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7523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9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控器,包括壳体、主控电源板和采温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电源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采温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该温控器的采温元件不易损坏,同时又能降低主控电源板对采温元件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控
,尤其涉及一种温控器
技术介绍
温控器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温度控制设备,温控器通过对产热或散热部件的控制达到某个空间内温度在预设范围内的目的。采温元件是温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采温元件的温度采集精度决定着温控器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温控器的控温准确性。目前,采温元件封闭在温控器的塑料壳体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温控器的主控电源板上。主控电源板上的发热元件会向采温元件传递热量,进而影响采温元件的温度采集精度(会使得采温元件所采集的温度偏高)。为了避免对采温元件的影响,有一些温控器中的采温元件直接裸露在温控器的外表面,这种通过远离主控电源板的方式来避免热源影响采集精度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采温元件裸露在外会影响温控器的美观性,同时采温元件裸露在外较容易发生损坏。可见,如何设计一种温控器,确保温控器美观性,采温元件不易损坏的前提下,降低主控电源板对采温元件采温精度的影响,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器,以提供一种采温元件不易损坏,同时又能降低主控电源板对采温元件影响的温控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器,包括壳体、主控电源板和采温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电源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采温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组成所述壳体的长方体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长方体容纳腔的角部。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的隔板为阻热隔板。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阻热隔板为塑料隔板。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壳体得边缘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对的部位可拆卸设置有封闭件,所述封闭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打开或关闭。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封闭件为透明件。优选的,上述温控器中,所述透明件为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本技术提供的温控器中,将壳体的内腔分为相互隔离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用于分别安置主控电源板和采温元件。主控电源板与采温元件相互隔离的方式,能避免主控电源板所产热对采温元件的影响。同时采温元件布置在第二容纳腔内,能避免采温元件的外露,可见,本技术公开的温控器能避免采温元件裸露在外所导致的美观问题,同时能避免采温元件外露易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器,该温控器包括壳体1、主控电源板2和采温元件3。壳体1是整个温控器的外壳,通常为塑料外壳。壳体1通常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两者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对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对接后形成壳体1的内腔,用于供温控器的其它零部件安装。壳体1内所形成的内腔包括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第一容纳腔13与第二容纳腔14相互隔离,即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主控电源板2位于第一容纳腔13中,采温元件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4内。本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中,将壳体1的内腔分为相互隔离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用于分别安置主控电源板2和采温元件3。主控电源板2与采温元件3相互隔离的方式,能避免主控电源板2所产热对采温元件3的影响。同时采温元件3布置在第二容纳腔14内,能避免采温元件3的外露,可见,本实施例公开的温控器能避免采温元件3裸露在外所导致的美观问题,同时能避免采温元件3外露易损坏的问题。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所组成的壳体1的长方体容纳腔,第二容纳腔14位于长方体容纳腔的角部。第二容纳腔14设置在角部,能使得第二容纳腔14更多的侧壁暴露在空气中,能进一步降低温控器散热对采温元件3的影响。第一容纳腔13与第二容纳腔14之间的隔板为阻热隔板15,能进一步降低第一容纳腔13向第二容纳腔14内散热。优选的,上述阻燃隔板15可以为塑料隔板。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边缘还可以设置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与第一容纳腔13连通,能够将主控电源板2所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温元件3的检测精度,壳体1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6,第二通风孔16与第二容纳腔14连通,第二通风孔16能将环境的空气引入第二容纳腔14内,使得采温元件3能够直接采集环境的温度,进而能更好地采集室内的实际温度。优选的,第二通风孔16与第一通风孔为隔离的两条通风管路,避免第二通风孔16受到影响。如上文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两者可拆卸相连能直接形成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14。由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是整个温控器的外围部件,在对采温元件3实施更换或检修时,通过拆卸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方式打开第二容纳腔14会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而且在拆卸过程中可能还会触碰温控器其它零部件,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坏。为此,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与第二容纳腔14相对的部位可以设置封闭件,封闭件用于控制第二容纳腔14的打开或关闭。封闭件的开启可以单独打开第二容纳腔14,因此无需打开整个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为了便于观察采温元件的工作状况,上述封闭件可以为透明件。具体的,封闭件可以为玻璃、透明塑料制成。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温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控电源板和采温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电源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采温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控电源板和采温元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电源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采温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组成所述壳体的长方体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长方体容纳腔的角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的隔板为阻热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隔板为塑料隔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东李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