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版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765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机版温控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凹槽的内腔安装有温控器本体,所述温控器本体的底部与垫板的顶部接触,所述温控器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温控器本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温控器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控器本体伸入凹槽内部,温控器本体带动侧板和固定杆移动,直至温控器本体的底部与垫板接触,随后转动转板,转板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限位杆转动,直至限位杆转动至横向状态,这时限位杆与固定杆呈交错状态,达到了方便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单机版温控器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

Stand alone thermost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机版温控器
本技术涉及温控器
,具体为单机版温控器。
技术介绍
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而现有的单机版温控器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往往安装过程中需要借助外界工具进行辅助操作才可安装,不仅操作麻烦,还浪费时间,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单机版温控器,具备方便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单机版温控器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往往安装过程中需要借助外界工具进行辅助操作才可安装,不仅操作麻烦,还浪费时间,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方便安装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单机版温控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凹槽的内腔安装有温控器本体,所述温控器本体的底部与垫板的顶部接触,所述温控器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温控器本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温控器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凹槽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侧贯穿筒体并延伸至筒体的内侧,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至筒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转板的内腔插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底部贯穿至卡槽的内腔,所述转板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的通口。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腔与转杆的底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壁与限位杆的表面呈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五个,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四个,且限位杆与固定杆呈交错分布。(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单机版温控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温控器本体伸入凹槽内部,温控器本体带动侧板和固定杆移动,直至温控器本体的底部与垫板接触,随后转动转板,转板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限位杆转动,直至限位杆转动至横向状态,这时限位杆与固定杆呈交错状态,达到了方便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单机版温控器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往往安装过程中需要借助外界工具进行辅助操作才可安装,不仅操作麻烦,还浪费时间,因此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卡杆和卡槽,对转板转动后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转板会出现自转的现象。3、本技术通过垫板,对温控器本体伸入凹槽内部起到保护的效果,避免温控器本体在工作时会出现破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筒体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凹槽;3、垫板;4、侧板;5、筒体;6、限位杆;7、连接板;8、温控器本体;9、显示屏;10、转板;11、固定杆;12、转筒;13、轴承座;14、转槽;15、转杆;16、卡杆;17、通口;1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安装板1、凹槽2、垫板3、侧板4、筒体5、限位杆6、连接板7、温控器本体8、显示屏9、转板10、固定杆11、转筒12、轴承座13、转槽14、转杆15、卡杆16、通口17和卡槽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单机版温控器,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内腔开设有凹槽2,凹槽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3,凹槽2的内腔安装有温控器本体8,温控器本体8的底部与垫板3的顶部接触,通过垫板3,对温控器本体8伸入凹槽2内部起到保护的效果,避免温控器本体8在工作时会出现破裂,温控器本体8的顶部安装有显示屏9,温控器本体8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温控器本体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4,侧板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凹槽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体5,筒体5的内腔设置有转杆15,筒体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3,轴承座13的内腔与转杆15的底部活动连接,转杆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筒12,转筒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内侧贯穿筒体5并延伸至筒体5的内侧,筒体5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转槽14,转槽14的内壁与限位杆6的表面呈滑动连接,限位杆6的数量为五个,固定杆11的数量为四个,且限位杆6与固定杆11呈交错分布,转杆15的顶部贯穿至筒体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10,筒体5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8,转板10的内腔插接有卡杆16,卡杆16的底部贯穿至卡槽18的内腔,转板10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杆16配合使用的通口17,通过卡杆16和卡槽18,对转板10转动后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转板10会出现自转的现象。在使用时,首先将温控器本体8伸入凹槽2内部,温控器本体8带动侧板4和固定杆11移动,直至温控器本体8的底部与垫板3接触,随后转动转板10,转板10带动转杆15转动,转杆15在轴承座13内部转动,同时转杆15带动转筒12转动,转筒12带动限位杆6转动,限位杆6在转槽14内部进行转动,直至限位杆6转动至横向状态,如附图1所示,这时限位杆6与固定杆11呈交错状态,最后手扶卡杆16从上至下依次插入转板10和卡槽18内部,对转板10进行固定,防止转板10会出现自转。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机版温控器,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内腔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3),所述凹槽(2)的内腔安装有温控器本体(8),所述温控器本体(8)的底部与垫板(3)的顶部接触,所述温控器本体(8)的顶部安装有显示屏(9),所述温控器本体(8)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温控器本体(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4),所述侧板(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凹槽(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体(5),所述筒体(5)的内腔设置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内侧贯穿筒体(5)并延伸至筒体(5)的内侧,所述转杆(15)的顶部贯穿至筒体(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机版温控器,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内腔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3),所述凹槽(2)的内腔安装有温控器本体(8),所述温控器本体(8)的底部与垫板(3)的顶部接触,所述温控器本体(8)的顶部安装有显示屏(9),所述温控器本体(8)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温控器本体(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4),所述侧板(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凹槽(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筒体(5),所述筒体(5)的内腔设置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内侧贯穿筒体(5)并延伸至筒体(5)的内侧,所述转杆(15)的顶部贯穿至筒体(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板(10)。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之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创佳华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