压油管(7)一一对应连通,其特征在于,每套所述供油装置对应的喷油器(11)分为至少两组,每组所述喷油器(11)中对应的相邻两个高压油管(7)相互连通,且每组所述喷油器(11)中对应的其中一个高压油管(7)通过一根油轨管(5)与高压供油泵(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装置还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管(2)、滤清器(1)和出油管(3),且所述的进油管(2)与油箱连通,所述的出油管(3)与高压供油泵(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2)与油箱之间还分别设有预滤器和输油泵,所述的预滤器与油箱连通,所述的预滤器与输油泵通过输油管连通,所述的输油泵与进油管(2)连通,且所述的输油泵集成安装在高压供油泵(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压力波动的V型多缸柴油机柴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装置还包括相连通的回油歧管(9)和回油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