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专利>正文

制冷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70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离心盘,离心盘一面是压缩管,另一面是集气管,离心盘的压缩管连接集气管和输液管,集气管通过轴芯孔和储油排气室连接排气管,输液管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接前盖,前盖的内侧连接隔板。与往复式压缩机相比,在标准工况下,用R502制冷剂可节能57%,实现了连续输气、摩擦部件少、余热利用等,所以体积小,重量轻,制冷效率高。制冷量大小都适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压缩机。公知的制冷压缩机,如往复式压缩机,是通过一个电机带动连杆,连杆与气缸内部的活塞相连接,气缸上有吸气门、排气门分别与吸气管、排气管相连接;如离心式压缩机,它是通过一个电机带动叶轮,叶轮与蜗壳连接,蜗壳与排气管连接。它们虽然能达到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压缩成为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气的目的,但是它们都是输气系数很低,排气温度过高,排出蒸气的过热度太大,使得电机上的机械能量不能被良好的重用,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的能量损失。这些压缩机工作在标准工况时,高温高压蒸气的过热度都在100度以上,由于过热度太大,使得压缩机的输入功率增高,再加上输气系数小等原因,便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因而制冷效率低、寿命短。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制冷效率高、寿命长的制冷压缩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压缩机包括前盖、后盖和机壳,前盖连接排气管,后盖连接进气管,机壳内连接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离心盘,离心盘一面是压缩管,另一面是集气管,离心盘的压缩管连接集气管和输液管,集气管通过轴芯孔和储油排气室连接排气管,输液管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接前盖,前盖的内侧连接隔板。所述的离心盘为三层,离心盘内的集气管为渐开线状。所述的机壳内壁连接有来复线。所述的传动轴上还连接有环形泵油器。本技术与往复式压缩机相比,在标准工况下,用R502制冷剂可节能57%,由于实现了连续输气、磨擦部件少、余热利用等,所以体积小,重量轻,制冷效率高。制冷量大小都适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转平稳、噪音低、易起动。压缩比可大可小,密封好,输气系数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图4为图1的C-C向视图。图5为图1的D1-D1向视图。图6为图1的D2-D2向视图。图7为图1的D3-D3向视图。图8为图1的E1-E1向视图。图9为图1的E2-E2向视图。图10为图1的E3-E3向视图。图11为图1的F1-F1向视图。图中1.接头、2.前盖、3.隔板、4.轴承盖、5.排气管、6.轴承、7.输液管支架、8.进液管、9.输液管、10传动轴、11.冷冻油、12.泵油器、13.离心盘、13-1.压缩管、13-2.压缩管、13-3.压缩管、13-4.集气管、13-5.集气管、13-6.集气管、14.钢珠、15.进气管、16.电源盒、17.后盖、18.电源连接线、19.定子、20.转子、21.机壳、22线圈。离心盘13的直径是228mm,压缩管13-1、13-2、13-3的入口面积分别是1.82cm2、0.6cm2、0.2cm2,出口面积分别是0.6cm2、0.2cm2、0.07cm2。集气管13-4、13-5、13-6的截面积都是0.6cm2,输液管9的内直径是0.85mm。在图1中,前盖2连接排气管5,后盖17连接进气管15,机壳21内连接电机,电机的传动轴10上连接离心盘13。离心盘13为三层,每层离心盘13的左面分别是压缩管13-1、13-2、13-3,右面分别是集气管13-4、13-5、13-6。离心盘13的压缩管13-3连接集气管13-6和输液管9,集气管13-6通过轴芯孔和储油排气室连接排气管5,输液管9连接进液管8,进液管8连接前盖2,前盖2的内侧连接隔板3。输液管9由输液管支架7支承在传动轴13的轴芯孔内。在图11中,离心盘13内的集气管13-4为渐开线状。在离心盘13周围的机壳21内壁连接一条螺旋状来复线。在离心盘13的左侧传动轴10上和电机右侧的传动轴10上分别连接一个环形泵油器12。安装时,首先在传动轴10上安装转子20、离心盘13、输液管9、输液管支架7、焊接好离心盘13的各管道接头,然后在机壳21内装定子19,在离心盘13周围的机壳21内连接一条螺旋状来复线,将后盖17焊在机壳21的右端,在传动轴10上装好泵油器12、钢珠14,将传动轴10推入轴承6,在前盖2上依次装好排气管5、进液管8、隔板3、轴承6,然后将前盖2与机壳21的左端连接。经检查无误后,即可焊接接头1。输液管9连接制冷设备冷凝器的输出端,排气管5连接冷凝器的输入端,进气管15连接蒸发器的输出端。从进气管15和排气管5注入适量的冷冻油,经检查无误后就可安装在制冷设备上试机使用。通上电源,离心盘13跟着传动轴10运转,制冷剂蒸气从进气管15被吸入机壳21,带走电机发出的热量后靠近离心盘13,在沾度的作用下蒸气跟着离心盘13运动并通过来复线导入前盖2,形成微小的压力流向离心盘13的进气口,在离心盘13内通过反复的离心压缩和向心集流就形成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在压缩管13-3的出口处,也就是集气管13-4的入口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与输液管9送来的制冷剂液体混合。经混合后制冷剂液体在,这里迅速蒸发对离心盘13形成一部分动力,然后经集气管13-6、传动轴10的轴芯孔、排气管5排出压缩机进入制冷设备的冷凝器。在标准工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吸气管15内部的绝对压力是3.56kg/cm2,排气管5内部的绝对压力是13.3kg/cm2,温度是30℃,工作电流4.55A。如果各参数均在上述范围内就视为工作正常。由于制冷器液体的一部分在离心盘13内部蒸发而产生动力反回来作用于离心盘13,从而使压缩机使用了过热部分的余热,这些余热的量是860千卡每千瓦小时,排气管5所排出的蒸气不是高压高温过热蒸气,而是高压饱合蒸气。由于磨擦部件特别少,所以本技术比往复式压缩机可减少磨擦,寿命也大大延长了。同时,由于没有进、排气阀门,所以可降低排气压力0.5kg/cm2。由于制冷剂蒸气从进入离心盘13到压缩结束,排出离心盘13都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完成的,再加上制冷剂蒸气在离心盘13内所得到的能量与蒸气的比重成正比,与离心盘13的转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可以将输出系数由原来的0.69提高到0.97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前盖、后盖和机壳,前盖连接排气管,后盖连接进气管,机壳内连接电机,其特征是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离心盘,离心盘一面是压缩管,另一面是集气管,离心盘的压缩管连接集气管和输液管,集气管通过轴芯孔和储油排气室连接排气管,输液管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接前盖,前盖的内侧连接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缩机,其特征是离心盘为三层,离心盘内的集气管为渐开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缩机,其特征是机壳内壁连接有来复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缩机,其特征是传动轴上还连接有环形泵油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离心盘,离心盘一面是压缩管,另一面是集气管,离心盘的压缩管连接集气管和输液管,集气管通过轴芯孔和储油排气室连接排气管,输液管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接前盖,前盖的内侧连接隔板。与往复式压缩机相比,在标准工况下,用R502制冷剂可节能57%,实现了连续输气、摩擦部件少、余热利用等,所以体积小,重量轻,制冷效率高。制冷量大小都适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F25B1/04GK2388573SQ99228449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前盖、后盖和机壳,前盖连接排气管,后盖连接进气管,机壳内连接电机,其特征是电机的传动轴上连接离心盘,离心盘一面是压缩管,另一面是集气管,离心盘的压缩管连接集气管和输液管,集气管通过轴芯孔和储油排气室连接排气管,输液管连接进液管,进液管连接前盖,前盖的内侧连接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