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过热保护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温控器。
技术介绍
热保护器是一种用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的温控器,电器正常工作时,双金属片处于自由状态,触点处于闭合/断开状态,当温度升高至动作温度值时,双金属元件受热产生内应力而迅速动作,打开/闭合触点,切断/接通电路,从而起到热保护作用。目前,现有的温控器上的双金属片一般安装在动触片的顶面上,其安装方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动触片的顶面上设有两个卡位,所述双金属片的两端分别嵌装在动触片顶面上的两个卡位中,该安装方式中双金属片的两端都是活动嵌装在动触片上的,没有将双金属片固定,会导致双金属片很容易移位或者脱落,存在安装不牢固的缺点。第二种是,在动触片的顶面上设有左右两个卡位和在上下两个弯折部,安装时工人先将双金属片的两端分别嵌装在动触片顶面的两个卡位中,然后,工人再用钳子将两个扭动弯折部向上弯折,来将双金属片限位,这种类型的安装方式在扭动弯折部使其向上弯折过程会发生断裂,使其不良品率高,弯折部一般比较小,导致其还有安装不方便的缺点,且安装过程复杂,不易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制造效率低。第三种是,在动触片顶面上设有两个卡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器,包括第一电极片(1)、第二电极片(2)、塑料座(3)、双金属片(4)、动触片(5)、动触点(6)、静触点(7),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座(3)分别包覆在第一电极片(1)与第二电极片(2)的一端,所述塑料座(3)的顶面一端设有限位槽(32),所述第一电极片(1)的一端位于限位槽(32)的底部,所述双金属片(4)、动触片(5)的一端依次从下到上叠加在一起并通过铆钉(8)铆接在位于限位槽(32)内的第一电极片(1)上,在位于双金属片(4)下方的塑料座(3)上设有与塑料座(3)一体成型的凸柱(31),所述动触点(6)设置在动触片(5)的另一端上,所述静触点(7)设置在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包括第一电极片(1)、第二电极片(2)、塑料座(3)、双金属片(4)、动触片(5)、动触点(6)、静触点(7),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座(3)分别包覆在第一电极片(1)与第二电极片(2)的一端,所述塑料座(3)的顶面一端设有限位槽(32),所述第一电极片(1)的一端位于限位槽(32)的底部,所述双金属片(4)、动触片(5)的一端依次从下到上叠加在一起并通过铆钉(8)铆接在位于限位槽(32)内的第一电极片(1)上,在位于双金属片(4)下方的塑料座(3)上设有与塑料座(3)一体成型的凸柱(31),所述动触点(6)设置在动触片(5)的另一端上,所述静触点(7)设置在第二电极片(2)上,并使动触点(6)与静触点(7)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双金属片(4)上方的动触片(5)底面上设有与动触片(5)一体成型的凸起部(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2)上设有与第二电极片(2)一体成型的安装座(21),所述静触点(7)设置在安装座(2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1)与第二电极片(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10)与连接部(20);所述塑料座(3)的顶面另一端设有倾斜面(33)。5.一种温控器,包括第一电极片(1)、第二电极片(2)、塑料座(3)、双金属片(4)、动触片(5)、动触点(6)、静触点(7),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座(3)分别包覆在第一电极片(1)与第二电极片(2)的一端,所述塑料座(3)的顶部设有限位槽(32),所述第一电极片(1)的一端位于限位槽(32)的底部,所述动触片(5)、双金属片(4)的一端依次从下到上叠加在一起并通过铆钉(8)铆接在位于限位槽(32)内的第一电极片(1)上,在位于动触片(5)下方的塑料座(3)上设有与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