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96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T形挤密桩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内为大直径桩,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切合实际,技术合理,节省投资,可有效解决黄土地基湿陷性问题,丰富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Treatment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structure with T-shaped compaction pil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建结构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振动沉管等方法在土中形成桩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回填灰土、水泥土或素土并夯实而成,常见的挤密桩有土挤密桩、灰(水泥)土挤密桩等。挤密桩的主要设计参数有桩孔直径、桩间距及挤密系数等。桩间距一般为桩孔直径的2.0~3.0倍。在具体工程实践中,挤密深度范围内桩孔直径是一个固定值。但实际上,在挤密深度范围内,下部土层的湿陷系数小,上部土层湿陷系数大,也就是说,在同一桩间距下,下部土层桩径应较上部土层桩径小,上部土层与下部土层采用不同的桩径才是经济合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由桩径不同的两部分构成,形成更合理经济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T形挤密桩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内为大直径桩,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T形挤密桩设置有多排,按正三角形、正方形或矩形布置。T形挤密桩上方为改良土垫层。改良土垫层上方为填方。填方两侧的改良土垫层边缘设置有纵向的排水沟。排水沟沟内敷设有灰土垫层,灰土垫层表面敷设有混凝土块板。>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清除0.3m厚表土;步骤二:T形挤密桩施工:布置桩位,准确定出桩孔位置并进行编号;成孔顺序由外向里间隔分排进行,成孔采用沉管成孔、冲击成孔、柱锤成孔的方法,桩孔填料采用灰土或水泥土;成孔机械就位,先施工下部小直径桩,成孔达到要求深度后,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和好的合格填料分层填入桩孔,逐层夯实;下部小直径桩施工完成后,换用大直径成孔设备扩孔,施工上部大直径桩;整片或分片桩全部施工完成,清除上部0.7m厚土层,并碾压整平;步骤三:垫层施工:挤密桩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桩顶垫层施工,垫层厚度1m,垫层材料采用灰土或水泥土;步骤四:排水沟施工:填方坡脚外3m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混凝土块板加固,沟底设置0.15m厚灰土防渗垫层。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切合实际,技术合理,节省投资,可有效解决黄土地基湿陷性问题,丰富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横断面图;图2为T形挤密桩布置图;图3为T形挤密桩立面图;图4为排水沟结构图。图中,1-湿陷系数大的土层,2-湿陷系数小的土层,3-排水沟,4-填方,5-T形挤密桩,6-大直径桩,7-小直径桩,8-改良土垫层,9-桩间土,10-混凝土块板,11-灰土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5,T形挤密桩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1内为大直径桩6,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7,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T形挤密桩5设置有多排,按正三角形、正方形或矩形布置。T形挤密桩5上方为改良土垫层8。改良土垫层8上方为填方4。填方4两侧的改良土垫层8边缘设置有纵向的排水沟3。排水沟3沟内敷设有灰土垫层11,灰土垫层11表面敷设有混凝土块板10。上述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清除0.3m厚表土;步骤二:T形挤密桩施工:布置桩位,准确定出桩孔位置并进行编号;成孔顺序由外向里间隔分排进行,成孔采用沉管成孔、冲击成孔、柱锤成孔的方法,桩孔填料采用灰土或水泥土,复合常规挤密桩施工的施工要求;成孔机械就位,先施工下部小直径桩,成孔达到要求深度后,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和好的合格填料分层填入桩孔,逐层夯实;下部小直径桩施工完成后,换用大直径成孔设备扩孔,施工上部大直径桩;整片或分片桩全部施工完成,清除上部0.7m厚土层,并碾压整平;步骤三:垫层施工:挤密桩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桩顶垫层施工,垫层厚度1m,垫层材料采用灰土或水泥土;步骤四:排水沟施工:填方坡脚外3m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混凝土块板加固,沟底设置0.15m厚灰土防渗垫层。T形挤密桩由桩径不同的两部分构成,上部桩径大,下部桩径小,具体按下述方法确定:(1)先按传统方法,初步计算拟定挤密深度范围内桩孔直径、桩间距。(2)将挤密深度范围内地层人为划分为上、下两层,湿陷系数较大的划为一层,较小的划为另一层。(3)以前述桩间距为定值,按传统方法分别反算、拟定上、下两层各自的桩孔直径。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而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5),T形挤密桩(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1)内为大直径桩(6),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7),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基结构中设置有成排布置的竖向的T形挤密桩(5),T形挤密桩(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湿陷系数大的土层(1)内为大直径桩(6),下部湿陷系数小的土层内为小直径桩(7),上下两部分为同轴圆柱形,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T形挤密桩(5)设置有多排,按正三角形、正方形或矩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T形挤密桩(5)上方为改良土垫层(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改良土垫层(8)上方为填方(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
填方(4)两侧的改良土垫层(8)边缘设置有纵向的排水沟(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形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多青王应铭王平朱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