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及机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791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及机柜,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可以使机柜实现冷气流和热气流的隔离,避免气流短路和冷热抵消,有效解决机房局部热点问题,提高机房内制冷效率。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柜两侧及上部的机柜内热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柜正面的机柜内冷气流通道,以及与机械制冷空调的空调回风口连接的回风通道,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机柜散热。

A kind of cabinet air flow optimization device and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及机柜
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及机柜。
技术介绍
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各种业务层出不穷,数据业务及流量迅猛发展。当前,各运营商在扩大自身业务规模的同时,也掀起了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的建设高潮。一些运营商的通信机房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机房后期不断扩容、机柜部署不规整以及老旧机柜本身气流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引起机房内气流组织紊乱,气流组织紊乱直接导致机房内出现气流短路及冷热抵消现象。尤其是,一些老旧机房经常出现局部热点问题,运营商一般通过增设空调设备和排风扇来解决该问题,但新增的空调设备和排风扇扰乱了机房整体气流环境,造成机房气流和温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及机柜,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可以使机柜实现冷气流和热气流的隔离,避免气流短路和冷热抵消,有效解决机房局部热点问题,提高机房内制冷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柜两侧及上部的机柜内热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柜正面的机柜内冷气流通道,以及与机械制冷空调的空调回风口连接的回风通道,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气流切换通道,所述气流切换通道内设置有热管空调的末端,所述气流切换通道包括气流切换通道进气口、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气流切换通道第二出气口,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打开和关闭的第一风阀;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所述气流切换通道进气口连接,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机柜正面设有机柜冷气流进气口,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机柜冷气流进气口打开和关闭的第二风阀,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机柜冷气流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机械制冷空调、所述热管空调、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的打开和闭合;当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打开所述机械制冷空调和所述第一风阀,关闭所述热管空调和所述第二风阀,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大循环气流模式;当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打开所述热管空调和所述第二风阀,关闭所述机械制冷空调和所述第一风阀,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小循环气流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得到室外温度检测值;当室外温度检测值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大循环气流模式;当室外温度检测值小于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小循环气流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所述小循环气流模式时,检测机柜内热气流通道内热气流的温度得到机柜内热气流温度检测值;当机柜内热气流温度检测值大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将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切换至所述大循环气流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切换通道内设置有管道风机,所述管道风机用于加快所述气流切换通道内的热气流的流速。优选地,所述机柜正面还设有盲板,所述盲板把所述机柜内的热气流导向所述机柜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二出气口通过弯管与所述机柜冷气流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空调包括室外侧和室内侧,所述热管空调在所述室外侧对冷却水降温,在所述室内侧所述冷却水与制冷剂换热,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热管空调的末端实现蒸发吸热。优选地,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包括所述机柜的机柜预制风道和/或软管。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所述机柜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柜气流优化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柜两侧及上部的机柜内热气流通道、设置于机柜正面的机柜内冷气流通道,以及与机械制冷空调的空调回风口连接的回风通道,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回风通道连通。机柜内热气流排入机柜内热气流通道,然后通过回风通道输送至机械制冷空调的空调回风口,热气流经机械制冷空调制冷降温后形成冷气流,冷气流通过机柜内冷气流通道进入机柜,这样则能够将机柜内的热气流精确送至空调回风口,由机械制冷空调制冷降温形成冷气流后排入机房。这样,机柜内热气流通道和回风通道形成一个密闭的热气流输送通道,防止机柜内的热量散发到机房内,可以实现冷气流和热气流的隔离,避免气流短路和冷热抵消,有效解决机房局部热点问题,提高机房内制冷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柜;11-机柜内热气流通道;12-机柜内冷气流通道;13-机柜冷气流进气口;14-第二风阀;15-盲板;2-机械制冷空调;21-空调回风口;22-回风通道;3-气流切换通道;31-气流切换通道进气口;32-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33-气流切换通道第二出气口;34-第一风阀;35-管道风机;36-弯管;4-热管空调;41-热管空调的末端;5-气流模式控制组件;6-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柜两侧及上部的机柜内热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柜正面的机柜内冷气流通道,以及与机械制冷空调的空调回风口连接的回风通道,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柜两侧及上部的机柜内热气流通道、设置于所述机柜正面的机柜内冷气流通道,以及与机械制冷空调的空调回风口连接的回风通道,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气流切换通道,所述气流切换通道内设置有热管空调的末端,所述气流切换通道包括气流切换通道进气口、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气流切换通道第二出气口,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打开和关闭的第一风阀;
所述机柜内热气流通道与所述气流切换通道进气口连接,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一出气口连接;
所述机柜正面设有机柜冷气流进气口,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机柜冷气流进气口打开和关闭的第二风阀,所述气流切换通道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机柜冷气流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机械制冷空调、所述热管空调、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的打开和闭合;
当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打开所述机械制冷空调和所述第一风阀,关闭所述热管空调和所述第二风阀,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大循环气流模式;
当所述气流模式控制组件打开所述热管空调和所述第二风阀,关闭所述机械制冷空调和所述第一风阀,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处于小循环气流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气流优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得到室外温度检测值;
当室外温度检测值大于等于第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