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723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以及第一固定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与摄像头;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固定于车内,另一端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时,所述摄像头朝向车外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行车记录仪常采用吸盘方式固定于前风挡玻璃处,但该方式在温度升高、车辆颠簸以及产生水雾的情况下,容易令行车记录仪掉落,进而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的问题,同时现有常采用3M胶与行车记录仪扣位结构进行固定,使行车记录仪在维修等情况下取出困难,容易导致3M胶松动,进而加大行车记录仪掉落的风险。

A tachograp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记录仪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可说是汽车使用的黑匣子,借由发动引擎随时可以录像录影的功能,透过高清镜头摄影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响及声音,当意外发生时,立刻提出证据,保障驾驶人自我权利。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内部的传感器能够设置冲击力的敏感度,当外界的冲击力大于所设置值,导致该冲击力的现场数据将被记录下来,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行车记录仪主要分为便携性行车记录仪与后装车机一体式DVD行车记录仪两大类,其中便携性行车记录仪又分为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与数据行车记录仪,具有隐蔽性好、安装方便、可拆卸更换、成本低、使用简单等特点;而后装车机一体式DVD行车记录仪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安装成本较高,改装难度较大,但可保持车内环境的美观。现有行车记录仪的安装架通常通过吸盘产生负压的原理,将安装架吸附在挡风玻璃上,但采用该方式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车内温度的变化、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或者车内挡风玻璃上的水雾导致吸盘脱落,从而使行车记录仪掉落,对行车记录仪造成损坏,特别是行驶过程中行车记录仪突然掉落会吸引驾驶员注意力,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同时现有常采用3M胶与行车记录仪扣位结构进行固定,使行车记录仪在维修等情况下取出困难,容易导致3M胶松动,进而加大行车记录仪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解决了现有行车记录仪常采用吸盘方式固定于前风挡玻璃处,但该方式在温度升高、车辆颠簸以及产生水雾的情况下,容易令行车记录仪掉落,进而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以及第一固定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与摄像头;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固定于车内,另一端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时,所述摄像头朝向车外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磁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为磁片,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磁性与第二固定件的磁性相反。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磁性不同的车载磁吸片;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磁性不同的主体磁吸片;所述车载磁吸片与主体磁吸片两两对应且磁吸固定。优选地,所述车载磁吸片突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置;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一致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主体磁吸片,且所述固定槽的高度等于所述车载磁吸片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中心设置有包围所述车载磁吸片的环状结构,外边沿设置有半圆形凸槽;所述半圆形凸槽数量为二,且沿所述环状结构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槽的中心形成有与所述环状结构形状一致的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主体磁吸片;所述固定槽的边沿处设置有滑槽;所述半圆形凸槽可活动固定于所述滑槽内。优选地,所述半圆形凸槽外侧的两端端部为倒角结构,且侧壁形成有卡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半圆形凸槽沿所述滑槽移动时,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车载件与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凸起设置;所述连接件为环状结构;所述车载件一端固定于车内,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卡合设置的固定槽。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球状固定头与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球状固定头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固定槽为与所述球状固定头匹配设置的球状固定槽。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半圆形凸槽;所述半圆形凸槽外侧的两端端部为倒角结构,且侧壁形成有卡槽;所述主体上形成有固定槽;所述球状设置有所述滑槽的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半圆形凸槽沿所述滑槽移动时,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为三段式结构,且沿所述安装轴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安装轴三段式结构的内径不等。由上可知,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令行车记录仪的固定更为牢固,保证行驶过程中行车记录仪的位置稳定,令行车记录仪的记录影像更清晰,有助于正确还原行车情况;第二,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采用磁吸固定行车记录仪,由于磁吸固定不受拆卸次数的影响,且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参数变化的影响,因此可确保行车记录仪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位置的稳定,确保行车记录影响的平稳性;第三,本技术中采用两个车载磁吸片以及两个主体磁吸片,令行车记录仪只能以特定角度进行固定,确保固定完成后,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可朝向预设位置设置,且该设置位置尽可能保持前方无遮挡,确保行车记录仪的摄录影像真实且清晰;第四,本技术中半圆形凸槽外采用倒角结构,令半圆形凸槽更容易进入滑槽,采用简单的固定结构,令行车记录仪可牢固设置于预设位置处;第五,本技术中设置有两种结构,令行车记录仪的位置固定,以及可沿预设轴转动,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摄录角度,令本技术提出的行车记录仪适用范围更大,且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第六,本技术中设置有三段结构的安装轴,令摄像头可沿安装轴上下转动预设角度,令行车记录仪的摄录视频更贴近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也令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及调节更为灵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行车记录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行车记录仪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行车记录仪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行车记录仪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行车记录仪常采用吸盘方式固定于前风挡玻璃处,但该方式在温度升高、车辆颠簸以及产生水雾的情况下,容易令行车记录仪掉落,进而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的问题。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行车记录仪,其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10以及第一固定件20;主体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与摄像头40;第一固定件20的一端固定于车内,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第一固定件20与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时,摄像头40朝向车外设置。优选但不限定地,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以及第一固定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与摄像头;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固定于车内,另一端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时,所述摄像头朝向车外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以及第一固定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与摄像头;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固定于车内,另一端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时,所述摄像头朝向车外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磁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为磁性相反的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个磁性不同的车载磁吸片;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磁性不同的主体磁吸片;所述车载磁吸片与主体磁吸片一一对应且磁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磁吸片突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置;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一致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主体磁吸片,且所述固定槽的高度等于所述车载磁吸片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中心设置有包围所述车载磁吸片的环状结构,外边沿设置有半圆形凸槽;所述半圆形凸槽数量为二,且沿所述环状结构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槽的中心形成有与所述环状结构形状一致的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主体磁吸片;所述固定槽的边沿处设置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东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