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特种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791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特种逆变器,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包括柜门、背板以及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一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装设有输出变压器以及输出EMI构件;所述柜门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进气孔组,所述背板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散热风扇,并由所述第一进气孔组、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一散热风扇构成所述机柜的第一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输出变压器设于第一安装腔,并在第一安装腔内设置第一散热风扇构成第一散热通道,由此可将输出变压器隔离,并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使结构更加合理实用,便于布局,提高维护的可操作性。

On board special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特种逆变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特种逆变器。
技术介绍
车载特种逆变器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荷转化为交流电,供车载设备使用,车主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能够极大的拓宽在车上可进行娱乐和工作的操作范围。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车载逆变器的结构设计相对较复杂,不利于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布局,且使得维护的可操作性低,限制了其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的车载逆变器的结构相对较复杂、散热效果不足以及不利于内部电子元器件布局、维护的可操作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载特种逆变器。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特种逆变器,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包括柜门、背板以及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一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装设有输出变压器以及输出EMI构件;所述柜门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进气孔组,所述背板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散热风扇,并由所述第一进气孔组、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一散热风扇构成所述机柜的第一散热通道。优选地,所述机柜还包括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所述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二安装腔,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上方,并通过所述隔板构件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隔;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功率器件组件;所述柜门上正对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二进气孔组,所述背板上正对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二散热风扇,并由所述第二进气孔组、第二安装腔以及第二散热风扇构成所述机柜的第二散热通道。优选地,所述机柜还包括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所述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三安装腔,且所述第三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上方,并通过所述隔板构件的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安装有多个单板组件。优选地,所述输出变压器通过减震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板的中央,且所述输出变压器通过接地构件与所述机柜连接。优选地,所述输出变压器沿所述机柜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输出EMI构件通过绝缘柱以与所述机柜的侧板间隔的方式安装固定到所述机柜的侧板,且安装在所述输出EMI构件上的功率元器件均套设有热缩管。优选地,所述隔板构件的第一隔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的第一过线孔、第二隔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的第二过线孔,且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均套设有弹性保护圈。优选地,所述功率器件组件包括直流电容构件、逆变IGBT组件、逆变SCR组件和二极管组件;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设有散热器构件,且所述功率器件组件的逆变IGBT组件、逆变SCR组件和二极管组件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散热器构件上。优选地,所述直流电容构件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设有绝缘板,且所述直流电容构件通过绝缘柱与所述逆变IGBT组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还安装有互感器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安装固定在所述功率器件组件的上方,所述互感器构件包括焊接安装板,且所述互感器构件通过所述焊接安装板焊接到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固定在所述机柜内。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特种逆变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输出变压器设于第一安装腔,并在第一安装腔内设置第一散热风扇以构成第一散热通道,由此可将输出变压器隔离,并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实用,有利于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布局设计,提高维护的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特种逆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特种逆变器的背面投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特种逆变器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特种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载特种逆变器可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在需要较高抗震等级的车载特种逆变器中。结合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载特种逆变器包括机柜1,该机柜1包括柜门11、背板12、隔板构件13、以及位于柜门11和背板12之间并由隔板构件13隔离形成的第一安装腔14,且第一安装腔14位于机柜1的底部。该第一安装腔14相对于机柜1的内腔独立,并且第一安装腔14的内部装设有输出变压器2和输出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构件3,即可通过第一安装腔14将输出变压器2隔离,避免输出变压器2运行时电磁干扰影响其他电子元气件的使用,提高车载特种逆变器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以输出EMI构件3作为输出口,并将输出EMI构件3与输出变压器2一起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4,可在保证输出EMI构件3不受输出变压器2的电磁干扰影响的同时优化布局设计,并提高维护的可操作性,提升维护效率。具体地,机柜1的柜门11上正对第一安装腔14的部分具有第一进气孔组41,而背板12上正对第一安装腔14的部分具有第一散热风扇42,并由第一进气孔组41、第一安装腔14以及第一散热风扇42构成机柜1的第一散热通道。在使用时,第一散热风扇42驱动将第一安装腔14内的控制排出至机柜1外,同时产生气压差,外部的空气由第一进气孔组41流动进入第一安装腔14,由此构成循环的散热气流,以此对第一安装腔14内的输出变压器2进行风冷散热。并且,将第一进气孔组41设于柜门11、将第一散热风扇42设于背板12,即是将第一进气孔组41与第一散热风扇42以相互对立的方式设置,可使第一散热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有利于散热气流的高效循环流动,促空气循环效率,提高散热效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第一散热风扇42设于柜门11、将第一进气孔组41设于背板12,或者将第一散热风扇42和第一进气孔组41分别设于机柜1的两侧的侧板,具体可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确定。上述车载特种逆变器通过将输出变压器2设于第一安装腔14,并在第一安装腔14内设置第一散热风扇42以构成第一散热通道,由此可将输出变压器2进行隔离,便于机柜1内部的布局设计,并且能够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缩减体积,提高集成效果,且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实用,提高维护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地,机柜1还包括位于柜门11和背板12之间并由隔板构件13隔离形成的第二安装腔15,该第二安装腔15位于第一安装腔14的上方,并通过隔板构件13的第一隔板131与第一安装腔14相隔,且该第二安装腔15内安装有功率器件组件(例如逆变IGBT组件、逆变SCR组件和二极管组件)。该结构设计方式简单合理,可有效提高机柜1的内腔的空间利用率,使布局更加紧凑合理,从而缩减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将功率器件组件与输出变压器2隔离设置,提高车载特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特种逆变器,包括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包括柜门、背板以及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一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装设有输出变压器以及输出EMI构件;所述柜门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进气孔组,所述背板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散热风扇,并由所述第一进气孔组、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一散热风扇构成所述机柜的第一散热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特种逆变器,包括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包括柜门、背板以及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一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位于所述机柜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装设有输出变压器以及输出EMI构件;所述柜门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进气孔组,所述背板上正对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一散热风扇,并由所述第一进气孔组、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一散热风扇构成所述机柜的第一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特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所述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二安装腔,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上方,并通过所述隔板构件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隔;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功率器件组件;所述柜门上正对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二进气孔组,所述背板上正对所述第二安装腔的部分具有第二散热风扇,并由所述第二进气孔组、第二安装腔以及第二散热风扇构成所述机柜的第二散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特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还包括位于所述柜门和背板之间并由所述隔板构件隔离形成的第三安装腔,且所述第三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上方,并通过所述隔板构件的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安装有多个单板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特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变压器通过减震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板的中央,且所述输出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力华郭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伊力科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